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战事有缓和迹象,可南京城里的气氛却突然紧张起来
南京城外部的压力经过安徽军政府插手搅局,很快就稳定住了风雨飘摇的局势,在与北洋军的交锋中获得了一息喘息的机会。\qΒ5。0\可是还没等孙宋等人松一口气,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又突然爆发,一个弄不好就有满盘皆输的可怕结局
要问这是为什么,南京城里还有信心和北洋耗下去的实权派已然不多。当初南京刚被革命联军拿下之时,原同盟会现今的国民党是何等之风光,再加上革命领袖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就连北洋集团都没有这等锐利的锋芒
南京临时政府除了真正的革命者之外,混杂了无数想要政治投机的角色,而且他们大多有一定的身家和实力,在投奔临时政府之后,利用各种手段和人脉关系,他们慢慢一点一点的掌握住了临时政府文武两方面实权。
可是这才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还没等他们好好享受一番开国元勋的待遇,国民党的形势便一落千丈。从之前的一片大好变成了小好,从小好又突然变成了弱势,接着又从弱势变成了形势不利甚至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这样的改变实在太快,快到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北洋军已经快要兵临城下,国民党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这样的结果,对于这些一心想要在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投机客们打击太大,之前高涨的士气犹如一个被扎破的气球,一泄如柱
再加上南京城爆发粮食危机,安徽的援助就像挤牙膏一样,饿不死人也填不饱肚子,他们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根本就没有想要和北洋军死磕的决心和勇气。要不是安徽军政府顶在最前头,接过了北洋军大部分鸭梨的话,估计南京早已崩溃更甚至已经易主
而这时候,袁世凯派驻于南京的密探和亲近北洋政府的共和党势力,趁机活跃起来。他们在南京城内外四处蹦达,极力宣扬着革命悲观论调,大肆呼吁和平不要战争,因其南京城内军民们思想摇摆不定,加上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不难让人想起穷途末路这四个字的成语来,一股失败绝望的情绪慢慢笼罩整个南京城。
国民党中的清醒人士也不在少数,南京城中躁动不安的情况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也不是没找过孙中山,希望能够肃清一下南京城里那帮搞事的跳梁小丑。可是孙中山这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将同志们的建议一一驳回。
作为国民党中的另一名大佬,宋教仁义不容辞的结过了改善南京局势的重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他知道王进不怎么待见自己,直接通过党内关系找上安徽省长吴楚,希望通过吴楚能从安徽借到足够应付难关的粮食。
吴楚有些老好人的性格,虽然带过兵打过仗,可是他的脾性依旧温和。最近几年文职工作做久了,身上的杀伐之气几乎消失一空,越发的温和儒雅亲民。这对于安徽民众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军政府高层几乎都是强硬派怎么成
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弊端,革命阵营其它势力摸清楚安徽的情形之后,如果有什么事情要求到安徽,铁铁的第一个会找上吴省长,通过他来关说安徽那一帮鹰派分子们。这样的事情多了,也给吴楚处理日常民政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绕。
这也就是吴楚特意找上王进,帮着南京国民党说好话的原由,没想到却招来王进的一顿埋怨和爆料。在王进看来,此时的国民党上下在政治方面太过不成熟,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投机分子,在军事上更是优柔寡断授把柄于人,不是一个合作同盟的好对象。
吴楚最终还是敲开了王进的口,从粮仓里紧急调运五万担杂粮运往南京。今年粮食大丰收安徽的粮仓正好要淘汰一批陈粮杂米,正好就让南京那帮“饥民们”尝尝鲜。至于新收的大米小米等精粮,想都不要妄想
与此同时,在吴楚同志的强烈要求之下,王进不得不紧急通知南京城里的亲安徽大佬柏文蔚,告诉他苏军将领和北洋密使眉来眼去交往频密,很可能出现了叛徒
柏文蔚得信之后大惊失色,急忙找上孙中山和宋教仁,告之了他们这个不好的消息,强烈要求两位大佬立即采取行动,最起码也要将苏军驻地迁往城外,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惜,孙中山并没有同意,认为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能乱来,都是革命同志要相信他们的人品。甚至还叫来那几位身受嫌疑的苏军将领,当面询问他们是不是和北洋的人有联系
傻子才会承认这事
苏军将领们的答案让孙中山满意,却是让宋教仁和柏文蔚失望不已:不带这么鉴定内鬼的啊
消息传回安徽之后,王进只是冷笑不语,他早就知道是这样一个结果。可是他也不能置之不理,南京城的得失关系到安徽今后的战略部署,绝对不允许北洋军染指分毫。于是他毫不犹豫加强了巢湖一线的光复军实力,并调遣合肥卫戍取司令王单东过去坐镇。
同时加强与柏文蔚部的通信联系,只要南京城稍有异常,光复军将第一时间渡江入苏作战
在安徽方面做着秘密准备的时候,河南的冯国彰也没有浪费时间。他指挥随其增援而来的北洋军,先全力将陷入战争泥潭不得脱身的河南北洋军主力接应出来,而后又以雷霆扫穴之势清剿河南腹地民军。
待得战斗稍见成效之后,他立即尽起大军南下与光复军王单南部决战于民权宁陵一线,以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逼迫损失惨重的光复军退往商丘一线驻守。
在击败了最强大的敌人之后,冯国彰留下两个师的人手清剿境内残敌,自己则率领剩余部队通过京汉线气势汹汹杀奔湖北而去,南方战事再起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