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油盐不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兵王之极品老板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冯晓跟着区里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看着乡亲们跟冯晓的热乎劲,连陆经纬看着都眼馋。
奶奶的,这小子也就是没走官路子,要不然还真说不定能混出点儿名堂来。
“小陆啊,你说的还真没错,冯晓这个后生啊可真比好多不接地气的村镇干部都强。”
陆经纬没想到自己小声嘀咕还让人给听见了,抬头一看,原来是王明坤王区长亲自下来视察工作了。
“王区长,您什么时候来了,我没瞧见您,我这就叫他去!”
王明坤边摆手边说:“不用,这个工作做得好啊,挨家挨户的转悠,所有事情都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我看啊,你们这个事肯定能成!”
冯晓走了一路,也许了一路的愿。
这个小李庄虽然人口不多,可占地面积不少,这要是全部规划完成,两三个街区肯定是有的。到时候商店、医院、学校、住宅,用人的地方还能少了?哪儿不能安排个人呢?
何况都是小老百姓,又不是非得当什么白领,随便一个活计,一顿饱饭就心满意足了。何况这次拆迁市里给的标准不低,到时候家家都能有点儿盈余,脑筋活络的肯定琢磨着干小买卖去了,谁肯干苦力啊!
冯晓没注意旁边有什么人,从厕所出来见陆经纬一脸急切的神色,手都没顾上洗就拽住他说了一通。
“嗯,业务精纯,操作手段也高超,最难得的是还会做思想工作,冯晓啊,我看你以你的水平啊,起码能当个乡长!”
“哎,王区长,您什么时候来的,我,……”
陆经纬白了冯晓一眼,然后悄声说道:“赶紧擦擦嘴吧,口沫横飞了都!”
王明坤来小李庄调研就是想看看拆迁的进度如何,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个小李庄是个烂摊子,几个前任都被闹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饮恨而去。如果能在自己手里完成了,这就是一朵大大的小红花。
最初的时候,把冯晓加入竞标的队伍时他还是有顾虑的。因为冯晓虽然涉足地产,但是时间太短,资历尚浅,不见得能拿得出合理的方案。
等到结果一出来,王明坤不由得对冯晓刮目相看,设计方案不论是从布局还是相关的应用功能,包括绿地的合理分配和功用功能的完善程度都堪称完美。
难得的是造价还不高,尤其是预算的拆迁款项,要比市里预备拨付的要低,这就更加难得了。
小李庄是市里的老大难,这可是名声在外的,所以他心里不放心,想下来看看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了。结果正好碰见了这么一出,于是心头大定。
看来黄老兄还真是我的贵人,一次意外相遇还把这么一个宝贝给我送过来了。
“冯晓,好好干,市里对这项工程寄予厚望啊!你只要把这项工程干好了,以后再有什么公用建筑工程,我替你去摇旗呐喊,这个广告我替你去做,而且分文不收!”
陆经纬回办公室的时候一直在副驾的位置上不说话,他还没从巨大的惊喜中醒悟过来。天老爷,一个区长替他小子摇旗呐喊,他上辈子得积多大的德才能遇上。
虽然王区长夸的是冯晓,可陆经纬一样感到与有荣焉。废话,老子是他的合作伙伴好不好,说好了挣了钱一人一半,他能把我扔下。
应该不会吧,于是陆经纬不由自主的从后视镜里朝后面望了一眼,正好看到冯晓笑眯眯的盯着他。
“你别说话,我就琢磨你了怎么了,你又不会少根头发!”没等冯晓张口,陆经纬就像给顶了回去。
一龙软了,冯晓领着人刚进门,那小子就缩了,“冯老板,我知道你,咱们都混江湖,你的面子我必须给,只是希望以后有什么事能多照应着点儿。”
“成,你既然愿意交我这个朋友,我也不亏你,以后小区建成了,物业怎么也得给你个经理当当,算是有份收入,你看怎么样?”
“行,你够朋友,就这么着了!”
王贵山肯签字,这在村里可引起不少震动,紧跟着又有不少人都签了字,整个村子没签字的连二虎和五把刀三家一起总共还有二十七家。
“哥,咱们找二虎去?”刘小伟对冯晓说道。
“不用,挨个儿拔钉子太麻烦,要干咱们就把五把刀这几口子先料理了,以后的事自然就迎刃而解。”
“要动他们,我去召集弟兄们。”
“不用,你觉得就那几个赖皮能扛得住我一个人揍吗?和气生财,先讲理,实在不行了,再说别的。”
“咱们讲啊?这都几次了,咱们连门都进不去,那家可养着三条狗呢!”
“你以为我这些天挨家挨户的转悠是白转的,他家祖上到他爹这辈都是单传,到了他才一下子生了五个儿子。
可他娘舅也在这个村,就是前几天村西头的那个胡老汉。我已经跟老爷子说好了,只要他把这家爷几个劝通顺了,我就给他小孙子找个好工作!”
冯晓知道这家霸道,可总得讲点儿亲道吧?
何况据胡老汉说,蒋老汉的爹死的早,小时候生活穷苦,他可没少接济他们,所以他这个老娘舅说话肯定好使。
没想到,这位年近八十的老爷子却被这家人给赶了出来,老爷子如此高龄却身体硬朗,耳聪目明。
从院里一出来,老爷子快走了几步到了巷子口对冯晓说道:“这个蒋路线是神经了,好话不听,还把我这个老娘舅给赶出来了。我是没脸再劝了,还是让政府来处理他吧,该关关,该判判,我没意见!”
老爷子大概也给气得够呛,一出来就跟冯晓说了一大通。
劝的人换了三拨,有朋友也有亲戚,到了最后把老大老二的老丈人都找来了,连院子也没进去。结果蒋路线和那五个儿子纹丝不动,末了还从院里给扔出一封信来。
信中没有抬头,只有简简单单几句话,其实就是条件。
拆房子可以,小李庄拆一平米市里给多少,他们家人口多,要三倍。另外,还得给兄弟四个找个稳定的工作,连同老爷子爷六个一个人头二十万。
冯晓看罢,递给了一遍站着的陆经纬,还有村委的几个人。
这就是明讹啊!他身后可还有二十七家硬扛着呢。要说给钱,也不是给不起,可以前签字的那些人家要是反悔了怎么办,那就算前功尽弃了。
国人历来是不患寡患不均,只要他这儿的钱给了,那么村里那些签过字的人肯定也会有反复。
凭什么啊,都是一样的拆迁,凭什么他家就得三倍,我们家给点儿就行?
冯晓翻开地形图看了看,这二十七家其实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村西头,按着规划方案,属于二期工程,所以基本不影响一起工程的开展。
于是冯晓和村里和区里合计,看是不是临时把拆迁工作先停一停,先从村东头拆起。这样一来既能稳定人心,也能对这些钉子户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他们看到市里对改造工作的信心。
毕竟都是顶级钉子户,总不能一直就这么纠缠着,那样既耽误工程进度,也容易让已经签了字的乡亲产生观望情绪,从而影响大局。
之后的几天冯晓亲自坐镇,和区里村里的干部一起把拆迁补偿款都足额发了下去。 工程机械也开始入住小李庄,一派人嘶马叫的热闹场景。
眼看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就要开始了…… 兵王之极品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