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一群他们看不上眼的鞭炮师傅都表现得这么犀利,他们还有什么好骄傲的
被强请来的军工技工们感觉脸上有些挂之不住,这时代的人还是很淳朴的。.qb5.0新光复会把他们强行请来。他们心中没点抵触情绪怎么可能可是新光复会待他们确实不薄,待遇比他们原先所在兵工厂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还是有这么强烈对比的情况下,他们心中没半点触动怎么可能
如今就连他们一惯看不上眼的民间手艺人士都有如此惊艳的表现,再加上王进等新光复会高层在一旁推波助澜,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就算为了自家的名声也要硬着头皮将军械维护修理研究所给办好罗,不然光是外人的白眼他们就承受不起。
这些兵工厂的技工们的主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鞭炮师傅们的刺激和白花花大洋的鼓励下,他们当然不肯落于人后,热火朝天一心扑到军械维护修理所的筹建事宜上来,在高薪聘请来的几名外工技师们的指点下,借助几架现有最原始的简陋车床,在最短时间内组建出一条简陋的子弹组装线和子弹复装线。
很快,属于新光复会自己的子弹组装车间和复装车间迅速运转起来,虽说产能有限得很,但是积少成多时间长了也是一个惊人的数量,足以支撑光复军一些中小规模的战斗所用,更别说从国外购买来最先进的子弹组装线已经上了船,正在大海中漂流驶向中国。
经过一干专业人士的仔细解释,王进也明白了自己之前把宝压在复装子弹上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拍着脑门子做的决策果然不靠谱,经验主义害死人呐。
复装子弹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其中有很多工序,首先是收集使用过的弹壳,并进行筛选和修复,只有那些没有形变和破裂的弹壳才能使用,以免发生炸膛或者不合膛的事故;其次是重新制作底火,通常是将坏的黄铜弹壳上剪下铜皮,冲压成铜盂,并加入雷汞后重性嵌入弹壳底部;然后才把造粒后的火药按规定的重量装入弹壳;最后加上弹头。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子弹头的模子,把一个铜板冲压进模子后形成被甲,再浇入熔化的铅。
这种复装子弹的缺点非常多,密封性能差火药容易受潮,射击残留物多,射程近,精度差,初速低,弹头形状也不尽如人意,最初只能制造圆头弹头,有时铜板冲压的不好,会造成破口,裸露出铅芯,成为变相的达姆弹。部队在使用这种子弹时一般不会射击100米外的敌人。
而且子弹复装受材质本身影响很大,使用次数也受到极大限制,越到后来效果越差。每次发射弹壳都会有点变形和损伤,比如内壁烧蚀弹壳口部拉长以及在燃气压力下的非弹性形变之类,外表自然也有氧化磨损等,累积起来总有损伤到不堪使用的时候。
当然,只要你不怕被炸,理论上来讲只要弹壳没有变形受损就能复装继续使用。
按照那几个被请来的外国技师们的说法就是:这样做太不划算,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干脆直接向军火公司买子弹得了。复装子弹工序烦琐不说,不起原装货来稳定性和可靠性又差得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又有一大堆麻烦得要死
不过这都是老板需要关注的事情,他们这些被雇佣来的打工仔没必要管那么许多,只是对工作量突然加大有些怨言而已。还好他们在军工方面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尽管心理有些不太愿意,他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利用极其简陋的条件组装出了一条,子弹复装线来。
跟着这帮外国技师打下手的学徒技工们好好的开了一次眼界,原来子弹组装和复装还可以这么玩,其中的巧妙之处着实让他们心悦诚服感慨不已。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一点贡献和作用,中国工匠最擅长的就是在最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做出最合适的东西来。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十分巧妙的建议也不禁让那几个外国技师惊讶不已,对身后这帮跟着他们学习的中国技工另眼相看不免高看一眼
别看复装子弹麻烦得很,但如果真的掌握了复装子弹的全套工序和程序的话,对于初学者而言其中能够得到的好处简直难以想象。这不是在开玩笑,复装子弹涉及了多个学科和产业,而且都是产业工业化极其重要的基础行业。比如:化工,模具锻造等等等等
也是看重了这一点,所以王进在知道了复装子弹和他想象中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之后,依然坚持让请来的外国技师们组装一条生产线出来。虽然这样做可能有些丢面子的嫌疑,但是和可能获得的巨大好处比起来,这点面子问题自然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对于穿越人士来说,可能其它什么都缺,在后世浮华社会的熏陶下厚脸皮是绝对不会缺的,关键就是厚度的问题而已
再说民党武装和会党武装的分化瓦解消化吸收,自从扩大会议结束之后,新光复会和光复军总部联合下令给各部队,要求他们务必严格按照最新补充的军事条例管理手下军队,哪里出了事就直接找负责部队主官。
这其中,自然以严厉的军纪和思想工作为主
之前民党和会党武装大量投奔过来,为了安抚这些杂牌武装的心,光复军对他们的军纪要求,没有一开始就必须向光复军看齐,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了解和熟悉的时间。
可是最近他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情况,民党和会党武装刚刚稳定下来,就不肯安分守己到处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在新光复会内部引起了很不好的风气,这是万万也难以被王进等人接受的结果。
要不趁现在他们还不熟悉,没有抱成一团的时候动手,以后难保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