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捷报摆在案头,乃是从徐州传回的捷报。
这本是一件大喜事,但传回来的时间不对,便变成了一件大祸事。
从上午开始,李璟便坐在书案前,略显憔悴的脸上隐有苦恼之色,心内则在思忖该如何予以回应。
一想到自己当初即位仅仅几个月就攻破虔州,擒获妖贼张遇贤,火速平定了岭南叛乱。之后更是从容调度,一纸诏书就将宋齐丘踢出了金陵;略施小计,又将自己的好弟弟李景遂彻底架空。然后布局天下,一步一步的为自己的长子李弘翼铺就帝王之路。
然而突如其来一场大战却让这种形势陡然翻转,闽国之战,吸引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待到战争结束,局势却已完全被颠覆。
刚刚平定的闽地叛乱四起,而且由于叛军是在本土作战,自己派去的南唐精锐大军难以一举歼灭。只能驻军闽地,进行持久战。
大军长期驻扎在外,京师空虚,闹得人心惶惶,群臣联名劝谏,请老臣出面稳定局势。
李璟无奈,只好又派人将宋齐丘这尊大神请了出来。
然后,福州大败,自己的威望大损,泉州刺史留从效趁机跳了出来,逼迫朝廷承认他占据泉、漳两州的事实。而自己迫于形势,居然只能作出了妥协!
奇耻大辱啊!
堂堂的一国之君居然要向自己的臣子作出妥协。
而自己这弟弟李景裕也不安生,不久之前才刚刚发生了他先斩后奏,斩杀楚州刺史满门的大事,现在又私自出兵北伐徐州。
看着御书房中那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李璟便明白,早先的诸多布置所积众怨已经反扑而来。眼前的局面已经是群臣能够接受的底线,已经不允许他再逾越半分!
心中纵有不甘,李璟亦知事不可为,并不想再掀起什么惊涛骇浪。他本来打算等到下次朝会,就顺水推舟,答应群臣的请求,将李景裕召回京师问罪。
反正又罪不致死,到时候自己这皇帝再出面为他周旋一二,最多就是将他永久软禁府中,并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
心中虽然有了这样一个决定,但李璟也知要达成极为困难。李景裕的所作所为已经犯了众怒。此事哪怕是在他刚刚灭亡闽国,声威大震之时,想要做成都会有几分波折,更不要说他威望大损的时下。
所以,他并没有在上一次的朝会上直接答应群臣的请求,而是先将此事压了下来,让义愤填膺的群臣们醒醒神,好好看清楚,究竟谁才是他们的皇帝。
限于当下的处境,李璟这皇帝已经不可能再摆出什么态度立场,旗帜鲜明的去声援李景裕。他与宋齐丘之间,与群臣之间,眼下已经达成一个脆弱且微妙的平衡,彼此都在小心翼翼的试探彼此的底线。
宋齐丘一党虽已初步掌握朝局,但也不敢流露出太明显的意图,更何况如今朝中五鬼尽去,宋齐丘的其他党羽还不成气候,只要大军班师回朝,自己一纸诏书就能将他们全部罢免。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刚刚收复的闽地尽数丢失,这几年里无数将士的性命都白白牺牲,无数的物质投入都白白浪费掉,对福州的进攻态势也都彻底毁掉。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璟也不想做出这样的选择。
眼看着李景裕一再胡来,丢尽了皇家的脸面,李璟的心内倍感焦灼,只是苦于诏书的传递速度太慢,根本来不及阻止李景裕的行动。而宋齐丘等人则是乐于见到李景裕犯错,有意拖延。
在这样的形势下,徐州传回的捷报就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糊涂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