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第229章 矫诏辅政,愿受驱驰

  刘昉、郑译等人秘不发丧,随即起草另外一份诏书,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众人人签字后,刘昉又跑过去让颜之仪在上面署名,颜之仪依然拒绝同流合污。

  “颜老头,再给你一次机会,把这份诏书签了。签了以后,我们也就不跟你计较以前的过失了。”

  颜之仪拿过诏书看了一眼,心里愤恨不已。他知道这肯定不符合宇文赟的本意,对刘昉等人的行为甚是抵触。。

  “我不签。”

  郑译围上前来,不客气的劝道:“倔老头,天元皇帝已经驾崩了,你何必如此冥顽不灵。跟着随国公有吃有喝的,自讨苦吃有什么意思?”

  颜之仪坚决不肯签字,把笔一扔,厉声斥道。

  “先帝驾崩,嗣子年幼,担当顾命重任的应该是宗室亲王,如今宗室中赵王年纪最大,不管是论品德还是论和皇帝的关系,他都是辅政的唯一人选。你们这些人受先帝重恩,竟然吃里扒外把权柄送给一个外人。我宁可死,也不能做这种对不起先帝的事!”

  刘昉听闻此言,气得背过身去,拉着郑译准备往外走。“别再跟他多费口舌,他不签,我们找杨皇后帮忙。”

  “说得对。你觉得赵王是好人,随国公是外人。那杨皇后和小皇帝可觉得随国公才是自己人,赵王可是个大威胁。”

  听到郑译的解释,刘昉这才觉得心里安慰了点,瞪了一眼颜之仪,随后转向郑译“我们走,别理他。”

  “你们……”正准备破口大骂,颜之仪忽然发觉,杨坚正一脸冷漠的盯着自己。

  “把他软禁起来。”话音刚落,几个侍卫迅速冲进来,将颜之仪拖了出去。

  *******************************

  殿外,杨坚伫立在高高的台阶上凝神静思,虽然如今他已控制了宫中,但是他心里明白天元皇帝的宠臣们如此卖力地拥护自己,并非为自己好。

  他们只是企图依靠自己的势力顺利完成政权交接,抱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已。因此,杨坚的下一步就是要物色几个真正的人才做自己的帮手。

  “伯父找侄儿有何要事?”

  杨坚转过身,年轻的堂侄杨雄,一脸恭顺的候在一旁。

  “你去帮我请两个人过来。告诉他们,朝廷令我总管国事,责任重大,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们共事,请他们不要推辞。”

  “伯父想请哪两位大臣过来?”

  “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内史下大夫兼开府高熲。”

  “侄儿明白。”

  李德林本是齐国人,自幼就聪颖无比,被视为神童,是齐国著名的才子,齐国名臣高隆之、杨愔、魏收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宇文邕平定齐国后的第一时间就派人给他送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上说: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入相见。

  随后李德林被接入宫中,宇文邕留他住了整整三天,与他探讨军国大事,两人交谈甚欢。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多,宇文邕就去世了,而宇文赟上台之后重用自己当太子时的故人,李德林受到了冷落,一直郁郁不得志。

  “老爷,该吃饭了,进屋去吧。”

  “我吃不下,你们自己吃吧,不用管我了。”

  李夫人看着自己的丈夫愁眉苦脸的神情,暗自叹息一声,悄悄走了过来。

  “老爷,这两年你每日长吁短叹,忧心忡忡,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稳。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被折腾垮的。”

  李德林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夫人,眼里满是落寞。“先帝英年早逝,如今这位陛下宠信佞臣,只怕今生就这样庸庸碌碌了此残生了。”

  “如今这样的形势,能够幸存下来已是万幸,怀才不遇总比丢了性命强。”

  “失意太久,总觉得这样的日子比死还难受。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有机会一展抱负,死又何惧。”

  李夫人听完夫君一番慷慨陈词,心里更加担心。正想好言相劝一番,管家匆匆走进院内,禀报道:“老爷,邗国公来访。”

  李德林心里纳闷不已,这位邗国公和自己素无来往,为何无缘无故上门拜访?想来定是有要事相商。

  “快请他请来。”

  杨雄进门后,二人互相行礼,李德林将杨雄请入正厅。

  “不知邗国公此次前来有何要事?”

  “随国公让我给您带个口信。”

  听闻此言,李德林惊喜万分,预感到定是有大事发生。“随公有何差遣?”

  “随公说,朝廷赐令我总管国事,责任重大,想与你共谋大事,请勿推辞。”

  李德林感动万分,顿时激起豪情万丈,激动的回道:“只要随公肯提拔,必以死奉公!”

  “还请您速速入宫,随国公在天台恭候您的大驾。”

  “好,我这就入宫拜谢随公大恩。”

  出了李德林的府邸,杨雄径直找到高熲家中。此时的高熲职位并不高,名气也不大,宇文赟在位,他也无所事事,只好整日在家养花弄草,排解心中的郁闷。

  “高大人真是好兴致,如今这样的局面,还有这个闲情雅致摆弄这些花花草草。”

  “没办法,像我这种既没名望,又没本事的人,不在家养花养草也没别的事可干了。”

  “您太谦虚了,像高大人这样能谋善断,文武双全的奇才,都叫没本事,那谁还敢说自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邗国公过奖了,高某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府,承蒙厚爱,愧不敢当。”

  “那些话可不是我说的,慧眼识人的可是随国公。”

  听到随国公三个字,高熲心头一惊,沉吟片刻,随即问道:“随公有要事相商?”

  “的确如此。随国公深受朝廷重托,责任攸关,希望和你共谋大事,所以特派在下来请大人入宫一趟。”

  听闻此言,高颎欣然应允:“愿受驱驰。即使大事不成,我高颎灭族也在所不惜。”

  初夏的微风,带着一丝凉爽又带着一丝温暖。杨坚默默的注视远方,等待着心目中的两个奇才出现。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杨坚渐渐的开始徘徊不定。

  打心底里,杨坚还是有这份自信能将二人收服。只是人心毕竟隔着肚皮,事实如何只有最终结果出来了才能判定。

  忽然之间,杨坚眼前一亮,远处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快步向自己靠近。看情形这俩人似乎情绪激动,迫不及待想要见自己。

  “两位能够前来相助,杨某感激不尽。”

  “随公肯给我二人机会,那才是我们的荣幸。”

  “闲话不多说,里面请。”

  三人入殿内坐定,高熲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随公能否讲讲目前形势如何?”

  “天元皇帝已驾崩,如今遗诏已在我手上,目前我已经掌握了全国兵马大权。”

  看着杨坚忧心忡忡的模样,高熲心知喜事后面定是困境出现了。“军权到手,已经成功了一半。想必随公是遇到另外一些麻烦了?”

  “遗诏是由郑译那帮宠臣写的。我虽然是辅政大臣,可是以什么官职来辅政,这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几个做为先帝最信任的心腹,之所以背叛天元皇帝,定是想从随公这捞取最大的好处。所以他们给您安排的职位,想必不是那么理想。”

  杨坚看了一眼高熲面露赞赏之色,随即又陷入忧虑之中。

  “你猜的没错。他们的意思是,我出任大冢宰管朝政,郑译担任大司马管军事,刘昉出任小冢宰辅佐我打理军国大事。一个掌兵权,一个做我的副手,这不是明摆着想架空我吗?”

  “这几个人想借着我的名义和权势稳定朝局,还妄想与我共同分享权力。要是失败了,我成了出头鸟任人宰割,他们跑的一干二净。要是成功了,我累死累活才获得的权势,他们轻而易举的就给分了一大半。想什么呢?”

  高熲听完之后,也深深的理解杨坚的愤懑之情。“自从宇文护死后,大冢宰一职的权力就大不如从前。如果以这样的职位辅政,恐怕压不住阵脚。而且刘昉、郑译这么做明显是想控制您。”

  李德林听了好一阵,此时也忍不住为杨坚抱不平。“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风险还极高。事情还没成功就这样算计您,随公也没必要跟他们将客气。”

  “不知道你们二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坚期待的看着身旁请来的两位助手,李德林瞬间心潮涌动,恨不得以死报恩。沉思片刻,很快就有了答案。

  “随公若要辅政,职务必须是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缺一不可。不然,镇不住人心。”

  听着李德林斩钉截铁的话语,杨坚忍不住连连称善。“好主意,还是你想的周到。”

  “至于郑译和刘昉,可以让他们当相府长史和相府司马,随公以为如何?”

  “正合我意。”

  杨坚喜出望外,眼里满是赏识之意。随即,杨坚又意识到不妥之处,脑子一转立马有了对策。

  “不过,一上来就做大丞相是不是太露骨了点。干脆设左右两个丞相,我当左丞相,右丞相让给宇文赟的弟弟,汉王宇文赞来当。”

  李德林闻言,面露喜色,忍不住附和道:“如此甚好。宇文赞年龄小,忽悠他不是问题。”

  “两位这几日就在宫里面住着吧。等事情办完了,天元皇帝的丧事通报之后,再另行安排。”

  “但听随公吩咐。” 天命之子之黄雀在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