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爱慕虚荣”看做一个贬义词,但是,适当的虚荣心还是好的,可以促进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虚荣心太膨胀的话,那么……可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了。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和欲望,成功人士的主要秘诀就是良好的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即使在亲人密友面前,也不会轻易的展露出来。所以,他们在层层面具下,变成了人们所期冀的样子。
那些过于古老的故事已经无法考据,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人一马,于星夜之下前来求见刘玄德。
太史慈不是什么善人,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湖侠士。有时候,侠士比善人更加令人安心,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士为知己者死”,但是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难得。
也亏得太史慈助的是让梨的孔融,不然的话,那些试探客气,估计都要虚伪的来上一番。
太史慈很有礼貌的向刘玄德呈上书信,他又言辞诚恳,那举止间,全然一副大儒风范。“东海有难,还望刘使君能够施以援手。”
太史慈装的憋屈,刘玄德也更是怀疑。他神色间转了几转,心思也是走了七八个弯。最后,刘玄德轻咳了一下,来掩饰自己的疑心,“孔太守竟然知道我刘备?真是荣幸之至啊!”
说不上是戏谑还是自嘲,当然,这种莫名其妙的犹疑是在太史慈看来的。对于该事件的主人刘备,人家会“自嘲”吗?
“刘使君当世英雄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大人临行前还说了,如果您不能相救的话,那么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求助的人了。”太史慈简直就要声泪俱下的禀告刘玄德了。我说的这么有诚意,他是不信我呢还是不信孔大人呢?
孔融当然也是那么认为的,不是说他人缘差,而是因为,乱世之中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肯轻易的出兵支援?况且灭了一路诸侯,其他诸侯们还能捡点残渣吃,何乐而不为呢?
祈求着别人不会落井下石就好了,雪中送炭?你想的美。
太史慈的这番话中有多少诚意是猜不出来的,不过,这话却是正好满足了刘玄德那份迫切需要被人承认被人恭谨谄媚的虚荣心理。
刘备美滋滋的点了三千精兵就去支援北海相孔融了。也别嫌人家刘使君抠门,毕竟这三千精兵可以算的上是他全部的资产了。
专拿人头的关二以出其不意的速度与无可比拟的精神杀退了敌军。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话是形容关二这样的猛将的。
杀退敌贼后,孔融大开城门,前来恭恭敬敬的迎接这支救兵。几位高级领导人物们铺张浪费的胡吃海喝了一番之后,还是那徐州来使趁着这机会,将徐州之乱提了出来。
他知道,看孔融这样子,一个贼寇就这么束手束脚的,估计也没啥指望了。既然这样,还不如求求这位传说中盖世英雄,仁义无双的刘使君。
“刘使君仁义之名天下皆知,不知可否出兵,解我徐州之难?”
这话简直就是把刘备逼上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答应吧,自己这点兵力有啥用?不答应吧,人家都说了“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要是不答应岂不是失信于天下?这么一来,这个简简单单的军事问题可就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无论是什么,只要一和政治挂点勾,牵扯上点关系,那最后一定是黑黑白白,很难分清的了。所以,这才是刘玄德害怕的地方。
“这个……我手下三千人马,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啊!”刘玄德叹了口气,他尽量措辞柔和了些。
很实在又很仗义的孔融真的相信了刘玄德的借口,以大义之德看他人,那也得看那个人是不是值得这么看待啊!
“玄德兄仁义之士,必然众心所向!先有项籍破釜沉舟,纵我三千兵甲又如何?这样,我先去应急,待玄德兄整顿好人马,就向徐州出发!”孔融大义凛然道。
这下,刘玄德可算是彻彻底底的被牵入了营救徐州的贼船中,他是决计没有再反悔的机会了。刘备可不是个会怨天尤人的人,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改变,那么索性再牵扯的大一些。
“如此甚好。我这就去老友公孙瓒处借个几千兵马,稍后就来。”刘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孙瓒,有兄弟不坑那可是傻子啊!
但是,刘备之所以把死党公孙瓒牵扯进来也是有思量的。听说当初月黑风高夜,一位白袍小将从猛将文丑手里救下了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公孙瓒,可谓是一段忠心救主的佳话!
而刘备此行,正是要那白袍小将赵子龙!
公孙瓒倒也爽快,他对刘备指名道姓的要赵子龙一事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反而大方干脆的把人给了对方。末了,公孙瓒还大大夸赞了一番刘备的仁义之名。
那徐州来使马不停蹄的赶回去给陶谦安慰了一番,虽然在求援的路程中遭遇了某些小插曲,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最后,不止请到了北海孔融,更有那仁义之名传天下的刘备!陶谦在打听了一下刘备是谁之后,他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下来,只是,他的右眼还是跳个不停。
莫非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祸事?这怎么可能呢?现在可是有了双重保险,安定下来,我徐州一定不会有事的。陶谦不断的自我安慰着。
刘备与孔融会和,两人相见后互相寒暄了一番,这时,曹孟德部下于禁前来造次。杀鸡焉用牛刀?张三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
牛刀小试,张老三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面对猛将于禁时,张老三没有吃什么亏,可以能够全身而退并且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把对方也给逼退了,这已经算得上是旗开得胜的一局了。
虽然刘玄德是个自傲的人,但是人家贵在有自知之明。
他和陶谦孔融两位领导商量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先写书信求和,如若不然,再施暴行。
“一旦开战,受苦的还是百姓啊!咱们就算不考虑那些将士们的辛劳,也要想想徐州这个富庶之地的百姓。”刘玄德这话说的很是谦谦君子之样,可以面不改色的说着冠冕堂皇的话,这也是一种境界了。
凡事一旦牵扯到人民身上,都会上升到人文的地步。对于这些“要名不要命”的人,人文主义可是第一大问题。
陶谦和孔融思虑再三,觉得刘使君这仁义之名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哎!孔融想自己自诩仁义,却不顾百姓安危的想要老陶打退曹孟德,可真是丢死老脸了。
陶谦更是羞愧的低下了头。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锲而不舍的多次找曹孟德和谈,而不是在这儿寻找外援。
三人意见一致,目标相同。
故而,不日后,曹孟德收到了一封来自徐州刘备的书信。
如今国难当前,你却在这儿为了家私而大举兴兵,汝惭愧否?如今百姓流离失所,你却在这儿屠城戮人,将无辜百姓逼上绝路,汝自得否?如今百姓不安,你却在这儿加重他们的恐惧,两军开战,伤亡的是我大汉的子民,汝该死否?
落款人:刘备。
三个排比,句式整齐划一,言辞之中气势磅礴,更兼四字词语运用自如,绝对的书信佳作啊!同时,也绝对的把曹孟德气了个不轻。
曹孟德被气的吹胡子瞪眼,差点没有被气的犯了偏头风。
把这短短几行字从头到尾的看了三遍后,曹孟德一拍案桌,“刘备是个什么东西?他竟然敢来指责我?”这话,曹孟德几乎是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说出来的。
这时,曹孟德的怒气与矛头已经由陶谦指向了刘备。切肤之痛,失父之痛,那个刘备他什么都不知道,有什么资格在这儿瞎吆喝?
说什么“不知者无罪”,那简直就是放屁!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可以算作理所当然的了吗?因为无知,所以杀人就属于意外,就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了吗?更何况,刘玄德,你一点也不无知。所以,你一点也不无辜!
冷静下来的曹孟德也想了起来刘备就是自己在诸侯联盟大会上见到的那个大耳朵。刘备有个好兄弟,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刘玄德还真是有魄力。以卵击石,你以为那么容易吗?
好,既然你选择这么做,那你就准备好接受那本该属于陶谦的下场吧!不,陶谦,刘玄德,还有孔融,我一个都不会放过!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家伙。
曹孟德把那张纸揉的很皱很皱,最后他轻轻的吐了一口气,将纸张用烛火烧毁,有些事情,从来就没有个解决之法,结果只能是不死不休。你以为,你们很无辜吗?你以为,你们徐州百姓很无辜吗?
既然我的父亲死在了徐州,那么你们就要为此而付出代价。这就是因——果——轮——回! 谁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