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瓦尔哈拉派出大量的英灵战士四处追杀奥西里斯的时候,遥远的沙漠深处一个古老的部落刚刚被阿兹莫丹所召唤。
“吾主”下方跪倒的人是别西卜部落现任的大首领,在数千年前阿兹莫丹还没有吞噬众神之前他就出身于这个部落。在当年阿兹莫丹的一切记录都被他的老师拉米西大贤者所封锁,不过后来因为阿萨辛之手的崛起阿兹莫丹的一切都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灵的光辉。
阿兹莫丹出身于当时巫民的王庭三部之一的别西卜部落,在当年巫王的王庭由三个大部落所组成。智慧与死亡的主宰阿努比斯之子,康格尼的不死之人这是大贤者拉米西出身的部落。太阳与战争之王门图-拉的后裔,乌拉埃乌斯的太阳之子是巫王阿苏娜的部落,而剩下的沙漠与水源的守护者赛特-索贝克,守卫边境的武士一族就是阿兹莫丹出身的别西卜部落。
当年的阿兹莫丹是王庭禁军首领负责守卫巫王的陵寝,在灵魂可以行走现世的巫民部落。先王们的灵魂是王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大贤者的徒弟和沙漠中最强大的勇士阿兹莫丹受到了大量巫民勇士的崇拜。作为神血贵族阿兹莫丹高傲自大蛮横无理,但是作为一名统帅他选贤重能被下层的巫民们视作一位优秀的首领。
他加大与维塔林人的合作,训练成建制的佣兵参与贩卖和保护商队。他开设在阿鲁绿洲的免费佣兵学校为下层的巫民们提供了一个有可能的上升渠道,大量的下层巫民在他主持的时期先是成为佣兵然后成为一名武士。当时的沙漠下层的主要晋升路途就是进入学校,成为佣兵,打出名气,征召入伍。这样的举措使得阿兹莫丹获得了大量巫民的憧憬和爱戴他的部落也迅速的发现壮大,可是对于这一切阿兹莫丹通通都不放在眼里对于无比骄傲的他来说这些区区的小事还进不了他的法眼。
在上一任巫王拉米西斯三世执政晚期,巫王鉴于边境部落日益膨胀的时机提出了联姻的想法。对于这个想法阿兹莫丹不置可否,他当然清楚这位师姐与老师的关系。可是对于当时放荡不羁的巫民贵族来说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不过趁此机会阿兹莫丹提出了游历大陆的想法。他整个游历大陆的过程堪称是一次传奇的冒险,他杀死了一个邪神的化身,得到矮人至高王的认可亲自赠与了他一把拥有历史的传奇弯刀“斯坦顿的征服者”,斩杀了可怕的巨人怪物食颅者。
当他返回沙漠之民的首都阿鲁绿洲时,他承载黄金的马队的末尾还在地平线的另一边。无数的战士高护着传奇的名字,可是这一切在阿苏娜的眼里却是对巫王地位的巨大动摇。为了打击阿兹莫丹的声望与地位她想出过很多的办法,比武,投毒,剥离军权等等等等。可惜在阿兹莫丹的眼里,这些把戏就像婴孩的游戏一样幼稚。
但是最终阿兹莫丹还是栽倒在了一次意外,那是只有拉米西和安苏娜所知道的秘密。安苏娜在多次的失败之后,最终想到了阿兹莫丹的高傲。这是一个不允许任何人站在他的头顶的人,于是她偷偷泄露了关于众神的一个重大秘密。
阿兹莫丹虽然一眼就看穿了安苏娜的小伎俩,但是他天生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实在是忍不住的研究了那份秘密的经卷。作为青出于蓝的学者和秘法师阿兹莫丹很快就破解了古老秘文中连大贤者拉米西都没有破解出的剩余部分,而当他彻底破解之后他惊讶的发现这赫然是一份关于当年太阳神拉如何夺走战神门图力量的记录。根据这个记录阿兹莫丹很快推演除了一个堪称可怕的可以用来夺走众神力量的仪式,而就在这时阿苏娜带领王庭的侍卫闯了进来判处阿兹莫丹亵渎神灵的重罪。
阿苏娜算准了阿兹莫丹会忍不住研究这份黑海古卷,但是她漏算了两件事。第一阿兹莫丹破译的速度实在太快,她预估的时间对于阿兹莫丹来说太过充裕使得阿兹莫丹掌握了整个黑海古卷的秘密。第二阿兹莫丹的声望,在当时的别西卜部落被安苏娜勾结彻底放弃阿兹莫丹之后整个巫民贵族将阿兹莫丹打入死城之后。位于卡拉格的十七名佣兵部队的首领发动反叛,在死城里的阿兹莫丹即将被处死的时候他们闯进了死城正面硬扛死神守卫救走了阿兹莫丹。
这件事彻底触动了众神,他们降下诅咒想要彻底毁灭这些叛逆者。据说他们所有吃下去的东西都会变成沙子,他们周围的水源会为了躲避他们逃入空中,阳光对于他们犹如烈火,月光对于他们犹如寒冰。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放弃阿兹莫丹,他们割下血肉为阿兹莫丹进食,留下眼泪为阿兹莫丹补充水分。最终当他们全军覆没后的第三天阿兹莫丹回到了阿鲁绿洲,在那里他施展法术夺走了众神的力量。只有太阳神拉因为及时将战神门图分解出来保住了最后的生命,接着拉米西发动了另一场仪式扰乱了阿兹莫丹体内的神力。一口气吸纳了所有神灵的力量的阿兹莫丹因为体内的力量过于繁杂,导致在干扰下暂时无法动态而被拉米西用太阳神的黄金之眼所封印。
他的氏族被放逐,忠诚于她的士兵和将领被埋入死城永世不得离开。不过现在他们即将归来,阿兹莫丹看着下方的人说到:“拉米西已经按照计划开始东归,接下来你要密切的配合他收复我们的领土。”
“是,伟大的先祖。”氏族首领缓缓后退离开,阿兹莫丹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冰冷。
“我的士兵们,我的兄弟们,您们安心的等待着,你们重见天日的机会很快就要到来了。以我阿兹莫丹的名义~”阿兹莫丹悄然散去,他梦想成真的时刻很快就会来了。 纷争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