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郑王天下

第331章 大结局

郑王天下 忆枕中梦 9987 2021-04-06 16:1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郑王天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得到了天子诏命之后,郑忽开始名正言顺的在晋国推行他的融合方略。

  之后的两年,晋国一直都风平浪静的,郑国也是。

  郑忽和他老爹郑庄公都在致力于晋郑之间的融合。

  这件事是极端重要的。

  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一旦成功,郑晋合二为一,郑国的实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郑国虽然和齐国达成协定,出兵帮助齐国攻灭纪国,但齐国这两年暂时也没什么动静,好像是在积蓄力量。

  攻灭一个国家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齐国的谨慎也可以理解。

  宋、鲁两国自从和郑国达成和解之后,主要精力也放在了国内。

  而且两国之间的关系变的更为紧密了,不仅是因为之前两国结成同盟对抗郑齐,更因为鲁桓公娶了宋女。

  能娶到宋女,也算是一桩不错的婚姻,像《诗经》上就称赞道:“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这桩婚姻能让鲁桓公多活几年也说不定。

  蔡侯也确实跑到了南方重新立国,据说还已经在南方的小国之间开始展露头角了。

  卫国更不用说,卫宣公自从娶了夷姜之后,日日沉湎于造人大业。

  从郑忽接到的消息来看,夷姜已经为卫宣公生了一子一女,不过年纪还小,暂时对公子伋造不成多大威胁。

  总之,这两年,中原国家沉浸在一片和平之中。

  当然,这只是从整个大的方面来说,小的摩擦和矛盾从来不会缺席。

  就拿郑国来说,原来苏子国的盟、向两邑背叛郑国,又重新投入了王室的怀抱,郑庄公派遣原繁领兵前去讨伐。

  最终的结果则是,天子无奈,只好把这两邑的民众迁往王城。

  其他的非中原国家,也就楚国比较活跃。

  郑忽得天子诏命的第二年,也就是鲁桓公六年,郑庄公三十八年,楚国和随国差点打起来。

  随国作为周王室安插在江汉之间的重要钉子,楚国向来看随国不怎么顺眼。

  不过,现在随国的实力也不算弱,有众多的小国依附,而且随侯还有贤臣季梁,楚国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次算是稍微试探一番。

  风平浪静的时期也就这两年而已。

  从第三年,也就是郑庄公四十年开始,列国之间的局势就开始变的有些微妙了。

  先是郑忽率军伐茅戎,至于原邑,打通了晋国通往郑国的道路。

  而后郑晋联合出兵,灭东山皋落氏,北逐赤狄,一直打到黎国附近,这才收兵。

  齐国开始向纪国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暂时还没有请求郑国的援助,不过,距离郑国出兵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因为纪国拉了个帮手,那就是鲁国。

  而宋国则是对郑忽在晋国执政的事情非常不满,已经在暗中联络其他国家,准备反对郑忽的窃国之举。

  响应宋国的大国,暂时只有卫国。

  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宋、卫和郑国接壤,一旦郑国足够强大,他们肯定没啥好果子吃,联合起来反对郑忽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只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也是在这一年,楚国和随国干了一仗,随侯轻信少师之言,差点没被楚国当成祭祀品带回去。

  熊通不满天子不给楚国晋爵位,自尊为王,号曰:“楚武王”,与随国结盟后退兵。

  经此一战,随国元气大伤,在与楚国的对抗中彻底落入下风。

  郑庄公四十一年,齐国出兵攻打纪国,郑庄公出兵协助,在纪都城下,齐郑联军大破纪鲁联军,纪侯败逃,遣使乞和,齐侯不许。

  之后,宋国联合卫国、鲁国以及淮泗小国以郑忽专晋国之政的理由攻打郑国,要求郑庄公将郑忽从晋国召回,还政与晋侯。

  几国之所以没有前去攻打晋国,完全是因为晋国的距离太远,劳师远征,很难取胜,所以,这才攻打郑国。

  郑国与卫、宋是结怨已久,如此一来,也容易调动国人的报复之心。

  宋、鲁、卫等国的要求,郑庄公自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大战一触即发。

  几国联军沿着汜水进攻郑国的腹地。

  郑国先败后胜,与驰援的晋军一道在函陵山,大破几国联军,联军溃散,死伤过半。

  郑忽亲自率军乘胜追击,连克宋国新里、老丘、黄池等五邑。

  而后又挥师入卫,收匡、蒲、訾娄、宛濮四邑而还。

  此战之后,郑国声威再次大振,列国无有能出其右者。

  于是,郑庄公和郑忽商议之后,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楚国和邓国打了起来。

  原因是,巴国想通过楚国和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国派使者领着巴国的使者前去谒见邓侯,却没想到到了邓国南部边邑鄾邑的时候,鄾人把巴使和楚使都杀了。

  楚国派人前去责备邓国,邓国不承认过错在自己身上。

  有鉴于此,楚国和巴国只能选择自己讨回公道,两国联合进攻邓国的鄾邑,邓侯派人来救,楚、巴两面夹攻,邓师大败!

  郑庄公四十二年,也就是鲁桓公十年,天子手下的士卿发生内讧。

  起因是虢公在天子面前说大夫詹夫的坏话。

  詹父得理不饶人,以王师攻打虢国,虢公逃到虞国避难。

  郑忽借机向詹父表明愿意为王师前驱的心意。

  其实,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灭了虞、虢两国。

  郑忽如此“好意”,詹父又怎么会拒绝?

  就这样,郑忽带领的晋师和詹父带领的王师一同攻打虞国。

  最终,詹父执虢公归王室,郑忽则率兵攻灭了虞国。

  灭虞之后,郑忽打着天子的名号挥师入虢,虢公都已经被带走了,虢人面对郑忽这只打着天子旗号的军队哪还有什么抵抗之心,虢国被郑忽轻而易举的灭掉。

  而后,郑忽带其子进返回郑国。

  至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是因为郑忽知道,留给他老爹的时间不多了。

  他老爹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

  换句话说,他需要提前回到郑国熟悉一下政务,顺便陪他老爹走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路。

  而他的嫡长子进,也已经六岁多了,是时候告庙,确立其嫡长孙的地位了。

  不仅如此,和列国缠斗了这么久,郑国越战越强,郑忽觉得他有责任来帮他老爹在死前完成半辈子所追求的夙愿,那就是称霸。

  在历史上,郑庄公也是在死前完成的这一夙愿,只不过响应其号召的只有齐、卫两大国而已,所以,只能算是小霸,和齐桓公等人的称霸根本没办法相比。

  不过,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因为有了郑忽的介入。

  郑忽入郑之后,便把称霸的事情提上日程。

  他遣使至齐、卫、鲁、宋、陈等中原大国,其他的一些小国也没放过,甚至还派人通知了天子。

  与之约定,会盟于郑国恶曹。

  郑庄公四十三年春正月,郑、齐、卫、陈、晋五大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国家,比如晋国周围的梁、芮等国,郑国原来的盟国邾国等一些国家的国君齐聚郑国恶曹,天子派遣周公作为使者参与了这场盟会。

  参与这场盟会的各国国君一致同意郑国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方针政策。

  盟约是郑忽拟定的。

  基本上是照抄齐桓公葵丘之盟的盟约。

  最主要的大概有六条。

  首先第一条,自然是尊王攘夷。

  接下来的,和齐桓公葵丘之盟的盟约一般无二。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最后申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此次会盟中,郑庄公亲执牛耳,确立了郑国的霸主的地位。

  周公代表天子赐祚肉,表彰郑庄公所取得的功绩。

  可以说,郑庄公是当之无愧的首霸。

  以后的历史上,绝对不会再有人以小霸来称呼郑国。

  这次郑国的称霸没有任何一点水分。

  像齐国、晋国都是有天子彤弓的一方方伯。

  当今天子得到天子彤弓也不过,郑、晋、齐三国而已。

  如今三国悉数到场。

  其他两个方伯之国都承认郑国的霸主地位,除了郑国哪一国能做到这一点?

  盟会结束之后,郑忽以宋国未来会盟为由,率领诸侯之师讨伐宋国。

  联军一直打到商丘城下,宋国被迫认错。

  而后郑忽又转而攻打鲁国,鲁桓公亦向郑忽低头。

  夏五月癸未,郑庄公去世,郑忽在新政大殿中即郑伯位。

  夏六月,宋、鲁借着郑国操办丧事的时机联军伐郑,报复之前郑忽率领诸侯之师讨伐二国。

  郑忽命祭仲领军出兵,祭仲在雍丘败宋鲁联军而归。

  秋七月,葬郑庄公。

  是月,郑忽以翼城封晋侯,使之奉晋国宗庙,而尽有晋地。

  消息传出,宋、卫、鲁三国笼罩在一片恐慌情绪之中。

  尤其是宋国。

  宋国和郑国打了几十年了,可以说是血海深仇。

  之前郑忽在晋国执政,还没有吞并晋国的时候,宋国其实就已经很不满了。

  现在彻底吞并了晋国,宋国还怎么能忍。

  看着郑国坐大?

  想都不要想。

  郑晋合并对宋国来说只有害处,没有任何一点好处。

  正如历史上烛之武劝秦穆公所说“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强大,从来都是一种威胁。

  宋国怎么可能会坐受其制,奋起反击才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宋国再次联合鲁、卫攻打郑国。

  同时,暗中联络公子突,表示愿意支持他做郑伯。

  公子突得到宋国的许诺之后,联合因伊洛之戎在郑国的西部边疆作乱,宋、卫、鲁三国联军则在郑国东部与公子突相互呼应。

  一时间,郑国境内狼烟四起。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况,郑忽并没有乱了阵脚。

  他若是乱了阵脚,那这一战根本就没有打下去的不要了,必败无疑!

  他先是派遣高渠弥率领晋军入郑,和公子突作战。

  他自己则亲自率兵抵御三国联军。

  同时,他又遣使至齐、邾等国请求援助。

  两线作战,齐鲁卫又有颠覆郑忽之心,这一战,可以说打的是相当艰难。

  整整打了一年,双方各有胜负。

  最终,郑忽还是胜利了。

  齐、邾两国在鲁、宋、卫后方大肆捣乱。

  郑国能够撑起两线作战,因为郑国现在是两国国家的合体,而且是两个大国的合体。

  但是鲁、卫、宋三国就没有郑国这个实力了。

  短期内或许还能支撑的住,但是长达一年,这就有些力不足了。

  况且,郑军的战斗力在总体上是高于三国的。

  郑忽又没有出现指挥失误的情况,三国最终只得含恨收兵。

  于是,郑忽回师,攻杀公子突于陆浑,西逐伊洛之戎,至于华山而还!

  还而归报天子,天子以伊、洛戎之故地赐之。

  从此,成周之地,与郑国的畿内封国无异。

  郑伯忽四年春正月,郑伐宋,取雍丘、承匡、大棘、鬼阎四邑。

  夏五月,郑国联合诸侯之师伐卫,报复卫国背恶曹之盟。

  秋七月,宋卫再次联合进攻郑国,郑忽派遣原繁领兵,再破宋卫联军。

  郑国与宋卫的拉锯战,从郑忽继位时算起,持续了将近四年。

  四年的时间,郑国倒还撑得住,宋、卫却是有些民不聊生。

  归根结底,郑国有两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再加上一部分赤狄和伊洛之戎。

  宋、卫两国是远远无法与之相比的。

  而且,一直以来,郑国基本上未尝一败,可以说越战越强,而宋、卫恰好相反,越战越弱。

  有鉴于此,宋、卫都有了求和的心思。

  宋公、卫公遣使至齐,请求齐国帮助,从中间说和。

  这种事,齐侯当然没办法拒绝。

  而郑忽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郑忽可是一刻也不敢忘记。

  郑国打了这么长时间,确实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好休养一番。

  双方既然都有意言和,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郑伯忽五年,夏五月,郑、齐、宋、卫、鲁、陈,中原六大国会盟于郑国黄池,天子也派代表出席。

  在齐、鲁、陈三国以及天使的见证下,郑忽与宋公、卫公达成谅解。

  之后,六国订立盟约。

  约定各受疆土,互不侵犯。

  这次执牛耳的依旧是郑国。

  ......

  (本书完) 郑王天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