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清凉山卖家筹粮,小城镇老卒赴关(2)
陆东疆的鉴赏眼光,何其老辣,快步走向一张古色古香的束腰齐牙条兽腿炕桌,只见上边随意搁置着十几样奇巧物件。陆东疆小心翼翼拿起一只漆木碗,此碗周身作连环方胜纹,深赤色。
堂堂一道副经略使,手指微微颤抖着翻转那只漆木碗。果不其然,陆东疆看到了碗底那浓金填抹的“沆瀣同瓯”四正书阳文!
铺子杂役是个大手大脚的年轻人,看到是两个身穿官服的男子,只不过没瞧见他们的扈从跟随,也就没太上心。在陵州,老百姓习惯了与桀骜不驯的将种子弟打交道,对于比他们还受气的文官老爷,倒是同情得很,谈不上如何忌惮畏惧。再者最近小半年之内,他们这小小一座铺子,也来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中原顾客,这名清扫铺子兼任喊价的年轻杂役,也开始觉得自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就上前几步,从桌上随手扯住一只金壶的纤细壶嘴,高高提起,殷勤笑道:“官老爷,前不久有位上年纪的中原读书人,看上了这件玩意儿,只可惜当时他出不起价儿,就让咱们务必留下,说是他回江南道老家那边运作去了,咱们铺子可没搭理他,官老爷,要不然你掌掌眼,要是喜欢,二十两银子就可以拿走,当然,这是咱们北凉当地人才有的价格,外乡人可不行!”
陆东疆颤巍巍放下那只漆木碗,双手接过这只云龙纹葫芦式金执壶,仔细打量之后,颤声道:“这是货真价实的旧南唐御制之物啊,连眼高于顶的大楚国师李密都对其誉为‘酒水共意气,倾倒一世’!多少银子,二十两?!”
年轻杂役笑眯眯道:“二十两就够了。银票不收,只收现银!”
陆东疆动作僵硬地转头望向常遂:“常大人,身上可有现银?”
常遂摇头道:“不曾携带。”
陆东疆一脸悔恨疼惜,喃喃自语道:“不行,恳请常大人今天找人借我些银子,一千两,不!最少一万两!多多益善!”
常遂笑道:“陆大人不用如此失态,这般物件,这条街上随处都是。不但如此,从这座陵州码头,沿着这条河进入广陵江,直到青州襄阳城,大大小小的漕运码头,皆有这般店铺开设。”
陆东疆猛然惊醒,痛惜道:“这可是王爷的意思?!”
常遂点了点头:“这里头,半数出自清凉山徐家库藏。”
身为半个徐家人的副经略使忍不住跺脚高声道:“败家子!败家子!”
常遂哈哈大笑,竟是就把陆东疆撂在店铺,独自一人离去。
店铺内,陆东疆提起一只白玉碗,举碗映膏烛,皎若冰雪,碗壁上的黄点像数十粒栗子点缀其中,尤为天真可爱。
陆东疆每赏玩一物,都要念叨一声“败家子”。尤其是得知北凉外乡人想要取走看中物品,只能是去搞定负责广陵江漕运的离阳官员,用粮草来换取,亦是相当廉价,许多原本价值连城的案头雅玩,竟然不过是一两百石粮草而已!
陆东疆心头滴血啊。
而陵州刺史常遂回到码头后,站在岸边。
天下人共分徐家。
清凉山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复来!
常遂不知道那位副经略使大人作何想,他只知道自己愿为这样的北凉共生死!
广陵王府春雪楼换了主人,事实上离阳的半壁江山,在那一夜之间都换了主人。
谋划这一切的纳兰右慈,坐在江畔山巅那口胭脂井口上,一只手摊放有十几颗色彩绚烂的广陵道特产雨花石,他一颗一颗拈起,然后陆续丢入井中。
纳兰右慈身边站着沦为阶下囚身份的棠溪剑仙卢白颉,不同于被关入大牢的经略使王雄贵,作为广陵道节度使的卢白颉只要不擅自走出王府,就并无拘束。
卢白颉问道:“纳兰先生找我何事?”
纳兰右慈低头弯腰望向黑漆漆的井口,柔声笑道:“虽然燕剌王府在太安城也有些扎根多年的谍子死士,有些人官身还不低,可终究比不得久在中枢的棠溪先生,我就想知道太安城那边,有资格参加养神殿‘小朝会’的那些离阳重臣,有几人是板荡忠臣,又有几人会在危困之际摇摆不定,有几人与年轻皇帝离心离德?棠溪先生若是愿意直言不讳,我们就能够看人下菜碟,以后太安城也能少些冤魂野鬼。”
哪怕是说着诛心至极的狠辣言语,这位春秋谋士的嗓音也舒缓有度,笑意浅浅,实在是一位让人很难讨厌的风流人物。
卢白颉摇头道:“纳兰先生想多了。”
纳兰右慈一脸“就知如此”的表情,挥挥衣袖潇洒起身,微笑道:“走,带你去一间屋子,是我花了足足三千石大米,才给棠溪先生凑齐的一套书房。”
卢白颉一头雾水,送礼送书房?而那三千石大米又是怎么回事?莫说寸土寸金的太安城,就是自己家乡江南道,寥寥三千石大米折算成银两,又能购置到几件不错的文房用品?
纳兰右慈胸有成竹道:“棠溪先生不妨拭目以待,绝不至于失望!”
卢白颉跟随纳兰右慈来到王府一处幽静别院,穿廊过栋,纳兰右慈推开房门,伸出一只手掌,示意卢白颉先行入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黄花梨木乌纹半桌,因为是矮桌式样,自然并非摆放名贵雅玩的书案,只不过束腰做成蕉叶边,起伏如水波,流动雅致,侧面折枝花鸟,有大奉彩瓷意趣,牙子以下雕龙形角牙,回首上觑,大有神采,上下繁文素质,对比鲜明,别有韵味。更远一些的书桌是一条螭纹长桌,桌上文房四宝,俱是江南道那边任何一座书香门第恨不得供奉起来的传世之宝。
纳兰右慈走到桌旁,双指拈住一只古秀可爱的紫砂壶壶盖,高高提起,壶身竟是不坠,他笑眯眯道:“正是旧东越已经失传的那款天地共春壶,以至于此壶风靡大江南北的当时,饮茶一事就已经退而其次,成了赏家清玩的绝品,如今更是千金难求。没办法,东越文人大多喜好死的时候陪葬一把共春壶,后边洪嘉北奔里毁去太多,稀罕物件,当然是价高难求。棠溪先生是茶道圣手,想来比我更清楚这把壶的不俗。”
卢白颉仅是瞥了一眼茶壶,环顾四周,脸色沉重问道:“这间屋子,所有物件,只用了三千石大米就……”
纳兰右慈哈哈笑道:“放心,绝非广陵道战火如荼才导致各座高门贱卖珍藏,说句难听的,广陵道自二十年前大楚覆灭后,官场上尽是些骤然富贵的得志小人,本就没有几个值钱姓氏了。要不然就是些明哲保身的墙头草,此次春雪楼更换主人,他们也大多见风转舵得很快,不至于需要拿出这些好东西来换取金银大米。”
纳兰右慈突然蹲下身,钻入那张螭纹书桌,然后探出脑袋朝卢白颉招了招手。
卢白颉给这位祸乱祥符的谋士弄蒙了,犹豫片刻,还是依葫芦画瓢钻入书案底下。纳兰右慈在桌子底部用手指一阵摩挲,笑道:“大白天的,不好点燃蜡烛,不过以棠溪剑仙的眼力,应该依旧能够凭借字迹看出此物来历渊源。就是这里!”
卢白颉顺着纳兰右慈的手指抬头望去,只见那里好像有人以匕首刻出六个字,歪歪扭扭,除了些许稚趣,绝无半点大家风范,但是卢白颉震惊当场,六个字意味着三个人,皆有名无姓:凤年、脂虎、龙象!
须知远嫁江南的徐脂虎正是卢白颉的侄媳妇,卢白颉当初在卢家也是最为心疼那名女子的家族长辈,所以卢白颉确认无误,这是徐脂虎的字迹无疑!再者,卢白颉知道在清凉山,徐脂虎和徐渭熊从小就关系平平,所以徐家子女四人,独独少了徐渭熊的名字,更是世人无法作伪的有力旁证!卢白颉甚至能够想象很多年前,那位红衣少女坐在地上,用小刀刻字的俏皮模样。
卢白颉长久沉默,哪怕是在和纳兰右慈离开桌底之后,仍是不愿开口说话。
纳兰右慈一脸捡漏的欢喜神色:“我猜啊,连桌子主人都不知道当年他姐姐曾经在桌底刻字,否则肯定舍不得卖掉。”
卢白颉想到早年那个当面询问自己能否卖他几斤几两仁义道德的年轻人,心情复杂,笑意苦涩道:“他徐家何至于此?纳兰先生之前不是说过,赵珣离开青州之后,根本失去了对靖安道的掌控,如何能够阻止漕粮入凉?而且你们暂时也反常地无意染指靖安道,我起先以为是你们担心兵力太过分散,战线拉伸过长,以防被吴重轩大军一鼓作气挥师南下。现在看来,是你纳兰右慈的意思?故意让北凉与朝廷为此生出龃龉,生怕北凉边军一旦出人意料地打赢第二场凉莽大战,徐家铁骑便仍有余力赶赴中原平叛?!”
纳兰右慈斜靠窗口,玉树临风,玩味道:“否则你以为一个老吏部侍郎温太乙,能够那么顺利返回青州做经略使?朝廷官员不得担任家乡父母官,可是离阳律之一!”
纳兰右慈笑意更浓,啧啧道:“温太乙在京城资历再老,在太安城的官场关系再夯实,也该是去别处破格高升为一道文官领袖。我为了让这家伙出任靖安道经略使,可是在太安城耗费了不少人情,只不过万万没想到啊,离阳朝廷给了我一个天大惊喜,让马福禄之子去靖安道掌管兵马大权。如此一来,在漕粮入凉一事上,文武两大封疆大吏联手给那些国之蛀虫暗中撑腰,这才能够抵挡得住齐阳龙与桓温的施压,要不然换成别人,还真不好说。毕竟两省主官发起火来,那可不是吃素的,剩余两百万石粮草指不定就真要送往北凉陵州了。”
卢白颉一只手掌死死按在桌面上,桌子吱呀作响,可见正在承受棠溪剑仙的磅礴压力。
心情极好的纳兰右慈自顾自笑道:“这天底下只要打仗,就需要粮草,北凉边军也不是那神兵天将,当然也不例外。就算那年轻刺史徐北枳极富先见之明地做了回买米刺史,但仅凭被誉为塞外江南的陵州一地之力,显然仍是不足以让即将迎来第二场凉莽大战的北凉边军毫无后顾之忧,那徐北枳这个北凉转运使怎么办?”
纳兰右慈自问自答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连没读过书的市井百姓都懂,何况是身为离阳赵室最希望拉拢的北凉文臣第一人!于是徐北枳就跑去清凉山跟姓徐的藩王说,你家里银子是不少,可还是不够,你卖家当吧,我来帮你折腾这事儿,你徐凤年眼不见心不烦当个甩手掌柜,刚好凉州关外要建造那座劳民伤财的拒北城,除去服役军户,其他户籍百姓需要的工钱,就从这里头出,而边军打仗的粮草,就跟来咱们陵州买你徐家家当的人身上挣,跟他们开价,不收他们银子,只要粮草。只要他们有本事通过各自私交或是各种渠道,从那些广陵江沿岸的大小漕运官员手上抠出粮草来,甭管用什么方式交割给北凉,买卖都作数!”
纳兰右慈伸手指了指卢白颉手边的一柄折扇:“旧西蜀制扇大家马小官晚年的心血之作,当世仅存两把,一把在离阳皇帝的御书房放着,大概夏日炎炎,也只是看看而已,舍不得暴殄天物地去‘有请清风来’的,还剩一把就在你棠溪先生的手边了。知道买这把扇子用了多少石大米吗?六百。听上去很少对不对?哪怕摊上买家那份打点关系的成本,也是赚到姥姥家了,是不是?不过咱们还真别冤枉那位北凉王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啊,肚子里那笔账的算法,跟咱们可不太一样。只可惜,你棠溪先生明白那算法,甚至是齐阳龙和桓温这两位一国栋梁都懂,一样没用!”
纳兰右慈来到那张黄花梨乌纹半桌附近,突然踮起脚尖,就那么大伤风雅地一屁股坐在桌上,与站着的卢白颉面面相视,伸出双手:“棠溪先生不是那种只会埋首典籍的古板酸儒,在京城兵部做过尚书大人,虽不是户部一把手,但自然也清楚我中原百姓和边军青壮的一年口粮。虽然各地风土不同贫富有别,稍有偏差,但是大致相当。棠溪先生是江南道豪门子弟,知道富甲天下的你们那儿,食俗奢侈,阔绰门户多达四餐甚至五餐,寻常老百姓亦是能够维持一日三餐,‘两绍三烧要满壶,鲜鱼最贵是黄花’,这句俗语,可是说得连远在南疆的我都艳羡不已啊。”
纳兰右慈轻轻摇晃一只手掌:“反观地贫北凉,即便是陵州百姓,大抵也是一日两餐。夏秋两日素一日小荤,春冬则三日素一日荤,需要干重活的青壮则每人可饮一勺酒,绿蚁酒嘛,是出了名的不贵。如此一来,北凉青壮一年大概消耗十一石米,妇孺口粮减半,若是一户人家以五口人算,因为家中往往必有青壮一人身为关外边军,所以只按仅剩青壮一人在关内的北凉一户,一年便需十六七石米,以徐北枳前两年在陵州的筹粮举措,大致能够保证在三年内,关内百姓的粮食不受战火波及,甚至在危急时刻,还能紧急支援北凉边军五十万石。但这就已经是北凉的极限了,第二场凉莽之战在即,若是打上一年,以边军青壮一人一年十一石粮来算,到明年秋天,那就是需要三百一十万石粮草!”
纳兰右慈轻轻拍打手心,笑道:“可是朝廷如今才送去八十万石粮草,剩余答应的两百二十万石,换成是我去担任原本日进斗金肥得流油的漕粮官员,也没法子转过弯来嘛。再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平白无故每年要少去整整三百万石粮草的分红,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能忍?何况是给那些北凉蛮子。若是给大柱国顾剑棠坐镇的两辽边军,那也就罢了,捏捏鼻子认命便是,总不好为了钱连前程性命都搭进去。可北凉蛮子不是正在和北莽蛮子狗咬狗吗?咱们拖着便是,他徐家铁骑都自身难保了,还能腾出手来,跟咱们这些隔着老远的漕运官吏较那个劲?”
卢白颉手掌下的那张书案,四条桌腿砰然碎裂!
整张桌面就那么直直地落在地面,那些曾经有价无市如今低贱无比的文人雅玩,四散滚落如鸟兽散。
纳兰右慈置若罔闻,继续笑道:“当然了,狗急了还会跳墙,北凉那边也不只是靠贱卖家当来换取粮草,姓徐的年轻人不是弄了个人多势众的鱼龙帮嘛,就让他们沿着广陵江一路往下开道,带着不计其数的古董珍藏在各地开设商铺。当然这些江湖人拳头也挺硬,据说转运使徐北枳已经放出话来,敢耽误鱼龙帮做那份正当买卖的离阳官府,他就让北凉铁骑亲自去敲开家门讲讲道理。事实上,给先前那一万大雪龙骑军吓破胆子的两岸衙门和当地驻军,还真给这一手震住了,所以,这时候就又需要我纳兰右慈来把水搅浑喽。”
纳兰右慈伸出一根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笑意灿烂。
卢白颉握紧拳头,死死盯住这名春秋谋士中硕果仅存的人物。
赵长陵,黄龙士,元本溪,李义山,先后都死了。
好像就只剩下这个纳兰右慈活到了最后,好像也笑到了最后。
卢白颉问道:“你纳兰右慈无非是想帮赵炳篡位登基,何至于此?!”
纳兰右慈收敛笑意,双手撑着肌理细腻的黄花梨桌面:“我在北凉那边动用的心思,可一直不比太安城少。”
一向温文尔雅的卢白颉破天荒怒声问道:“你当真不怕离阳北凉鹬蚌相争,唯有北莽渔翁得利?!纳兰右慈,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纳兰右慈全然无所谓卢白颉散发出来的杀意,懒洋洋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然后纳兰右慈转头对房门那边笑道:“你们都退后,棠溪先生只是开玩笑而已。”
卢白颉怒极反笑:“我在跟你纳兰右慈开玩笑?!”
纳兰右慈反问道:“要不然你还真能杀我?”
这位棠溪剑仙顿时颓然,卢白颉从未如此心灰意冷。
无论是当初为了一名女子在英杰辈出的家族中自甘沉寂,还是被离阳皇帝贬谪出太安城,或是在春雪楼沦为阶下囚,生性淡泊的卢白颉都不曾感到如此无奈。
纳兰右慈跳下桌子,轻声讥笑道:“整个中原都会如你这般无奈,你卢白颉只是切身体会到的第一人而已。”
卢白颉默默蹲下身,翻起那张桌面,望着女子早年刻下的字迹,怔怔出神。
纳兰右慈说完最后一句后,缓缓走出屋子,还不忘替那位棠溪先生轻轻关上房门。
那句话是“我倒要看看,那个姓徐的年轻人,要怎么帮你们中原镇守西北国门”!
纳兰右慈走出屋子,离开院子,登上春雪楼顶楼,来到走廊凭栏而立,远眺广陵江。
他喃喃自语道:“醉持酒杯,可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甲而呼,可吸西北秦陇之劲气!”
只是如今,我活在江南,说出这等豪言壮语的你,却早已死在西北。
纳兰右慈抬起头,轻声问道:“李义山,如果你还活着,会不会劝你的那位学生,这西北国门,就别守了?”
就在此时,一个嗓音在纳兰右慈身后响起:“李义山绝对不会说出这句话。”
纳兰右慈没有转头,迅速恢复常色,笑问道:“怎么蜀王也有登高远眺的闲情逸致?”
不速之客陈芝豹淡然道:“吴重轩算个什么东西,丢到北凉边军,连步军副帅都当不上,值得我郑重其事?”
纳兰右慈终于转身,靠着围栏,笑嘻嘻道:“你这句话可别当着赵炳的面儿说,也太打脸了,吴重轩当年与我纳兰右慈,那可是当年燕剌王的左膀右臂。”
陈芝豹讥笑道:“所以你们南疆兵马也就只配在中原内讧了。”
纳兰右慈叹了口气,说道:“陈芝豹啊陈芝豹,你这个只愿意说老实话的脾气,真得改改。”
言下之意,纳兰右慈显然并没有否认陈芝豹,默认了这位昔年北凉都护对南疆精锐大军的轻视。
纳兰右慈笑问道:“离开北凉,你不后悔?”
陈芝豹扯了扯嘴角,连开口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纳兰右慈重新转身,望向那条滚滚入海流的广陵江,说道:“铁骑拒北如大戟横江,这是谁说的?”
陈芝豹依然没有说话。
纳兰右慈趴在栏杆上,下巴轻轻搁在双手叠放的手背上:“北凉北凉,谐音悲凉,不吉利。也不知道那个家伙当初怎么就不劝徐骁改改。”
陈芝豹终于冷笑开口:“悲凉?”
他走到纳兰右慈身侧,大笑道:“我北凉铁骑三十万!生可悲凉,死却壮阔!岂是你们中原温柔乡能够明白!”
纳兰右慈轻声道:“你说了‘我北凉’?”
恍然大悟的纳兰右慈哦了一声,自顾自说道:“一日是北凉边军,此生皆是北凉老卒。我明白了,你所作所为,与新凉王徐凤年无关,甚至跟老凉王徐骁也无关。”
纳兰右慈转为单手支撑下巴,一手轻拍栏杆,继续远望:“陈芝豹,你放心,我会帮你让这座中原明白的,当然,这本就是我们能够站在这里说话的前提。”
陈芝豹问道:“你就不怕赵炳赵铸父子杀你?尤其是那赵铸?”
纳兰右慈说了个不太好笑的笑话:“我啊,都快怕死了。”
陈芝豹转身离去,沉声道:“我陈芝豹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你到时候要是做不到,别说赵炳赵铸,我先杀你。”
背对那位白衣兵圣的纳兰右慈语气古井无波道:“咱们俩就与这天下,一起拭目以待吧。”
陪我纳兰右慈一起看看那个天大的笑话,不怎么好笑的笑话。
陵州龙晴郡的百姓,曾经是整个北凉道最自负的一群人,无论是这里走出去的边军士卒还是书生商贾,腰杆都挺得特别直。因为这里是原怀化大将军钟洪武的家乡,而钟洪武担任北凉骑军统帅十数年之久,积威深重,门生故吏遍及北凉,加上钟洪武当年素以护短著称于世,提拔武将更是公然恩泽家乡,所以龙晴郡人氏都自觉高人一等。
在祥符之前,龙晴郡无疑是香饽饽,陵州大小门户的婚嫁对象,都以出身龙晴郡作为首选,只是在钟洪武死后,便是江河日下的惨淡光景了,尤其是原龙晴郡郡守、钟洪武嫡长子钟澄心在升迁进入州城为官后,多次在官衙内毫不遮掩地对家乡官员表露出排斥,更让龙晴郡彻底失去了主心骨。
如此一来,昔年北凉最风光的三个郡,嫁人娶妻龙晴郡,金屋藏娇胭脂郡,求学拜师黄楠郡,就只剩下了其他两郡。就像这次拒北城大兴土木,军户匠户等版籍之外的北凉百姓,只要愿意去凉州关外参与建造,都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工钱。陵州各地都有贫寒百姓拥入关外,唯独龙晴郡应声者寥寥,这固然与龙晴郡百姓大多家境比较优裕有关,但是这里头那个北凉道路人皆知的心结,更是关键所在。
北凉民风自古彪悍尚武,陵州虽然富饶,但是将种门庭多如牛毛,自然不输凉幽两州。当年在陵州官场翻云覆雨的世子殿下,不管出于何种初衷,最后到底是从根子上铲断了钟家这棵荫庇全郡的参天大树,龙晴郡百姓是既怕又怨,可谓心思复杂,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也道不明。
所以当一个龙晴郡郡城内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打算去拒北城讨口饭吃后,街坊邻居都开始唾弃鄙夷起来,尤其是听说这个男人打算让媳妇儿子都迁出北凉后,这可就不只是那些不痛不痒的风言风语了,有人都要当着他的面破口大骂起来,骂得毫不顾忌十多年朝夕相处积攒下来的情面。然后很快就有人翻起了旧账老账,说这个叫陆大远的家伙原本就不是北凉人,是后来娶了他们龙晴郡的女子做媳妇,这才去衙门转了版籍,算是在龙晴郡落地扎根了。这些年他在龙晴郡做杀猪卖肉的屠子,其实一直买卖公道,没赚什么昧良心的银子,只是这次去拒北城,犯了众怒,害得一家四口都成了过街老鼠。也不知是哪个碎嘴的闲汉子,记起了这姓陆的王八蛋在一次喝酒聊天的时候,说漏嘴了,扬言咱们北凉第二场打北莽蛮子胜算不大,这一下子可就炸窝了,陆大远的猪肉铺子,那小百斤的一整头猪,足足三天,愣是一斤半两都没能卖出去,就只好在自家天天炖肉天天过年了。陆大远其间给一位住在街尾孤苦伶仃的孤寡老人送去了一大片最好的里脊肉,竟是给老人直接丢出了大门,性子憨厚的陆大远只是闷不吭声地捡起拿回家。
这一天,家里做好了一大盆香气四溢的炖肉,陆大远蹲在屋槛上望向院门,耐心等着小儿子从私塾回家吃饭。
两个儿子,长子已经年满十六,如今正在黄楠郡一位藏书颇丰的读书人家里游学借住,经常寄信回来报平安。陆大远和媳妇都不识字,以前都是拿着那封家书去小儿子的私塾,跟那位不苟言笑的蒙学先生请教内容,老先生也都会一字一字念给陆大远,然后陆大远回家就跟媳妇说个大概意思。这趟来回,便是陆大远最心满意足的时光。陆大远至今还记得,长子小时候,经常埋怨自己这个当爹的为何不是北凉边军,害得他从小就在同龄人那里抬不起头,后来孩子长大读书以后,越来越有出息,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在家里的笑脸和笑声才越来越多。虽说幼子也有类似的抱怨,只是有了那么个能帮自己撑腰长脸的哥哥,对于爹的老实本分没出息,倒也不像哥哥小时候那么憋屈沉闷,一直是个性情开朗喜欢咧嘴大笑的乐天孩童,也就是偶尔听说同窗的孩子说及他们的哪个亲戚在北凉关外立下了战功升了官,才会回到家蹲在院子里唉声叹气,或者是拎起爹给他做出来的木质短刀,满院子疯跑,力气跑没了,气也就消了,该吃饭吃饭,该读书读书。大抵而言,一家四口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至于什么第一场凉莽大战幽州葫芦口内筑起京观,什么凉州虎头城战事惨烈,什么清凉山竖起几十万无名石碑,什么年轻王爷重新获得了大柱国头衔,和他们这个家都没啥关系。
他媳妇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刘先生是不是不愿意帮咱们念那封信?”
陆大远挠挠头,嗯了一声,满脸愧疚。
不漂亮却性情温婉的女子笑了笑,没有说话。
突然一个蒙学稚童哭着鼻子跑进院子,看到一蹲一站的爹娘后,停下脚步,一边抬起胳膊擦拭眼泪,一边伤心欲绝地抽泣道:“我没有你这样的爹!没出息,还没有骨气!我才不要和娘离开北凉!”
陆大远愣了愣。
妇人怒道:“祥竹!娘亲不许你这么和爹说话!”
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娘亲发火生气,一下子目瞪口呆,连哭泣都给忘了。
陆大远偷偷扯了扯自己媳妇的袖子,轻声道:“秀儿,别冲孩子发火。”
妇人犹然生气瞪眼道:“没规矩!刘先生教你读书识字,就是教你用来骂人的?!”
孩子越发委屈哀怨,干脆抱头蹲在地上,呜呜咽咽,很是可怜无助。
男人站起身,动作轻柔地将孩子抱回屋子,坐在长凳上后,揉着孩子的小脑袋,笑道:“祥竹,你能这么骂爹,爹其实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孩子胡乱抹了把脸,偷偷瞥了眼坐在桌对面的娘亲,见她依旧沉着脸,孩子便继续闷葫芦,反正街坊邻居都笑话他爹是陆大闷葫芦,他今天当个小葫芦,也只能怪他爹,怪不着他陆祥竹。
男人正要跟媳妇说什么,便听她先柔声道:“大远,你是当家的男人,你说什么便是什么。不过到了关外,可要记得穿得暖和些,天寒地冻的,到了冬天雪又大,你们要经常干活,终究不是在自己家,随时都能有个遮风躲雨的地儿。对了,棉鞋我帮你多准备三双,别嫌鞋底板厚……”
听着妇人几乎没有尽头的絮絮叨叨,男人没有丝毫不耐烦,一一笑着应声,偶尔低头帮坐在自己怀里端碗吃饭的孩子夹块肉。
孩子终究都是记不住仇的性子,对小打小闹的同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自己的亲生父母。
很快孩子就抬起头气咻咻道:“爹,我可告诉你啊,刘先生告诉我们,按照北凉军律,临阵退缩者,斩!你啊,也幸亏不是咱们边军将士,要不然,哼哼!”
男人哭笑不得,妇人身体前倾,给孩子碗里又夹了一块肉,气笑道:“堵不住你的嘴!每天晚上念书做功课的时候倒是经常打盹,没见你这么有精气神!”
孩子做了个鬼脸,吃着满嘴流油的香喷喷炖肉,扭头望向他爹,一本正经问道:“爹,你晓得北凉军律有多少个‘斩’吗?”
男人问道:“你知道?”
灵慧孩子眼珠子一转:“反正茫茫多!”
北凉徐家治军,向来以严酷名动天下。
据说那位人屠曾在武英殿君臣奏对时,笑言我徐骁一个斗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只会一个最笨的法子,那就是杀人,杀敌不含糊,杀麾下士卒也从不手软,才能有今时今日的兵马。
临阵退缩者,杀!
贪功杀良者,杀!
埋伏起早者,杀!
阵上无故弃刀弃马者,杀!
伍长战死而全伍存活者,全伍斩首!
都尉战死而一尉保全者,全尉斩首!
当然,北凉边军除了这些鲜血淋漓的条条铁律,更有下级有功不赏者,无论主将伍长,军营斩立决!贪墨军饷抚恤者,无论多寡,一律斩立决!
男人听到孩子的话后,哈哈大笑。
孩子突然说道:“爹,我和娘亲去了中原那个叫什么松柏郡的地方后,咱们家有钱买栋更大些的宅子吗?”
中年男人笑道:“这可很难,爹这些年也没攒下多少银子,中原那边可比咱们陵州还要富裕。”
孩子哦了一声,有些失落。
男人继续笑道:“不过你放心,爹到了拒北城那边后,不会忘记给你们寄钱的。”
孩子老气横秋地摇头晃脑道:“先生曰‘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也’!”
男人好奇问道:“什么叫先生曰子曰?给爹说道说道。”
孩子嘿嘿一笑:“就是‘刘先生说张家圣人说过’的意思,这也不懂,爹你真没学问!”
男人欣慰道:“爹没学问没事,你和你哥有学问就好。”
一提到他哥,孩子立即满脸骄傲道:“我比我哥差远啦,连刘先生都说我哥厉害呢!”
男人开怀大笑道:“那还不都是爹的儿子啊?!”
妇人看着这对父子,笑意温柔。
她不懂什么打仗也不懂什么学问,只是凭借着这么多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看多了许多人和事,明白一个粗浅道理:有些男人,只会把最狠的话,都说给最亲近的人;但也有些男人,却把最好的脾气都留给自家人。
她的男人,就是后者。
所以不管是十多年来的平平淡淡,还是现在街坊邻里的风言风语,她都不觉得当初嫁给这个男人是嫁错了。
孩子问道:“爹,你以前的家乡在哪儿啊,就是那个松柏郡吗?”
男人点头道:“对,不过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日子不好,家里也没谁了,都快要活不下去了,这才离开的家乡。”
孩子没大没小笑道:“难怪街坊们都说娘亲看上你,真是瞎了眼。”
这次妇人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掩嘴偷笑。
男人就更不会生气了,看了眼自己媳妇:“可不是!”
孩子又忧心忡忡问道:“爹,我哥真要去那个江南道负笈游学啊?那得啥时候才能去松柏郡跟我们碰面哪?”
男人轻声道:“爹也不知道,爹这辈子啊,很小的时候就发誓以后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读上书,总觉得读书人才算有出息,其他做什么事情,不管挣多少钱,都不咋的。爹呢,很早就没了爹娘,只知道往上十几代,都是庄稼汉,所以到了北凉这儿,遇着了祥竹你娘,真的很幸运,要不然如果你和你哥都随爹的话,哪能是读书那块料!”
孩子嘟囔道:“那你还要对娘亲好点儿!”
男人无奈道:“爹就那么点本事,没法子啊。”
妇人眉眼弯弯,男人说他很幸运,她则觉得自己很幸福。
在娘俩带着行李离开龙晴郡城那天,这个男人沿着驿路缓缓回到城内,回到这条小街陋巷。想了想,男人扛着家中仅剩的两条猪腿,先后去了两个地方,一条偷偷放在街尾老人家门口,一条送去了刘先生家。
在这个过程里,男人不知道挨了多少白眼和唾沫。
最后男人回到家中,从床底搬出那只堆满灰尘的木箱子。这只箱子他从不打开,他的媳妇也善解人意地从不去问。
这个在小街上生活了十多年一直沉默寡言的男人,把沉重的木箱搬到院子里,蹲下身,用力抹去灰尘。
男人自言自语道:“两位老伙计,当年你们陪着我刚到北凉没多久,大将军带着我们在北莽打的那场仗,真是憋屈啊。胜而退兵,我和很多人一怒之下就退出了边军,后来才知道是那离阳老皇帝的手段,原来是害怕咱们一口气灭了北莽,他的龙椅就真没的坐了……这些年我也实在没脸面见你们……嘿,至于打仗嘛,我陆大远十四岁投军,第二年担任伍长,十六岁就当上了都尉,十八岁便以一营副将身份跟随大将军赴凉,什么时候怕过?我也就退出边军早,要不然王灵宝、李陌藩这些小兔崽子见着我,不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突然,这条街响起了轰鸣的马蹄声,老百姓都有些纳闷。马蹄阵阵响起过后,他们看到有七八个披甲佩刀的精骑,竟是停在了陆大远的家门口。
这让老百姓有些担忧,对于陆大远那外乡孬种,他们骂归骂,可毕竟是十多年的街坊邻居了,陆大远又不是坏人,大家感情深厚着呢,否则他们哪里会当面骂人?
这陆大闷葫芦可千万别是惹恼了官府驻军啊!
精骑为首一人是位四十多岁的魁梧男子,如今是龙晴郡当地驻军的主将,当了十多年的实权骑军都尉!
龙晴郡百姓也许不认识他本人,但都知道此人深得陵州将军韩崂山的器重,据说与那个根正苗红凤字营出身的洪书文,那可都是称兄道弟的!
这以后一个实权校尉或是一州副将,能跑得掉?
这名都尉麾下一位心腹骑卒小声问道:“都尉,这是给谁送行啊,还需要你老人家亲自出面?搁平时,跟钟家走得近的那些个将种人物,都尉你可是瞧上一眼都没心情的,咱们龙晴郡还有这么牛气冲天的家伙?”
都尉冷笑道:“那些绣花枕头,给屋里头那人喂马都不配!”
然后都尉扬扬得意道:“老子我当年,就是给他喂马的!”
这种事情也能拿来吹嘘?
那些骑卒面面相觑。
咱们都尉的脑袋最近是不是给门板夹到了?以前不这样啊,眼高于顶得很!
当那些骑卒好不容易看到那个背负行囊的男人跨出院门后,都有些发愣,也就身材还算结实高大,没看出是个三头六臂的主啊。
都尉迅速翻身下马,然后牵着一匹无人骑乘的战马走上前去,抱拳沉声道:“龙晴郡骑军都尉马云井,参见老副将!”
背着行囊的男人手里还拎着一件用棉布包裹严实的长条物件,瞥了眼这十多年来一直刻意不去打交道的马云井,没好气道:“称呼别人的时候,官职带个副字,你骂人啊?你小子当自己是大将军,在太安城最喜欢跟那些带副字的武将和当二把手的文官打招呼?”
马云井缩了缩脖子,不敢答话。
这个叫陆大远的男人环视四周,挺直腰杆,抱拳道:“这些年,我陆大远感谢诸位照应!”
街道两旁的老百姓都很茫然,手足无措。
陆大远将甲囊悬挂在马鞍一侧,然后娴熟至极地翻身上马。
不管接下来凉州关外这场仗是输是赢,他陆大远都没想活着回到关内陵州。
十多年不披甲不摸刀,不杀个回本怎么行!
马云井轻声提醒道:“北凉老卒,按律可以佩刀上街。”
陆大远挑了挑眉头,终于褪去包裹长条的棉布,露出那把样式老旧的战刀,仔仔细细,悬佩在腰间。
陆大远转头望向不可能跟随自己一起去往关外的马云井:“如果我们打输了,一切不谈。如果打赢了,以后我两个儿子若是还回陵州,你就告诉他们,他们爹虽是个杀猪的,但更是徐家铁骑之一!”
马云井使劲点头,千言万语,只有两个字说出口:“保重!”
陆大远斜眼道:“小兔崽子,当年我就知道数你没出息,果然,到今天才当上个破烂都尉。”
马云井涨红了脸。
陆大远突然摘下那柄战刀,抛给马云井,大笑道:“算了,老子反正都要用新凉刀上阵杀敌,看在当年你喂了那么久马的分上,这一把,送你了!”
马云井如获至宝,这么个汉子,竟是热泪盈眶。
这柄战刀,正是第一代徐家刀!
象征着徐家铁骑在春秋大地上的崛起,象征着徐家铁骑在中原版图的所向披靡。
也正是先有那支徐家老字骑军营,才会有如今的北凉铁骑甲天下!
而这个男人正是出身于徐家老字营之一,满甲营!
头等骑卒,陆大远!
这条街上的老百姓自然不会知道,大将军徐骁在年老之后,还曾多次在清凉山议事厅对满堂文武感慨,当年那个叫陆大远的小子,打仗最凶,跟禄球儿有一拼,真是不孬。
褚禄山就总要叫屈道,可那姓陆的家伙次次都靠往前死命冲啊,从不讲究兵法,肯定还是不如我。
袁左宗便会拆台道,可人家硬是一次都没输过。
人屠便会点头道,对嘛,像我。
然后某位年轻世子殿下就会出言讥讽一番。
在今年入秋前后,许多陆大远这样的徐家老卒,都开始奔赴关外。
而他们,正是北凉铁骑的脊梁。
此时陆大远与马云井共同策马出城,嘴中念念有词。
那些年轻精骑都只听到细碎声音,不太真切。
马云井在把陆大远送到城外驿路上后,目送离去,久久无言。
最终拨转马头之时,马云井也默念道:“我徐家满甲营,侦骑四出游弋,即为撒拨,结营不动为架梁……” 雪中悍刀行:完结版大全集(1—20册)(平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