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说话写作,我们有时不免要援句引喻,就如今人们说话上,多运用歇后语,俗语,谚语等,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为我们熟知熟用。而言之写作,则是广垠无边的,无论从古到今,由中至西,电影小说,音乐游戏,但凡是你能用上,都可实行“拿来主义”。
但当我们把视线回拉,则是全然不一,古时的知识分子们的说话作文,多是从《诗》《易》等类书中“拿来”,盖兹书伦,是为古人求学致志的正途,含蓄了人生几近所能遇见之道理,自然无从别外拿来的必须。待得后来,小说被视作闲书,外来的书籍则被“天朝上国”拒之门外,加之求学做官的需要,更不能不引圣贤文章了。
所以目今的我们实在可幸,能从众多渠道悟获道理,这恰才是传播教化的顶上的法子,实则无论《诗》《礼》亦或小说电影,通为道理的舟载,驶我们于道理的长河之上。虽说方式不同,但都是值得尊重的,哪里能断言小说便是闲书,电影等便是玩乎丧志之物呢?好的小说,好的电影,能教与人的道理绝不差于正统书籍,其差距,止体现在作者“造舟”的能力罢了。
当然,籍读书要在专于锻炼思辨的能力,也即是说,传播道理的重任除却“造舟”者外,我们一众乘舟者也需有受悟的本事,所以于此点上,读书是别外的途径比不得的。这里不多跑题,还话回来,我重在说说写作上的牵引。
我们总喜欢弄用佳句优例,但,或是考试作文的后遗症的缘故,亦有别的因由,总之,倘一篇文章不能引经据典,便有人觉似欠妥,算不得佳作。在不侫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板板思想,一篇文章,正如我所说,就是用来表白道理的,其间所用的一切修饰,不过是为佐弼,倘主意不行,却大量运用典喻,则是喧宾夺主,让人不知所云了。
也还有层情况,便是凑字数之嫌,有许多时候,一篇文章被要求以字数,但当书写完毕,却仍是差百短数,他便起了机灵,左搜右刮,弄到手了不少典例,于是开始这缝缝,那补补,好家伙,直超过要求的字数不知多少。他这下尝到了甜头,下次也不等最后,先写一后加二,末的自己都晕乎了去,使一篇文章不知是他自写的,究竟还是加工别人的。
所以无论书写哪类题材,都要意在笔先,全篇一意贯之,抒见完毕后,要舍得当断则断,意尽而笔终,绝不画蛇添足。倘要求够字数,不妨试想想更多有关道理,总辄有你没注察到的,只因每人的社会经历,读书感悟不一,经验多者,立马能生发许多想法来,反之唯有慢慢琢磨,到底能得出个所以然的。
换作说话亦是同样,我们要学会长话短说,言简意赅,方能于这快节奏的时代争取到更多的机遇。那么话不多说,不侫的意态表完了,冀望诸君能有所获。 写意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