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超能力时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就在印度人的海军被美国人全灭的时候,天朝同样没有放印度陆军。在打退印度人对列城的反攻之后,天朝进行了斯利那加攻坚战,成功的攻下了斯利那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军方最有影响力的阿格尼霍特里上将甚至没有精力关注海军的战斗。
原因无他,在新德里的强烈要求下,斯利那加保卫战被打成了决战,印度陆军和天朝陆军的决战。
或者说得更严肃一点,这是印度对天朝的决战。
对于印度而言,这是一个绝对愚蠢的决定,因为在斯利那加印度没有任何击败天朝的筹码。
但是阿格尼霍特里上将没有能够说服国会那些愚蠢的议员。这些完全不懂军事的议员单纯的认为在天朝和美国人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之后,这两个国家都已经虚弱不堪了。
阿格尼霍特里上将觉得自己没有看出这两个国家的虚弱不堪,但是他看出看了印度的虚弱不堪。
对于天朝而言,进攻斯利那加是数十年以来打得第一场城市攻坚仗。在以前,这种工作他们只在演习中做过。同时,这也是陆军第一次依托于空军进行配合作战。对于空军而言,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好在,他们都通过了考验。
斯利那加战役的结果虽然不出国际社会的预料,但是发展状况却超出不少人的估计。在斯利那加开打之前,不管美国人也好还是俄罗斯人,都对战况做了一定的分析。
当然双方在带着某些感情色彩的情况下,都模拟的有些偏差。俄罗斯人给模拟成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而美国人给模拟成了费卢杰。在作战手段上,美国人认为中国会炸弹洗地,而俄罗斯国防部则认为会大炮开路。
从手段上将,这两种判断都不错,除了解放军直接用大型运输机把坦克机降进去这一点出乎意料。战役结束之后,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提出了要去斯利那加参观的请求。郭永图想了想,跟张云川一合计,就允许了。而且张云川还指示各参战部队“让他们敞开看。”
当然这个敞开看也是有目地的。现在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地位,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看了不能白看,让美国人看主要是互相了解一下底细。而让俄罗斯人看则是想卖给他们点儿东西。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都是天朝武器的主要供应方,但是在天朝的军工开始积累和爆发之后,天朝对于俄罗斯军工的依赖就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开始逐步依赖天朝的现象。
对于参加攻坚的而言第十二装甲师而言,对斯利那加的攻坚战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记忆,虽然这是一直有着传统、有着历史的老部队,但是对于第十二装甲师现在的主战官兵而言,历史这个词第一次出在他们的身上。
这些历史是用血来写成的。
斯利那加战役结束之后,各参战部队核实战果和统计伤亡人数,战役过程中共有415名战士伤亡,其中牺牲182人。这些伤亡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凌晨四点左右,出现火力空隙的时候造成的。
陆军第一次利用空投进攻一座拥有严密防御的城市,有一些细节是完全不知道的。最简单就是火力的配比。按照原本的经验配比的火力带来了一个巨坑,导致第一波空投和第二波空投的间隙出现了不衔接的地方。
在第二波空投到来之前,第十二装甲师的弹药不足了。
在战役结束后的得失总结上,基层指战员们提出了这样几点。
基层班排里精确射手问题,大部分的精确射手只有普通的白光镜子,配属的微光和热像仪没法接到枪上。虽然步兵排班里有榴弹和单兵火箭,但是火力持续性是问题。在四点多的时候,班排的火箭和榴弹已经基本上告罄,精确射手因为观察问题无法做到压制对方。而大口径机枪虽然有瞄准具,却移动不便也不好上房。
第二点,装甲部队的榴弹和破甲弹问题。支援作战中,27式轻型主战坦克发挥了重要支撑点的作用。无论对印军的坦克还是装甲车辆,都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还涌现出了像安卡林这样的王牌坦克手和王牌车组。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很突出,那就是27式的载弹量和弹药分配问题。
27式轻型主战坦克在限制体重的情况下保障装甲和火力的同时,又弄了装弹机和隔舱化,这样一来性能有保障却牺牲了载弹量。和其它主战坦克动辄四五十发弹药不同,27式比他们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弹药携行量。这在普通作战中没啥,大不了弹药车上来伺候。
但是在斯利那加里是机降作战,它就指着那三十二发炮弹打仗呢。而解放军也是头一次把坦克用飞机运进去,各坦克排也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比例装弹药。除了十发穿甲弹,剩下的五花八门,装什么的都有。
多装了破甲弹的就杯具了,国产破甲弹一直在破甲深度上下功夫,在新型铜钨镍合金药罩研制成功后,国产破甲弹的破甲深度已经稳稳的站上了弹药口径的十倍以上。破120的深度在1200mm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相应的,破甲深度越高,说明装药的能量全被转化成了高密度金属射流的速度。破120的金属射流速度已经超过了8000m/s。这已经跟线切割没啥区别了。用这种破甲弹用来打混凝土等建筑物时,后效低的可怜。参战的指战员们大部分都表示,起码27式轻型坦克,应该配备一种破甲深度和后效存在一种平衡的多用途弹,既可以用来打工事,轻装甲目标,也能用来杀伤人员。
不少坦克在打光了榴弹之后,装载的破甲弹在对付步兵时,派不上任何用场。这也是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外总部估计会遭受较大伤亡的清扫作战却没有多少战士牺牲。在大势已去,而自身的性命又都在152mm口径火炮的直接瞄准下,大部分的印度士兵选择了投降。在第二天的下午,整个斯利那加的街区都已经清扫完毕,83式加榴炮没有一台打光弹药,很多时候,这些能发出巨大响声的东西仅仅一发榴弹进去,就会赶出一群举着双手的印度士兵。毕竟自己再拼命也已经无济于事,还不如体面的投降的好。
唯一例外的是第五山地步兵师的师长。他在安排自己的副手和参谋们向解放军投降之后,从容饮弹自尽,避免了印度人上来就被俘虏一名将军的尴尬局面。
当然,倒霉的不止这位印度人的师长,前线负责总体指挥的帕奈克陆军中将,在斯利那加战役的结果传到新德里之后,立刻成了众矢之的。那些不懂军事却对政治斗争非常在行的国会议员们都像疯狗一样扑向可怜的中将先生。
各种质询,中伤,一个接着一个,甚至有议员表示,帕奈克中将应该像他的部下一样,自杀谢罪。一时间,这位前些日子还是对巴基斯坦那作战的英雄,转眼成了人人唾弃的丧家之犬。
为此,帕奈克陆军中将向阿格尼霍特里上将提交了辞呈。
但是阿格尼霍特里却驳回了他的辞职请求,并在晋级内阁会议上将斯利那加被攻陷的责任一力承担。而索拉雅·甘地和内阁总理也都顾忌军方的情绪,决定继续让帕奈克担任前线指挥官的职责,仅仅由赛马场7号出具了一份申饬电文了事。
但是,对于中方攻占斯利那加后印度如何应对,晋级内阁会议上没有提出任何方案。不仅索拉雅·甘地没有提任何关于军事部署的事情,连阿格尼霍特里也三缄其口。倒是在会议上,政治手腕老辣的索拉雅·甘地提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构想。
中方可以在四十八个小时之内夺取一座坚固设防的城市,那么西姆拉和昌迪加尔还能够成为印度平原的屏障吗?一旦中国人再现1962年的情景,新德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各位的政治前途会变成什么样子。
同是***,印度毛派会不会在中国人的支持下壮大呢?她挥舞着一份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文件,向与会的各个议员们描画了一个中国人占领印度,强制进行土地改革,议员们的家族产业全部被瓜分的可怕场景。
新德里的安危也好,中国人是不是入侵也好,这些议员们根本不在乎。但是一旦剥夺他们的土地和资产,这就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了。深悉一种恐惧需要用另一种各大的恐惧来压制的索拉雅击中了所有议员和内阁成员的要害,让他们刚刚显露出来的媾和的念头在还没有发芽的情况下就被掐断了。
但是,前线的状况呢?仅仅描绘这种恐怖场景是没有用的,军方如何应对才是关键。但是就在这个问题上,两个最关键的人都没有表态或者命令。
但是有小道消息说,阿格尼霍特里上将曾经和总统在赛马场7号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超能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