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如今成了历城的风云人物,几乎名动了整个历城。
现在大街小巷都在传诵着王易的事迹。
那些闺中的小姐姑娘,市井贩夫走卒,如今聚在一起,闲了就说王易的事情。
不过吴府自从筹办了一次对联诗会,就变得热闹起来。
历城几家大户之中的小姐便聚在一起,谈笑风声地议论起王易来了。
吴府后院,雨花楼,吴晓燕,吴家大小姐的闺房之中。
如今聚集了几位大户人家的小姐,这几位小姐分别为候家候庆山的大小姐候婷,佟家佟之堂的小女儿,佟颖。
这候家与佟家都是历城的大户,以经营盐产和布匹为主。
虽然如今这佟家和候家已经远不如王家了。
可是在历城这两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佟颖和侯婷正在吴晓燕闺房之中做客。
如今的吴晓燕手持一支紫毫笔,伏在几案上,秀颈挺直,端庄地坐在椅子上,书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一行字书在宣纸上,俊美秀气,倒有几分美感。
候婷和佟颖站在吴晓燕身侧,两人俏眸闪烁,一副欣慰之意。
吴晓燕书下一行字,将紫毫笔收了搁在砚台上,便微微站起身来。
这吴晓燕刚刚站起身来,那俊秀的佟颖便赞美道,“吴姐姐的字是越来越美了。”
“字俊秀,形云流水,当真有些大家风范。”候婷俏眸闪烁,扶起衣袖,柔声道。
吴晓燕被人夸得有些受不了了,脸颊飞红,淡然一笑道,“两位妹妹甚赞了,姐姐献丑了。”
候婷和佟颖则不以为然,两人嬉笑着道,“吴姐姐这是谦虚,姐姐字写得好,就是好。”
吴晓燕媚眼一动,嘴角倒是微微浮起一抹笑意,走到几案旁,端坐下来,持起紫毫笔在那宣纸上,又书下一行大字,“有节有香有骨。”
宣纸上又落下一行娟秀的字体。
候婷与那佟颖两人站在一旁看着那宣纸上出现一行俊秀的字体,便巧笑嫣然地道,“吴姐姐,这不是那日对联诗会上,那王公子对出的对联吗!那可是千年绝句啊!”
“正是!”吴晓燕淡淡地道,“我细细琢磨王公子对出的这一副对联,意境深远,果然不同凡响。”
“这王公子果然有些才学,不过却是出身不好!”佟颖蹙起一双眉头,郑重地道。
“谁说不是呢!这王公子虽有才学,却不是名门望族,倒是可惜了。”候婷眨了眨眼睛,不屑地道。
吴晓燕把自己写得那一行字拿了起来,微笑道,“这王公子,我只道他是一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没成想他竟能将这连大学士都对不上的对联,给一语对上了,真是不简单啊!”
“吴姐姐,你也太抬举那王公子了,兴许是那王公子瞎猫撞到死耗子蒙上的。”佟颖对吴晓燕的话有些不以为然,嘲弄地说道。
候婷也是轻蔑地一笑道,“是啊!还是佟姐姐说得对,吴姐姐有些言过其实了,这王公子的才学还待考究。”
“也是,赶明就让吴姐姐将那王公子请到府中来,我们细心考究一翻。”佟颖接话道。
吴晓燕倒是轻轻一笑道,“也好,改日我下个贴子将那王公子请来。”
“咯咯……吴姐姐是不是看上那王公子了。”佟颖媚眼闪烁,巧笑嫣然地说道。
吴晓燕俏脸一红,娇羞道,“哪有啊!我哪能看上他。”
“吴姐姐,看你脸都红了,还说没有啊!”候婷眉目一闪,轻笑道。
吴晓燕朝这候婷和佟颖翻了翻白眼道,“少来了,你们别没个正经。”
佟颖明亮的目光一闪,眼睫毛微微地眨动了一下,嘲弄地道,“看你娇羞的样子,还说没有。”
“好了,好了,别在取笑我了。”吴晓燕将几案上的宣纸收了起来,不屑地笑了笑道。
只不过这吴晓燕刚刚将宣纸收了起来,一个丫鬟急步走上前来,微微倾下身子朝吴晓燕行了一礼道,“小姐,堂厅已经将饭菜备好,还请小姐前去用膳。”
“好了,我知道了。”吴晓燕将几案上的宣纸收好,对着丫鬟淡淡地说道。
她对那丫鬟言语一阵,又对身旁的候婷和佟颖说道,“两位妹妹饭菜已经备好,还请两位妹妹随姐姐一起去用膳。”
“这一阵功夫,倒也有些饿了,多谢姐姐盛情款待,”侯婷和佟颖两人异口同声地答应道。
随后吴晓燕便带着侯婷和佟颖往那堂厅中走了去。
…………
王家府宅内,王易这几日算是忙得不亦乐乎,自从对联诗会以后,那些才子佳人前来王家府宅中拜会王易。
这些才子说白了根本就不算得上是什么才子,全是一些历城中的纨绔。
他们蜂蛹到了王家府宅,打着拜会的幌子,来找王易谈天说地。
王易翘着二郎腿坐在堂厅的椅子上,对着这些前来拜会自己的纨绔们不闻不问,倒把这些纨绔们弄得更加崇拜起王易来了。
因为在他们心中越是高深莫测的人,越是摆着一副架子。
王易越是对这些纨绔不理不采,这些纨绔们越是对王易高看起来。
那一句,“有节有香有骨。”是绝世名句。目前可是在这大明都没有几个人能够对上的。
历城的纨绔和才子们几乎全来了,就连那自负才高八斗的候岳候公子,举人白天禾之子白杰也都来了。
候岳和白杰不同于那些纨绔,都是有些才学的大户人家的公子,曾经以做诗在历城也是数一数二的。
如今他们在王易面前倒是甘拜下风。
候岳和白杰到了王家府宅,先将丰厚的礼品奉上,到了堂厅,便朝王易恭敬地拜了起来。
“王公子大才啊!”候岳和白杰异口同声地说道。
王易今日接待了许多不靠谱的纨绔,倒是有些疲倦了,躺在椅子上,双眼微微眯着,一副懒散的样子。
候岳和白杰见王易不言不语,两人便继续拜道,“王公子,我们二人慕名而来,有意向公子请教一二。” 大明纨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