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治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常见病中医小方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方 1
【原料】
葱白、鲜薄荷叶各3克。
【用法】
前4味药共捣如泥,外敷脐部,常法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日。
【功效】
祛风清热。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怕风头痛,咽喉不利。
方 2
【原料】
生石膏12克,金银花、板蓝根各9克,鲜西瓜皮15克。
【用法】
上药共捣如泥,拌匀,填于脐部,每日换药2~3次。
【功效】
祛风利湿,解毒清热。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方 3
【原料】
鲜薄荷、鲜青蒿、鲜菊花、嫩桑叶、鲜忍冬叶各适量。
【用法】
上药共捣如泥,敷贴于肚脐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病愈后停药。
【功效】
祛风热,清虚热。适用于风热型发热。
方 4
【原料】
大黄、芒硝各10克,青蒿、胡黄连各5克,米醋适量。
【用法】
前4味药同研为细末,备用。用时取10克,米醋调为糊,敷贴于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敷药1次,清晨除去,至病愈为止。
【功效】
通便清热。适用于伤食型发热,症见发热以夜暮尤甚,不思饮食,手心发热,夜卧不安,嗳腐吞酸,胸腹胀满,便秘或泻下酸臭,面呈青色,苔白厚,脉沉滑,指纹紫滞。
方 5
【原料】
人参9克,黄芪、白术各10克,升麻、柴胡、甘草各6克,白酒适量。
【用法】
前6味药共为细末,备用。用时取适量用白酒调敷于患儿肚脐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至病愈为止。
【功效】
补气退热。适用于气虚型发热,症见发热自汗,气短神疲,倦怠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方 6
【原料】
生地黄、地骨皮、胡黄连、知母、牡丹皮、百合、麦冬各10克,青蒿30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敷贴于患儿肚脐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方可停药。
【功效】
滋阴退热。适用于阴虚型发热,症见发热以午后与夜间明显,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红少苔,口唇干燥,脉细数。
方 7
【原料】
肉桂50克,滑石粉50克,生蜂蜜适量。
【用法】
将肉桂磨成粉与滑石粉、生蜂蜜调成糊,制成饼,外敷双足心涌泉穴,以退热为度,如干燥后重新调敷,每日1~2次。
【功效】
引火归源,清退虚热。用此法治疗小儿高热引起的抽搐效果良好。 常见病中医小方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