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殿中对
头大,着实头大,虽然辽海四镇总兵、指挥使还没有明着造反,但是这是一颗隐藏的炸弹。
不好好处理,指不定哪天就炸了锅了,不会造成切骨之痛,但是皮肉之苦也很难受啊。
林沐白刚才那短短七个字,也让光武帝云里雾里,朝廷需有威信在?
这是事实嘛,朝廷没有威信,何以治国?
但是,怎么办?
你不能现在就去打吧,到时候人人自危,也不是一件好事,何况,梁州李廷儒的事情,三边匪患,北蛮屯兵,新政推行,还特么有一个赵王暗地里准备造反。
真是一扑啦子的事情,件件都还不是什么好解决的;就像给一个病人做手术,全身都是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开刀哪。
一想,林沐白想得头都大了。
“林卿?”光武帝见林沐白出神,又问道。
光武帝这么一叫,林沐白才回过神来,当着皇帝的面神游太虚,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于是急忙请罪,说道:“臣一时思绪万千,皇帝陛下恕罪。”
“无妨。”光武帝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缓缓踱步,叹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北蛮百万青壮屯兵边境,兵锋连年犯境,四海之内天灾不断,各地军镇蠢蠢欲动,拥兵自立,三边匪患已是滔天之势。
朕真是无颜面对祖宗。 ”
听光武帝这么一说,林沐白也就知道了,光武帝对于国情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的。
看来,光武帝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刚刚年过六旬就须发皆白了。
他是真的能抗压呀,这么恶劣的国情,愣是硬生生拖了几十年。
但是身为臣子,饱食君禄,为国分忧,这是必然的。
林沐白虽然是个现代人,但是脑子里忠君报国的思想还是十分浓厚的。
想了一会儿,林沐白才说到:“陛下,臣以为,此等大患,无药可医,还需开刀动术,从筋骨上来一次换血。”
“哦?”光武帝浑浊的老眼一亮,露出神采,道:“林卿有个良策?”
林沐白思忱少许,说道:“臣以为,眼下国乱岁凶,四方扰攘,诸事纷争,咱们也得定一个轻重缓急。”
“何为轻缓,哪为急重?”
“北蛮之地,苦寒恶劣,蛮子虽然连年进攻,朝廷抵抗吃力,但是燕王尚且有三十万北疆军,短时间内,蛮夷鞑子之祸,尚且不急。
其次的问题,都与新政挂钩,所以,新政必须继续推行,而且是强力推行;梁州民殷国富,天府之土,多成帝王之业,而李廷儒暗弱无能,鼠目寸光,且西胡在北,不敢妄动与朝廷交兵。
自天灾水患已来,贼人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边流寇之首李则成比于陈友尽,则名微而众寡,然成遂能克陈,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成已拥十万精兵之众,鳌立三边,窥伺神京,此诚暂不可与争锋。
赵王一党据有神都、渭阳,受王一世,然受先帝宠爱,实已历两世,地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暂图也。
然,各地跋扈卫所、军镇,掌一地军政民大权,朝廷征调阳奉阴违,而且汉、沔,河间一带尽在辽海四镇手中;况且,河南一带连年干旱,朝廷控制力极小。
比之其他,削军赈灾养民实为本,辅之以新政;除此之外,朝廷还需训练编制一支完全听命于皇帝陛下的新军。
等到国力雄厚之时,以十万雄兵灭镇平匪,北拒鞑子,南和诸戎,一举荡平天下。”
说完了,林沐白长舒一口气,这一口下子实在是说得太多了,说得林沐白口干舌燥。
光武帝静静地听完,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神采,许久才说出一个字,“善!”
宦官给光武帝和林沐白、寿王上了茶,林沐白喝了一大口,润了润嗓子,一旁的寿王早已经目瞪口呆。
寿王虽然经常和林沐白侃侃而谈,但是还真没见过林沐白说得这么好过。
真是高人……
无疑,林沐白这一番对策,正和了光武帝的心;光武帝从来都不是一个激进派,行事向来稳妥。这个策略方针对于光武帝来说,是最合适的。
发展实力,蓄势待发,再好不过。
现在这个烂摊子,要是再瞎几把折腾,可真的得折腾完蛋了。
光武帝又好生思忱了一番,不禁又拍手鼓掌,赞叹道:“林卿这番见解,实在独到,不负无双国士之名。”
说完,光武帝又道:“来人,将林卿的话记下,撰写成文,挂在乾天宫和朕的书房里,朕要每日看。”
林沐白心里偷偷一笑,心道,这可不可以称之为另类的隆中对?
一直没有说话的寿王这时也说道:“林师真乃万世文臣之楷模,我朝文武百官之榜样。”
想了一会儿,光武帝又道:“林卿,你说朝廷要以雄兵威慑天下,那么十万怎么够?”
“呵呵。”林沐白淡淡一笑,道:“大商朝天下兵马百万之众,十万又如何够?
但!属于皇帝陛下的军队,必须是全天下最精锐的军队;给之以最精良的战甲兵器,以最优良的策略的练兵、养军。
而且,士兵必须在心里有完全忠于陛下的概念;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兵源问题,只能招收那些背景干净的良家子弟;地痞流氓这些通通不要!”
林沐白这番话听得光武帝怦然心动,他又问道:“那林卿以为,新军训练指挥使,当由何人接任?”
林沐白淡淡一笑,道:“臣以为,新军是天子亲军,训练指挥使当然必须是陛下心腹亲信之人,当然,也可以是陛下本人。” 大商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