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而在诸位将军的朋友圈里也流传着这么几句话:只要你赢了,不管用的什么阴谋诡计都不会有人追问。若是你输了,即使再怎么光明正大也成了历史的罪人。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胜利者书写的。
身为江东的主将,周瑜当然不可能闲着。他已经闲了七年,如今,正是那大好时机,大好年华,也不能浪费了,得干些大业让历史铭记住他的名字!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一颗热血沸腾而朝气蓬勃的心永远不老不死!
虽然人至中年,已经过了而立,不过,周瑜还是满怀着一腔激情,然后亲自去打探敌方情报了。
当然,这是在某个小前提之下。那个前提,比如说他派部下甘宁去偷袭了曹军,虽然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欺负那些曹军都是旱鸭子小赢了一把,不过,看看这组织纪律严明的曹军,他们在撤军时几乎被反压了过来,要是那曹军被训练的再久一些,恐怕还真的没有今天的这般幸运了。
当甘宁和周瑜回禀着事实详情的时候,周瑜不断的皱着眉头,看来,这曹军也不是好对付的。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是不亲身查探一番,恐怕还真的对曹军的兵力没有多少的熟悉。
现在丢人不要紧,等与曹军对战的时候丢了命,那可就有他哭的时候了。到了那时,他怎么和父老乡亲们和自己解释?
他解释不了。
因为,他曾经与一个人共同承诺过,要守护着江东。
所以,这次刺探敌情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绝对不能放过。
周瑜为了不惹人注目,竟是以身犯险,然后只派了个小渔船,自己悄悄的带着两个赶眼色的部下划船过去,又悄悄的上岸,然后找了个最佳位置在那儿偷偷的看着曹军训兵。
如此厉害的阵势,啧啧,这训练之人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在那儿献艺呢?
出来了出来了,周瑜小心翼翼的挪动了下身子,竟然是蔡瑁那叛徒。
外界传言传的很厉害,说曹贼在荆州之主投降后还派人暗杀了他,然后又杀了他娘蔡氏。
而蔡氏,正是蔡瑁的妹妹。
这到底是多么没心没肺的人才能在这儿给敌人干活?还干的一本正经乐此不疲呢!
看着蔡瑁积极的模样,周瑜只觉得很可笑,原来,什么亲情,在有的人看来,都不如自己的性命重要。而像他一般,还惦念着那份兄弟情义的,大概少之又少吧?
这么一想,周瑜又不禁觉得有几分恶寒,这又不是什么守寡守身如玉之类的,怎么还弄得这么矫情呢?虽然他平日里那文艺细胞就挺丰富的。
不行,不行,周瑜甩开之前的想法,然后看着蔡瑁那积极的样子,心里也是挺忐忑的。到时候,即使他有长江之险可以利用,即使他们可以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欺负北方人一群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但是……周瑜皱着眉头,还是差的太多啊!
应该想个办法把蔡瑁给杀了的。可是,要说这如何杀人上,周瑜又犯了难。那蔡瑁又不傻,他怎么会伸着脖子,老老实实的等着别人去杀呢?
所以啊,这么一想起来,周瑜也觉得挺烦心的。
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首先要把蔡瑁这个荆州的叛徒给解决了,其次就是看老天爷会帮谁了。
总之,虽然这蔡瑁贪生怕死又不中用,不过他还是有那么几分长处的,而周瑜觉得不愿意看见蔡瑁把这长处给发扬光大。
所以,想尽一切主意……思及此,周瑜叹了口气。
这叹气不要紧,不过周瑜一时之间忘了自己还在那曹军的地盘上,然后也不知道哪个小兵又机警又听力好,然后把他给瞅见了。两人先是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几秒钟,周瑜一见要有麻烦了,更何况自己还穿着那江东的兵服,真是的,出来审查个地方居然忘了换衣服,做侦察兵要是糊涂到他这个地步,那么还是直接自杀算了,省的被敌方抓到这么一严刑逼供,那可就不好看了。
幸好由周瑜引起的只是小部分骚动,而当那弓箭手来到这儿,周瑜乘着一叶小舟已经出了弓箭的射程之外了。
所以只留下那帮子士兵们在那儿大眼瞪小眼,就是没有个人有抓住周瑜的办法。
当周瑜是河里的鱼呢?随随便便的就能抓来?
周瑜坐在小船阿上松了口气,幸好他们配合密切,又手脚麻溜,要不然,可能还真的就成了曹军弓箭下的刺猬了,那他也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射死的大都督,真是何其不幸。
幸好,这不幸没有成为现实。
不过,周瑜心中的琢磨却没有放下,但是,他就这么想着,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个主意。
周瑜在这儿为难,曹孟德在那边更是为难。
两人在文武上均有着不凡的造诣,若是没有这些可恶的集团利益等等,或许,他们会成为忘年交也说不定。
然而,现在一个人在船上坐着叹气,另一个人只好在大帐内叹气了。
周瑜来军营里偷看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之前那周瑜这小子就搞过偷袭,不过最后竟然让他们给赢了。这让丞相大人很不爽,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去找蔡瑁的茬了。
蔡瑁也没有办法,只好是日夜不眠的在这儿为丞相大人的军队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活力。他也没有办法,但是,和性命比起来,青春活力算什么?
他还记得,丞相大人曾经与他说过,若是这战争失败了,那他也不用跟着回去了,这滚滚长江,便是最好的埋骨之所。
现在一想起这话来,蔡瑁就不禁的打个寒颤,这笑话可一点都不好笑啊!
所以,他必须得加紧他的工作,身为一个打工者,就是这么的悲催。
而那主将曹相,召集了跟着过来的所有文官。正要商量什么。 谁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