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第188章 兄弟隙墙,佛道辩论

  自从杀掉宇文护,宇文直发觉一母同胞的皇帝四哥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宇文邕露出本来面目,天生皇帝的性格,乾纲独断,霸道无比,做事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人留面子。

  被宇文邕训斥了多次之后,宇文直内心的怨恨越积越深,恨不得将他除之后快。只是如今这个亲兄弟大权在握,一时半会没有下手的机会。

  “岂有此理,老子辛辛苦苦替他杀掉宇文护,这么大功劳,不让我做大冢宰也就算了,连大司马都没捞着。一个大司徒有什么用,现在连杨坚这样的平庸之辈都快跟我平起平坐了。”

  长孙平内心早已反感这个志大才疏的主人,只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先哄住这个祖宗再说。“陛下这样安排想必是有他的用意,卫王稍安勿躁。”

  宇文直一听此话,更加火大。“什么狗屁用意,宇文宪算什么东西,陆通算什么东西,杨坚又算什么东西。他们凭什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高官厚禄?”

  宇文庆看了一眼对面的长孙平,耐着性子劝道:“殿下,事已至此,还是坦然接受,免得徒生烦恼。”

  “不行,我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宇文邕你给我等着。”

  长孙平闻言,惶恐的劝阻道:“殿下切莫轻举妄动,如今的陛下已经今非昔比……”

  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宇文直不耐烦的插嘴道:“你担心什么,我又没说直接对付他。”

  话一说完,宇文直大摇大摆的出了府邸,长孙平和宇文庆对视一眼,不再多说也无意再劝,索性任由宇文直胡闹。

  出了门,宇文直径直进了宫,直奔御书房寻找宇文邕。“陛下,齐王宇文宪曾是宇文护的心腹,此人留着恐日后会生出事端来。”

  宇文邕低着头继续批阅手中的奏折,嘴上随意的敷衍道:“你想让寡人无缘无故杀了这个皇弟?”

  “此人不除后患无穷。”

  静默半响,宇文邕抬头看向宇文直。“五弟是难得的将才,又有经国治世之才,威名远天下,寡人就这么杀了他,岂不是容易引人非议?”

  “齐王这是沽名钓誉,他网罗天下英才,定是有不臣之心。陛下如不尽早除之,日后或许会危及皇储。”

  看着宇文直自作聪明的样子,宇文邕瞬间怒火上心头。“还需要你来提醒,寡人早有对策。区区一个齐王,何必这样煞费心思?”

  “陛下切不可大意,让齐王坐大,到时候会不会是第二个宇文护出现,也不是不可能呀。”

  “你觉得寡人是这样一个昏君吗?连一个王爷都对付不了,还是你觉得少了你,寡人什么事也做不成?”

  “臣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没别的事,你可以滚了,别碍着寡人批阅奏折。”

  看着陛下一脸冷漠的神情,宇文直内心早已怒不可遏,只是如今他还没有这个实力与这个亲兄弟对抗,只能暗暗忍下这口气悻悻离去。

  送走了宇文直这个碍眼的废物,宇文邕平复了一下情绪,当即命人召集陆通等老臣、宇文宪等皇室宗亲,还有杨坚等朝中重臣,入临安殿商议正事。

  “诸位都是皇亲贵胄,也是寡人信赖赏识的肱股之臣。召众位爱卿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于儒、道、佛三教的看法?”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立马明白了陛下的想法,只是谁也不想贸然表态。

  陆通心下犹豫片刻,反问道:“陛下是想要禁佛?”

  “几年前佛教名僧卫元嵩向寡人请求禁佛,他的奏本如今还在寡人这。何泉你念给众位爱卿听。”

  “国治不在浮图。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大周启运,远慕唐虞之化,宜遗齐梁之末法。佛以大慈为本,安乐含生。”

  宇文邕环视众臣,再次问道:“诸位爱卿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陆通见无人答话,再次挺身而出。“陛下,各代君主均是佛教信徒,王公贵族大多也信奉佛教。平民百姓更是视佛教为信仰,如果贸然采取行动,只怕会产生不小的动荡。”

  “寡人明白,欲速则不达。此前佛道两教曾经辩论过一次,只是由于宇文护横加阻拦,就此作罢。所以这一次,寡人想亲自召集知名的儒生、道士、僧侣,在朝堂上辩论三教优劣。各位意下如何?”

  短暂的静默之后,宇文宪鼓足勇气开口道:“臣斗胆问陛下一句,为何对禁佛一事,如此执着?”

  “大周境内,寺庙林立,佛像成群。僧侣们广占良田,隐瞒丁口,蓄养奴婢,而且不交赋税。既与国家争利,也与国家争人,极大地影响了财政收入,也极大地妨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寡人决意,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听闻此言,众臣才明白陛下禁佛的真正用意。宇文宪心里有些动摇,确认道:“陛下是想集全国之力,东征伐齐?”

  “正是。想要一统天下,必定要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禁佛势在必行。”

  此话一出,原本内心抵触的众臣,也不得不重新考量事情的利弊。宇文邕悄悄观察着窃窃私语的众人,猜测着每一个臣子的心思。

  杨坚思虑片刻,默默开口道:“陛下,佛教教徒遍布全国。禁佛之后,这些教众该如何安排?”

  “全面禁佛势必会引起反抗,然而寡人不想杀一个佛教徒,最有效的办法是分化拉拢佛家领袖。只要佛教大师肯脱下法衣,一律加官进爵。”

  听闻此言,众臣心里安下心来。陆通得知陛下不杀教徒的想法,立马回应道:“既然陛下已有决议,老臣赞同陛下禁佛。”

  有了老臣陆通带头,其余臣子大多也不再反对。宇文邕内心十分满意,默默看向宇文宪。“齐王,你的意见呢?”

  宇文宪内心纠结了好一阵,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臣弟遵从陛下意旨。”

  宇文邕察觉到还有一些朝臣似乎心思还在浮动,稍微一细想,便猜到这些人还在看杨坚的态度。宇文邕随即将目光转向杨坚。

  “随国公,你有何异议?”

  纵然杨坚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更大的利益让他站在佛教的对立面。与宇文氏联姻的那一刻起,杨家的身家性命早已和宇文邕捆绑在一起。

  此刻,杨坚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退路,也无从选择。片刻的迟疑之后,杨坚缓缓的说出自己的决定。“臣,无异议。”

  话音刚落,尚未表态的几个臣子,齐声附和道:“臣等无异议。”

  *****************************

  北风呼啸,草木凋零,儒、道、佛三家辩论大会如期召开。这场佛、道两家的背水一战相当惨烈,关系两教的兴衰。

  对大周佛教来说,更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佛家精英尽出。释僧勔、释僧猛、释静蔼、释道积等名僧大师纷纷来到长安参加辩论会。

  辩论会的结局早有定论,纵然各位大师说得开花乱坠,佛教的命运无可改变。宇文邕利用皇帝的权威,强迫确定了三教的次序:儒家第一,道家第二,佛教排行最末。

  为了达到禁佛的最终目的,第二年五月,宇文邕再次召集儒、释、道三家进行辩论。这一次越发惨烈。置之死地的佛教大师们奋起反抗,驳得道家领袖张宾哑口无言。

  宇文邕见状,恼羞成怒斥责佛教不净:“身不净,语不净,心不净。”

  智炫大师静静的看着宇文邕,淡定回击:“道教之不净尤甚!”

  公正,我们只需一个公正,智炫大师内心一片坦然。群臣悄悄的观察大殿里面的动静,心里默默佩服智炫大师不愧是德高望重的高僧,拥有大智慧,死死拉住道家做挡箭牌。

  佛教众僧神色平和默默的盯着陛下,期待着眼前的天子做出退让。大殿内鸦雀无声,那些信奉佛教的贵族大臣不免幸灾乐祸,宇文邕你总不能连道家一起禁吧?

  只是似乎所有人都小瞧了宇文邕,小瞧了一个能够隐忍十二年的天子的意志。道家最终变成佛家的殉葬品。

  宇文邕冷冷的看着底下众人,一脸淡漠的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此诏一出,众皆哗然。只是皇帝金口已开,再无挽回余地。

  对于灭佛,一向笃信佛教的杨坚内心肯定是有抵触情绪的,但他当然不会表现出他的不满,他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只有心情,没有表情。

  短暂的骚乱过后,在宇文邕的强势压迫下,大殿归于平静。名僧慧远义愤填膺,情绪激动看瞪着宇文邕。“地狱不分贵贱,陛下你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许是情绪压抑的太久,一向沉着冷静的宇文邕此刻变得慷慨激昂。“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寂,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心存疑虑。自从诛杀宇文护后,世人再次领略到这位隐忍十多年的天子的铁腕手段。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