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付出劳动,无论是脑力或是体力后,都渴求一份犒赏,该犒赏不特指钱,还可为美食、电影、购物等。殊途同归,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使心理上趋至平和,以便更好投入继而的工作。只是每人犒赏的底线都不尽一,其产自心性的不同。
青少年的犒赏底线很低,譬如你叫他学上一小时,他就要玩耍至两小时或更多来犒赏自己,以平其心气,盖因所学非他所兴,不投其好。学校里的教育多是填鸭式的,被动化的,容易产生一谈学习就要死不活,一谈玩乐就“暴饮暴食”的光景,相较学习的枯燥,新鲜事物可就大有意思了。这自然不能怪教育,亦不能怪青少年,前者是被迫,后者亦是被逼,大家只希冀互相谅解。
我的中学时代何尝不如此,秉持贪玩的天性,以至母亲常教训我说:“你玩儿的时间绝不能超过学的时间。”我当时未料到此话的威力,现在却后怕起来。开始听这话久了,我于观念上把学习看作一般等价物,唯用其来换取玩乐的时间罢了,娱乐犒赏反成了最终目的,倘少玩一会儿,我都要斤斤计较,直觉吃亏了。兴许这能带来别样的报复感——你逼我学可以,学完可是要用娱乐来“结账”的。若是你将这种底线带至大学,此时少有逼迫,你便以为上完一堂课,就经已收获颇丰,好不辛苦,余下时间便全用耍子去,到头还是自己吃亏。
成人的犒赏底线多半较高,很少逾矩,他们不以犒赏为目的,而是眼光向前,该升职的升职,该加薪的加薪。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容不得你报复式地索取犒赏,即便要有,也只能推延至将来某刻。当然有正有反,犒赏底线低的成年人也不少,他们仍是停留在以犒赏为目的的阶段,此类人等,只可得一时之无忧,徒有一片虚浮,迨及风浪打来,总要饱尝过度犒赏的苦果。是以要学着怎样提高犒赏的底线,要说起来并不难。
做一件由衷喜爱的事,可算平衡犒赏的上顶的办法,现如今,不侫可就几本书而坐阅一天,却毫不觉无趣,疲敝之心亦少有生发,浸于自己所爱好之事,所得效力,似与犒赏同,其可乐也。倘你一时半会儿找不着什么志趣,便仅眼前事来做好,并想想今后,无度地犒赏自己,是否能令你衣食无忧?绝不要将西红柿炒鸡蛋,当成鸡蛋炒西红柿喽。压抑犒赏的心理虽苦,倒也不难苦中作乐,时常发发白日梦也能聊以慰藉。
道家的无为而治极妙,按他的逻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那么不以犒赏为目的,恰恰能达到犒赏的目的。关键在于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眼下虽看着他人自在犒赏,偏则我要劳力,好似划算不来,可到得日后,旁人看着你肆意自我犒赏时,够其歆羡的。所以万千别认为自己吃了个大亏,像甚“高考完就解放啦。”“工作后就稳定啦。”的屁话可别轻信,永远将犒赏放于最后,把工作放在首先。 写意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