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篡权窃国?祸国殃民?
仲夏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只是正午时分仍然是那样燥热难耐。丽华快步走进正阳宫,丞相府众人见太后过来,识相的全部退下。杨坚心头一紧,猜到女儿此次前来十有八九是要找麻烦了。
“阿爹,你杀了赵王和越王两家人,接下来是不是想要将宇文皇室屠戮殆尽。”
看着女儿一脸惶恐的神色,杨坚明白自己的心思估计是不能被她所接受,只能将话题岔开。“丽华,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丽华抬着头,眼里满是恳求之色。“阿爹,你先告诉我,你有没有想过谋朝篡位。”
杨坚长舒一口气,平静的反问道:“如果爹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丽华是不是就不认我这个爹了?”
“难道他们说的是真的。阿爹,你真的想取宇文氏而代之?”
“宇文氏气数已尽,爹取而代之不好吗?”
听到父亲接连两句反问,丽华已经明白,自己一直不肯承认的事情,迟早还是要发生,心里的希望顿时破灭,悲凉之情突然涌上心头。
“女儿当初一门心思请爹入朝辅政,是希望爹能够帮助我们孤儿寡母,稳住朝局安定人心,不受外人欺负。现在爹竟然起了僭越之心,你让女儿如何面对宇文氏列祖列宗?”
“如果宇文氏诸王掌控朝局,你觉得你和陛下还会有安稳日子过吗?”
听到此话,丽华猛然抬头看向父亲,眼里突然之间又有了光亮,内心认定可能是自己误会了父亲的好意。
“阿爹的意思是,几位王爷想要夺取阐儿的帝位,所以才会被杀?”
杨坚楞了片刻,惊讶女儿的想法转变如此之快。看着女儿眼里的期待之色,杨坚不忍心拆穿,也不想和她闹翻,正好顺着她的意思说下去。
“丽华,现在想要置爹于死地的人很多。他们光明正大杀不了我,便会不择手段,阴谋陷害。一旦让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女儿就知道,阿爹这么做一定有您的道理。阐儿这么乖,这么听话,您一定会帮他到底的对不对?”
杨坚看了看女儿紧握自己双臂的手,再看了看她眼里转哀为喜的兴奋之意,瞬间觉得自己刚才的决定是对的。他轻轻抱了一下女儿,微笑着回道。
“当然,现在陛下可是我们的命根子,他可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阿爹,对不起,是女儿错怪了您。那天女儿看您那么在乎阐儿的安危,女儿就该明白爹的好意。女儿不该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而无端指责您。”
“丽华,眼下形势凶险万分,爹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父女定要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才不会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阿爹放心,叛乱未平息之前,女儿会好好保护好阐儿,不会再打扰您,惹您心烦。”
“丽华如今已是太后之尊,皇后还年幼,后宫诸事繁杂,全劳你一人费心。前朝的事,你还是别操心了。”
“有阿爹在,丽华自然放心,辛苦您了。”
“不辛苦,这一切都值得。”
送走了女儿,杨坚也没了心思继续处理公务,看了看门外,换了身便服,迅速出了宫赶回杨府。杨瓒正在家中哄着妻子,听闻大哥回来,立马跑到书房悄悄观望。
刚到书房门口,杨坚便出现在他面前,想躲也没地方躲。
“我找你帮忙,你不愿意帮就算了。为何还去蛊惑丽华来质问我?”
杨瓒无处可逃,索性定下心来,从容对质。“大哥难道就没有改朝换代的心思吗?如今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看着三弟冷傲的神情,杨坚也同样一脸冷漠的问道:“那你说说我心里都想着什么?”
杨瓒转过脸盯着大哥,义正言辞的指责道:“大哥这辅政大臣上来就是大丞相,心思昭然若揭。曹操、高欢、陈霸先都当过丞相,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都曾干过同一件事,那就是篡位!”
杨坚冷笑道;“即使我真篡位了,又怎么样?”
杨瓒气急,大声质问道:“父亲难道没有教过大哥忠君爱国四个字怎么写吗?”
“忠君爱国,忠哪个君,爱哪个国?我出生的时候还是大魏天下,当了十六年魏国子民,一个除夕夜,就变成大周臣属。我出生的时候姓杨,叫了十多年杨坚。一道旨意下来,我的官方姓氏就改成了普六茹氏,莫名其妙的就成了普六茹坚。”
杨坚边说一边向前逼近,杨瓒深感不自在,不停的往后退。
“你现在告诉我要忠君爱国,难道不觉得可笑吗?宇文氏是君,难道元氏就不是君了?既然宇文氏自己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凭什么让别人对他忠心不二?”
杨瓒调整了一下心绪,愤愤不平的回道。
“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们杨家深受朝廷厚待,难道不应该忠心耿耿吗?大哥不思报国,做出这样忘恩负义之事,难道不觉愧疚吗?”
“深受朝廷厚待的是你不是我。我的岳父被逼自尽,我的至交好友被株连杀害,我信仰的佛教被摧毁,我的父亲花甲之年还需在外血战,我的女儿贵极后位还是被欺凌。你现在居然告诉我要忠于宇文氏,凭什么?”
说到激动处,杨坚心绪已经难以平定,眼神变得越来越犀利,想到过去种种,情绪也变得低落。
“自从我十七岁步入仕途,二十多年来,我就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八年不得升迁,三年赋闲在家,打压排挤十多年,三番五次被人猜忌。韬光养晦二十年,忍辱负重至今,好不容易才爬到如今的高位。这就是你所说的朝廷厚待?”
杨瓒一句句听在耳中,深感震撼。他一直没想过自己的大哥以前活得这么艰难,从前一直以为他总是气定神闲,不思进取,如今想来自己竟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个身边人。
“就算你曾经遭到过诋毁,受到过打压,那也不是你图谋造反的理由。至少你的连襟宇文毓曾经待你不薄,至少你的亲家宇文邕也许你高官厚禄,他们两人的恩情你都不念吗?”
“念,当然念。我还念着他们二人找相士给我算命的时候,会不会一刀把我给砍了。要不是那两人嘴下留情,哪能留我到今日?”
也许是刚才的一通发泄,杨坚此刻竟然有些释然,似乎将前程往事都看开了。
“既然你们一个个都觉得我面带反相,那我就反给你们看。反正整天围在我身边,忽悠我当皇帝的人多的是。”
杨瓒死死的盯着大哥,不甘心的问道:“做随国公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图谋造反这样大的事。你一定要带着杨家走向这条不归路吗?”
“此前二十年,我一直厄运连连,命途多舛。我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二十年,积蓄了二十年的好运,才换来这一次天赐良机,岂能白白错过?”
看着眼前的人又恢复到往日的平静,杨瓒知其心意已决,却仍然不肯放弃劝阻,希望自己的大哥迷途知返。
“你真的要这么做吗?你是想做曹操,做高欢,还是王莽?篡权窃国会有什么下场,他们就是答案。”
杨坚静静的看着三弟,冷冷的回道:“我又不是曹操,为什么要做他?高欢跟我又没有相似之处,为什么要和他比?至于王莽,他失败了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些人都不是我,我也不会重复他们的老路。”
“我既不是曹操,也不是高欢,更不是王莽,我就是我自己。我要做就做独一无二的杨坚,一个结束百年乱世,一统天下,开创新王朝的杨坚。”
杨瓒没想到自己越劝,对方陷的越深,野心也越来越大,心里不由得惶恐不安。
“不管你是不是和他们一丘之貉,也不管你最终成功与否,都无法改变你独霸朝纲、谋朝篡位,祸国殃民的本质。”
“你是不是忘记宇文泰也曾当过丞相,宇文氏的江山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难道宇文氏就不是谋朝篡位得来的天下?宇文泰的江山还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是八柱国十二将军一同打下来的。”
说到宇文泰,杨坚忽然想起宇文氏那些年互相倾轧,互相残杀的日子,心里不免觉得可笑。
“要论独霸朝纲,我哪比得上宇文护?都杀了三个皇帝了,其中还有两个是他宇文氏自家人。我连小皇帝一句重话都没说过,一次脸色都没给过,我怎么就成独霸朝纲了?”
“要论祸国殃民,我又哪有资格排的上号?宇文赟什么德性,做过什么事你不清楚吗?就连你眼中英明神武的宇文邕,你去听听佛道教众怎么说他,京城内外百姓又怎么看他?”
杨瓒心知自己说不过大哥,索性利用眼前的困难将对方吓倒。“那你呢?你不是同样民心尽失,四面楚歌。如今叛乱四起,百官不服,民不聊生,你又好到哪里去?”
“要是觉得我不得人心。每次朝会后,你去听听百官的心声,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服?要是觉得民不聊生,你身着便服在大街上四处逛逛,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看着眼前一脸不服气的三弟,杨坚又回想起那些年,这个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心里的愤怒油然而生。
“穿着绫罗绸缎,站在高门大院,张口便是百官不服,民不聊生。说的义正言辞,事实如何你可曾用心考察过。谁给你这么大底气,在这睁着眼睛说瞎话?”
眼见对方说话越来越不客气,杨瓒心里也微微有些恼怒。“你又没下去体察民情,你怎么知道平民百姓怎么想,满朝文武怎么想?”
“自宇文邕死后,朝政大小事情,皆由我来主持。我日理万机,废寝忘食批阅奏折,朝中大臣怎么想我会不清楚?黎民百姓生活如何我不比你清楚?”
“如今大权握在你手上,你要这么做我也无能为力。但愿叛军攻进长安的时候,你还能保住杨氏满门。”
杨瓒说完,闷闷不乐的往自己院子里走去。杨坚别过头,也不愿再搭理这个兄弟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