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朝,姜堰颁发了我为后以来的第一条圣令:放赫连九出宫。
在这条圣令中,他将赫连九的身份定位为赫连家为朝廷派出的女将,入宫查探旧案。如今真相大白于天下,赫连九身为一代女将,自当出宫还家,为过效力。
圣令的最后,他亲封赫连九为“武安仁德天启大将军”,这是晋国开国以来最为繁长的一个武将封号。自此,赫连九离开掖庭,官居二品,入朝听封后,参与晋国的朝政。
姜堰曾说,他不但要让我为后,还要我参与朝政,他甚至还要允许女子入朝为官,这些,都在一一应诺。
我每每想到他的厉害和开明,也不得不赞一句:此人妙也!
如果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这个人,值得我倾其一生智慧助他评定天下。
除了赫连九,姜堰还颁发了第二道圣令:擢升苏息为息武侯,正一品官职,入朝为官,并领御史大夫之职责。
在圣令中,他同样以苏息多年来侍奉在侧,不惜自毁名誉,护他左右,劳苦功高等为由,放苏息出宫。苏息领旨,自此,不再站在姜堰身后,站到了文臣列首。
满朝文武全部都震撼非常,联想起早年姜堰一心为苏息置办府邸,大家都纷纷了然起来。想到苏息以一男儿之身,居于掖庭数年洁身自好,深得姜堰赏识,光是这一份隐忍和高洁,就足够让时间男儿汗颜。
早年得罪过苏息的人,纷纷低头掉冷汗。
谁能想到了,一个宦官,居然原来并不是宦官,并且有权倾天下的一天。如果信任,这天底下,可没有人比得过苏息在姜堰心中的位置。
息武侯,一朝成名天下知,苏息默默无闻,一个倾覆间,成为晋国第一权贵!
我在上方微笑,嘴角的几分苦涩,谁也没有觉察到。
苏息一旦离开掖庭,我要在掖庭里做手脚,就要下功夫了。姜堰这一招究竟是早就有计划,还是专为我谋划,我不得而知。但是这一刻,我心里的无奈,不能与任何人说。
赫连兄妹站在武将首列,目不斜视,仿佛这一切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我心中暗暗一沉,也有些懂了。难怪姜堰如此信任他们,这样机密的事情,十分有可能早就告诉了他们。
我是糊涂了。赫连家……这一次,是真的要列为敌对了!
解决了两件大事,才开始真正的议事。监察使节回报,南阳郡爆发洪涝,百姓困苦,要不要开粮仓救济。
姜堰就这件大事,立即让朝中大臣展开讨论,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其实开不开粮仓不是问题,问题是,粮仓一定要开,这什么时候开,才是最合适的?有人主张越早越好,这样才能留住百姓,不造成流民动荡;有人说晚些开好,灾民们再支持一阵子,新粮食马上上市,就能补充粮仓,大面积施救。
最大的问题是,开粮仓,能救济的人少,如何引导他们自给自足? 禁宫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