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看官,这民以食为天,而食出自于农,但凡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农人的本业。不光光是和平时期的大夏神朝,就算是当今的战国之年的天下诸侯,哪怕是打仗行军,诸侯王们没有一个敢于废怠农事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灾之年,天下震撼。
《战国书》记载,汉王十一年秋,大夏神朝故太子平定蜀州,抗击三国联盟而胜,其后伏夏未出,天降流火,致使交、巴、蜀三州大旱,民不聊生,直至汉王十二年夏。
当汉王夏正平准备休养生息的时候,一场大旱,却悄然而至。金秋十月,田禾丰收,然而天气却是比往常热的许多。
往常时节,金秋十月,当是凉风习习的日子,可是现在却不是。一阵不祥的预感,浮现在了夏正平的心头,但是他又搞不明白,这不祥的预感是什么。
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夏正平感到情况有些严重,便是发布谕令,召集众多文武大臣,聚集到了蜀州的蜀郡。
他还未曾张开口询问,便是有司天监的执掌者郭守敬拱手率先奏道:“启奏主公,本年十月四日西方岁星上行,主大旱;又荧惑在于东,主火;是故旬日之后,当天降流火,旱情益加严重,请主上小心提防。”
“我说怪不得这么热,原来天象如此,也不得不服从啊!”
“是啊,主公,大旱即将到来,还请快快颁布措施吧?”
郭守敬的言语一出,一群文臣武将,便是附和上了自己的言语。
政事堂之中,一时之间,吵闹声便是响了起来,诸多官员,皆是出谋划策,希望夏正平采纳自己的建议,来为即将到来的大旱做准备。
听着郭守敬的话,夏正平心中的不祥预感,似乎得到了解答一般。原来如此啊,怪不得这几天热的出奇,竟是有如此的天象预兆。
不过,他并不是十分的迷信这样的说法。他虽然前世之中是学习历史的,但是也是接触过天文地理的,自然知道,如今的大旱天气,乃是一种正常不过的现象。
夏正平已经打听过了,不光光是他所治理的巴州、蜀州等地,就是刚刚退兵而去的刘镇,所在的荆襄九郡,乃至是燕王掌管的燕州等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本是金秋十月的天气,却是如同伏夏一般的炎热。
这就很说明一个问题,大旱不是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天下都在经历。虽然他明白,秋后大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他需要找到方法解决,否则的话将会产生民变。
实际上,这个世界之中的诸多现象,很多人还是喜欢用玄学命理的范畴,去进行解释的。或者是,根据天象,结合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下一步的推测。虽然说准确率无法知晓,但是至少能够让人们依照经验,来进行一番准备。
夏正平也不再去纠结这个问题,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这个大旱带来的后果:“郭守敬,掌管司天监,负责天文现象,可能够推算出来,这一场大旱,将会持续多久?”
“禀报主公,臣估算过,大概会在明年的春夏交接之际结束!”郭守敬再一次拱起手,“不过,再往后将不会是炎热干旱,而是冷干。约在今年十二月,到次年的一二月之间,整个冬天无雨。虽然不至于大旱为灾,但依旧需要谨慎对待。”
夏正平听了之后,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似乎是在思考着对策:“持续的时间,大概是半年。如此一来,明年春季播种下去的稻米,必然会遭遇无水灌溉的问题。”
“的确是如此。前番,征伐蜀州,攻打交州,平定南蛮,再是和三国联军作战,已经将我们的存粮,消耗了九成之多啊!十年积攒下的粮草,近乎用尽了。”百里子明此时走出班列,禀报着有关于钱粮的事情,“大旱之后,春种之下,至于秋天,颗粒无收,必然会导致饥荒啊!主公,这一件事情,却是极为危机!”
钱粮乃是立国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粮草,夏正平是断然不敢接二连三的发动战争的。然而,上天就是给他开了个玩笑,根据百里子明的说法,曾经积攒下来的十年粮草,已经消耗了九而根据郭守敬的信息,可以说明,汉王十二年,将会是一个饥荒之年。如此一来的话,只剩下一成的粮食,压根就不够百姓们使用。
粮食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夏正平此时此刻,却是能够想象得出,到时候饥荒的场面。必然是百姓们易子相食,尽皆逃荒于外地。
一想到这些,夏正平头就有些大了:“大旱的同时,可不仅仅是饥荒。饥荒期间,百姓们饿死,必然会暴尸荒野,造成瘟疫。如此一来,疫病流行,必然会造成我大汉王朝的国力大损。这一件事情,不知道刘病已先生有什么想法?”
刘病已听着夏正平叫他,立刻走出班列,拱手说道:“主公,天灾大旱之年,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便是平常年代,也会有的。但是如果做好预防工作的话,相信即便是大旱,也不会有太多的疫病流行。而这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为百姓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才行。”
夏正平闻言闻言,叹息了一声,他明白这个道理。大旱之年,如果朝廷上能够拨下足够多的粮食,那就不会形成饥荒了,也就不会出现百姓易子相食的情况了。既然没有饥荒,也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疫病流行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现在大汉王朝的存储的粮食,能否支撑整个管辖境地的百姓们,度过这个这个天灾之年?
夏正平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百里子明:“百里老先生,存粮如果用来赈灾的话,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
“按照整个大汉王朝,包括南蛮之地的诸多曾经南蛮部族子民,共计两千三百万户人家来计算的话,我们的存粮,只能支持半个月。”百里子明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近来又是攻伐了吴州的吴南郡等地,那里的民众还没有进行统计。”
“半个月?”夏正平心里一愣,这个数字,比他想象的还要短上一个月,“如此一来,岂不是说我大汉要亡于此次天灾?”
他已经明白,上天不仅仅是给他开了个玩笑,还给他带了个大麻烦,那就是面临着粮食不足,而造成的大饥荒。
“诸位臣工,今日一事,务必要解决,若是不解决,我大汉,恐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夏正平说的没错,一旦粮草不能够完备,其最终的后果,就是疫病流行,大汉天下从此国力大损。
若是周边的楚王、周王,借机来攻伐,必然能够将夏正平赶回巴州去。到了那个时候,莫说要一统天下了,就是夏正平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未必能够保得住。
众人闻听夏正平的问话,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相互探讨解决饥荒之年粮草不足的问题。
“启禀主公,不如这样子,将屯田的士兵,送往南蛮之地,开辟那里的荒凉地盘,从而增加粮草。”
“南蛮的荒地,只能种植豆类,难道你让我大汉子民,天天吃豆?”
“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米。若是允许的话,不如趁此机会,种植一季的冬小麦,来年夏季之时,可以收获。且,冬小麦无需灌溉,大旱之年,常被用来应急的作物。”
“徐大人的这一方法,虽然可以用,但是冬小麦,毕竟需要到来年夏季才能收获。那个时候已经是大旱结束的日子,如此算来,岂不是赶不上救灾的时间?”
众人想着办法,唯独何士元没有开口。夏正平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便是将目光移向了何士元问道:“先生为何不开口说一说?”
众人听着夏正平这么一问,方才发现,自始至终,何士元都未曾开口说话。他们同样有些不解,为什么何士元会选择沉默。
“禀报主公,臣下在思索南方的事情。”何士元拱手,“主公啊,交州以南的地界,稻米为三季生产,我们或许能够从那里得到一些。”
“哎呀,寡人倒是没想到暹罗国。”夏正平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军师之言,可是给寡人提了醒,暹罗国可是稻米生产大国啊!那里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米,粮食多的都吃不完。”
“更何况,暹罗国前一阵子派遣使者求救,我也答应了。如今看来,正好向他们索要一些报酬,让暹罗国协助我们度过大旱。”
暹罗国之地,位于南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高温炎热的天气。但是因为靠近大海,所以雨水丰富,就算是其他地区出现了大旱,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有着这样的条件,那里的稻米丰产程度,可以说是超过荆襄九郡数倍,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粮仓所在。 神朝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