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国情决定国策
这时,李承宗说道,“皇上,林大人、王爷,若说到‘买’倒也是个好办法。只不过既然是买,咱总归是要付出银子的。若要收拢天下土地分给无地之人,恐怕这笔银子的数量,会大到咱们无法想象。”
这个确实是事实,在封建体制的社会里,以地主为统治基础的王朝。
土地、农民,是国运之本,任谁,也不敢妄动。
现在要去弄这些人的土地,无论用什么方式,都绝非易事;买?也不容易,这些人把土地留在手里,就是连绵不断的财富,可保家族百家富贵。
而换成银子,万一被某个败家子孙给败光了,那可就难办了。
除了这些,其他的诸多因素也是麻烦得很。
因为,针对的对象不是一个人,是全天下的地主!
这些个地主,算盘精的很。
光武帝也皱了皱眉,说道,“确是如此。咱们总归不能强取硬夺,那么这笔银子从何而来呢?现在大商四处作战,防范北蛮,修理城池,大军军饷、粮饷,还有四处赈灾的银子。
已经让国库不堪重负,还请林卿再细细说来。”
他很清楚,林沐白既然会提出这个办法,自然已经想好对策了。
林沐白微微一笑,说道,“确实,这么多田地,咱们要想买回来可付不起这个钱。不过,这笔钱可以让农民来出,并且逐年分期偿还,朝廷替他们担保。”
李承宗和光武帝都是一怔。
“分期偿还?呵呵,这个老夫倒是头一次听说。是指每年都付一部分吗?”
林沐白一听,只是呵呵一笑,心道,分期付款,我那个世界为了消费,刺激经济生产,才发明出这种天才的办法。
唉,没想到今日就得让这个世界的皇帝捡便宜了……
难受,想哭……
不过,为了这个世界的百姓,还有瑞清,林沐白也只能豁出去了,于是说道:“没错。眼下一亩良田市价七两左右,咱们照原价收,然后以农民耕种所出来偿还。偿还期为20年,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年仅需缴纳三钱五银子即可。满20年,这田就归农民自己所有了。”
李承宗想了想,说道,“满20年田就归农民了?恕老夫直言,原本田主把地租给佃农,一年所收租金比这还多,而且这田永远都是归田主所有。所以,显然田主们是不愿意卖地的。这么一来,咱们如何说服田主卖地就是个大问题了,总不见得朝廷要派兵抢他们的地吧?”
林沐白道:“朝廷自然不能强占田地。不过,咱们可以设立‘额外税’。只要哪个一户田主家里超过五百亩地的部分,咱们一亩地征收他一两银子,况且都年收它一两银子的税,看这些田主心疼不心疼?”
这个世界的大商朝,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五百亩只不过是小地主的标配。从这点可以看出,林沐白要搞的是那些中、大型地主。
“这……”内阁前元老李承宗苦笑道,“这还不是在逼他们么?”
这时,光武帝道:“朕已经很仁慈了。要是换了高、陈二贼,他们不但要交出所有田地,而且一个子儿也捞不着。”
光武帝口中的高、陈二贼,乃是当年先帝在位时,两股匪军的领袖。
劫掠财富,霸占土地,不知道杀了多少地主乡绅。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千里无鸡鸣,明月照白骨!
所幸,后来被剿灭了。
“皇上,话不能这么说。”李承宗道,“但凡田主,大都为各地乡绅,其中不乏德高望重之辈,是我朝执政之根基。
他们中不少人对朝廷忠心耿耿,远的不说就说先帝那时,三边之内,流寇横行之时,他们当中多少人帮着朝廷一块儿打流寇,可谓功不可没。如今咱们忽然要夺他们田产,这、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啊。”
李承宗说的不无道理。在这个大商时代,乡绅阶层确实是维系王朝统治的根基。很多地方,乡绅会代朝廷调节邻里纠纷、维持治安甚至征收税赋。
林沐白通过自己那个世界,明代的社会情况,也能做个基础的判断。
于是说道:“李阁老所言不假,所以咱们才是跟他们‘买’,并非跟他们要。而且咱们还留有余地,家有田五百亩以下者,可以不收额外税。超出五百亩的部分,才收他们额外税。
这么一来,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地传家,咱们只是让他们卖出不合理的部分,而且是以市价收购,有何不可?”
依靠现在的生产力,五百亩地,不仅可以衣食无忧,地主家里若是再有一个英明有为之人,荣华富贵是稳稳当当的。
光武帝自然很清楚,于是道,“此法朕以为可行。李阁老,乡绅再多也不过那些人,朕就算得罪他们,被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也无妨。因为缺田的农民更多啊,只要这些农民说朕是个好皇帝,朕便是好皇帝!”
林沐白不禁称赞,敢情,这皇帝心里想的事还是想的很清楚的。
林沐白道,“皇上圣明!这叫团结大多数。只要大多数人支持皇上,皇上自是好皇上。”
心道,光武帝对形势的判断越来越精准了。他已经看到,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大商的执政根基才能稳固。至于那些乡绅,在能保证他们继续富贵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不可能造反。
光武帝呵呵一笑,又补充道:“不过嘛,那些乡绅的情绪还是要照顾的。咱们可以把这件事说成不是卖地,而是说成一桩赈济,一桩功德。朕之前说了,对于卖地多的乡绅,朕可以给他们立牌坊,也可以封非实授的官,甚至给勋位也无不可!他们不是都有光宗耀祖之心么?朕给他们啊!”
林沐白立马道,“臣还可以让说书人再说道说道,好好赞扬下他们的济世悲悯之心。” 大商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