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越之明朝农业发展研究

38.天各一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穿越之明朝农业发展研究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个月后,泉州港。

  清凉又略带潮湿的海风吹乱了关朗的冠带,他目送着一艘远去的航船,直到它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才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盯着上面“沈万三发家之路”,康月一个月前说的话犹在耳边——

  “沈万三,资巨万万,其先世以躬耕起家,通番发家……”

  “朗叔,这故事里的沈万三是个首富,他起于农,繁于商,我们泉州靠海,如今我们光卖味精到海外,实在太过浪费这地理优势。您看那商行,番邦货物卖得那般火,如今山庄农事井井有条,都有专人管理,我们何不学这沈万三,与海外通商呢?”

  “再有,我前日在泉州城看到皇榜,朝廷有意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言明若是有人可以将生意做大,做到海外去,并且成功替大越交换国书,回来即封侯。朗叔,我们山庄产的粮食、茶叶,还有泉州的瓷器、丝绸,都是海外没有的,您不妨带上这些换回他们的香料、宝石、种子,等等。这,不比你去参加科举,步步熬资历好太多?”

  关朗想康月的时候,康月也在想着关朗。此时她正揽着天赐,挽着韩氏,望着茫茫大海出神——说到明朝,说到发家,怎么能少得了比马云爸爸还有钱的沈万三呢?那日见到商行的番邦货物,康月就已经起了这心思,只不过她一直没有想好怎样说服关朗,也学那沈万三“起于农,繁于商”。她把论文中对沈万三的描述摘抄出来,加工一番编了个故事,就想着有个合适的时机交给关朗。见关朗真的不再满足于做个地主,就趁机拿了出来。

  更凑巧的是,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一个历史上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

  康月不知道这篇论文,在慢慢改变着以泉州为中心的农业结构的时候,是否也将改变这大越的经济结构。她刚起了学沈万三通番的心思,朝廷就张了皇榜,鼓励百姓出海贸易。再翻了遍论文,康月才发现——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起于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只不过明朝的这次远航,更大的目的是“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带回的也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对于民生,实则改变不大。但郑和的成功,却让他名垂青史。

  希望她的朗叔,既可以创造出沈万三那般的财富,也可赢得郑和般的位高权重。

  如是种种,关朗听从了她的建议,决定从泉州出海。但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把韩氏、康月、天赐送往京城的决心。他的两个姑姑,还有祖母的兄弟姐妹等亲人,均在京城,他已经分别修书给他们,拜托他们暂且照顾这一老二小。

  因为,他这一出海,少则半年,多则数年。但是,为了日后,再多不舍,他唯有搁下。

  除了海琼,没有人知道,临别的前夜,他是如何痴痴地站在床前,看了熟睡的月姑娘一夜。

  康月也勉强压下了心头的不舍、担忧、迷茫,一如既往对关朗甜笑着。她知道,她的朗叔如这萦绕翻飞的海鸥,要去更高更远处飞翔,那么她,就要帮他守好京城那个关宅,照顾好老祖宗,照顾好天赐,也照顾好自己。

  她怀里,藏着一个小小的荷包,荷包里是关朗亲手雕琢的一方印鉴,刻的是两个篆体字“朗月”。她的朗叔说了,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提前派一队商船把当地的货物运回,让康月此番前去,把京城的铺面打理起来。商行的名称,就是这“朗月”二字,这枚印鉴,将是唯一的凭证。

  海上的旅途清苦又寂寞,加上韩氏和天赐先后晕船,最后半个月,几乎都睡在船舱里,当船终于到达杭州港时,忙着照顾两人的康月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番上京,除了李嬷嬷、杜嬷嬷、齐嬷嬷、海珠、海环、海琼、关忠,其余人都被留在了庄里。除此之外,关朗还拨了二十名那个神秘的院子里的人交给康月。他把卖身契交到她手上的时候,特意说明这是给康月的护卫。京城不比泉州民风淳朴。世道险恶,要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幸好这些人,早就被关朗调教得十分忠心,加上这位月姑娘,丝毫没把他们当下人,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露着两个圆圆的酒窝,甜甜地说到:“如此,就委屈各位大哥跟我去京城了!”心中那丝因不能跟庄主出海闯荡的郁闷散去了不少。

  这些日子以来,康月待他们极是宽厚,甚至把那个长得像年画上的仙童样的天赐公子扔给了他们调教。虽然后来他晕船了,但下了船之后,小孩子恢复得快,立马活蹦乱跳地过来问什么时候开始继续学剑法。

  天赐已七岁,正是活泼的年纪,以前那个武学师傅,教的多是些基本功夫,后来那朗叔师傅,实在又太敷衍,好不容易见到一群操着真刀真枪的,天赐兴奋得很。

  下了船,换了马车,又行驶了大半日,终于见到“关宅”这两个大字时,康月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谢岳家后人,都城还是选在了杭州,这,实在是个好地方。

  决定回京后的关朗立即就打发了关忠提前出发,康月扶着韩氏慢慢走在游廊上,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满意地对关忠说:“有劳忠伯了!”

  归置、安顿好一切,见韩氏虽有些精神萎顿,但终是回了祖宅,心情还是很愉悦的样子,一路拉着康月介绍宅子里的景物。

  把韩氏这京城的院子,叫世安苑,康月把齐嬷嬷她们都留给了她,见她安顿下来,才让关忠领着往自己往后的院子走。

  出乎意料,关朗让关忠提前打点好的分给康月的那院子,也挂着“明珠居”的牌子,那几个潇洒遒劲的大字,明显是关朗的笔迹。

  见康月疑惑的目光转过来,关忠忙不迭介绍:“月姑娘,这是少爷亲手写了叫我带回,使最好的工匠给你做的匾。”韩氏已经吩咐大家,回京之后,对关朗,一律改口叫少爷。

  走到里面,康月更是惊讶了,那株第一次跟关朗进城时出现过的珊瑚树,还有那幅米芾的珊瑚帖,以及一些库房里平日里康月把玩得较多的物件,都在一处极顺眼的位置摆着。见康月渐渐红了眼睛,关忠又开口到:“月姑娘,您这屋里的东西,都是当初我走的时候少爷叫我带来的。少爷是花了大价钱请人按京城里最时兴的闺房模样给您布置的!”

  康月慢慢地在一张玫瑰圈椅上坐下,锦纶绣坊的软垫,没有一丝花纹,只有丝滑的云锦的触感,是她一贯最喜欢的软垫款式,环顾周围,一切,都如此熨帖,如此舒适,可是她的朗叔,如今在哪儿呢?是否还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有否遇上风浪?有否遇上海匪?……

  康月的眼泪就这样一颗颗掉了下来。她劝走了她的朗叔,但是,她真的好想他,好想好想……

  休整了几日,康月陪着韩氏将这宅子走了个遍,发现这短短两月,关忠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整修屋子,重新栽种花草等,但除了他们带来的那几个下人,还有十来个留在这里看家的护院,这偌大的宅子,仆役还是少了些。

  所以康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关忠采买一批下人。关忠很快叫牙婆带了一批人过来,按康月的要求,男女老少都有。

  海福和海顺都跟着关朗出海了,想着这京城关朗住的那院子,也要有人打理,康月就留了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想了想,望海山庄签了死契的都是“海”字打头的,回到京城,她就模仿关忠,一个取名叫“关平”,一个取名叫“关安”,希望朗叔他平平安安。

  天赐那里,她也给挑了两个小厮,并且把取名权教给了他自己。天赐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居然一个取了“结草”,一个取了“衔环”。康月大感意外,问他为何,他长高了些的小身板一挺:“赐儿如今生活得很开心!我一辈子都感激朗叔、月姐姐、老祖宗!”认真的模样惹得康月爱心泛滥,又在他脸蛋上亲了好几口。

  韩氏那里,原本已有一个嬷嬷两个丫鬟,如今回到京城,杜嬷嬷和李嬷嬷她都叫她们回去伺候韩氏了。想了想,她又给挑了两个看上去淳朴乖巧的,直接叫人带去了世安苑。

  倒是她自己,回了京,总会有些社交,她还要出门帮关朗打理商行,她就留下了一个肤色微黑、身材高大的圆脸少女,和两个瞧着干净顺眼的,这三个人都略识字,这一点,康月很满意。在取名的时候,抬头看到“明珠居”仨字,脱口而出:“你们就叫念琅,念晨,念依吧。”随手把名字写下来给她们看,三人均非常满意,这名字,听着、看着都很有学问的样子,可不似她们原本那大花、二妮之类可比的。

  至于那些干粗活的,康月就叫关忠随便瞧着忠厚老实的留下一些。如此,这个沉寂了十多年的关宅,终于渐渐有了些人气儿。 穿越之明朝农业发展研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