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与天争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沧州主帅都督吴凯料不能守,忙与都督程暹、都指挥俞琪弃城而去。
“吴凯休走——”主帅吴凯、都督程暹、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等人刚率兵开了城门,出走不到一里路,就听见路边飞出一批人马大叫而来。
“将士们杀开血路南走——”吴凯向部下大声令道,并努力应敌,而且突斩三位燕将于马下。
“谭渊在此等候多时!吴凯不要猖狂——”谭渊大叫,“有我等在此,无有你等去路!”
南军将士见燕军个个凶猛,纷纷逃避,遂成了一群乌合散兵。谭渊等燕军燕将正在左右开杀,南军头如瓜滚,血流成河,伤亡倒地挣扎者,已逾万众。余者大约三千人,见已到绝路,只好跪地缴械投降,却被谭渊军士一刀一个,全部砍死。主帅吴凯、都督程暹、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等人,见不能再战,也只得束手就缚。谭渊命部下将所有的南军降卒计一万三千人,全部活埋在坑中,只留着被缚的主帅吴凯、都督程暹、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等数人向燕王邀功请赏去了。燕王令人将所有的俘虏和财宝都运往北平。
在德州的东昌盛庸的大营中。众将情绪激奋。
“燕王见计遂功就,气焰万丈!如今又率兵南来,已抵我东昌城下。如何是好?”盛庸向众将说道。
“燕王此时正在盛气之上,锋芒毕露,我等当暂且避之以待时机!”众将说道。
“只能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了!”盛庸赞同,“我军权且坚守不出,看他怎奈我何?”
数天后,城下燕军一阵阵呐喊。燕军在攻城的同时,分兵到临清、大名、越汶、济宁等处抢夺粮草,四周百姓一遍鬼哭狼嚎之声。
“军师又到——”燕王正在奋力攻城之际,又闻军师道衍和尚到来。
“请——”燕王不悦地向门外说道。遂即道衍和尚慢步走到燕王马前。
“请大王勿要烦躁!恕贫僧又来叨唠了——”道衍进门时就大声说道。
“本藩正在进军之中,军师前来,又有何指教?”燕王沉下脸来问道衍,“莫非燕军有何不祥征兆?”
“臣知王已攻城许久,特来请殿下休兵歇息!”道衍和尚说。
“只是歇息,何劳军师如此前来指教!莫非另有大事?”燕王又问。
“然——”道衍慢慢地答道,“殿下出师必克,但‘难’就在这‘两日’!”
“本藩今会损兵折将,或有灭顶之灾?”燕王紧问。
“大王命大福大,皇上早有‘不杀燕王’之旨,大王有了此等护身之符,岂会有性命之灾?”道衍断然说道,接着又叹息道,“唉……只是两日大将陨落恐怕……”
“两日?本藩这二日连胜数阵,并无大难。先生之意?”燕王问军师道,“先生何必过于谨慎?”
道衍沉思未答,燕王并不以此为然,遂令军士继续进攻。
一日后,盛庸在军营中计议反攻燕军之事。
“燕兵攻城久久未能下,军心已怠,加上如今四野百姓民不聊生,如今已是我军进攻的时候了!”盛庸告诸将道,遂即拿出两封书信对小校道,“速去联络铁铉、平安二位大人一齐出兵合攻东昌——”
“我辈听令——”众将响应。
“不过……”盛庸沉思了一会后,又说,“主上曾有旨给诸将:我辈不能杀死燕王。望各位遵守!”
“事到今日,国事危急。将军为何还要如此谨小慎微?”众将问盛庸道。
“本将也知遵从此旨,难以取胜。然而不遵圣旨,即使得胜,我也于心不安!为人臣子,生命犹不足惜,唯圣命至高无上。我要死遵圣命——望诸位奋斗吧!”
众人默然。于是,在东昌城中,南军正在加紧备战。
“今日杀牛宰羊,大犒三军,誓师厉众,背城列阵——”盛庸说道,并令守城将士道,“你等多排火器毒驽,专等燕军接近——”
正在此时,燕军乘胜回师城下,一阵鼓噪,拼命杀入,无奈南军火器飞奔,万箭齐发,直让燕军鬼哭狼嚎起来,立时死伤过半。
燕王见此,纷外暴燥,竟亲率精骑,直入南军阵中。盛庸见燕王孤军深入,故意兵分两翼,一任燕王杀入,等燕王冲到中坚时,立即令兵包围,并绕至数匝。燕王已感中计,慌忙夺路。无奈盛庸军阵好似铜墙铁壁,他左奔右突,前驰后走,不能冲出。
燕王已陷入盛庸军层层包围之中,四面刀光剑影,风声呼号。燕王一见近旁看不到护卫,已觉不能支撑,节节败退,缩向城根之下。此时,四周的盛庸兵将,举手就可刺及燕王身躯。于是,一位骑手见杀燕王的机会已到,突然拉开长弓,欲用毒箭射死燕王。
“勇士手下留情——”见燕王性命不保,此将正欲张弓射死燕王,不料盛庸大叫,“万岁有旨,不允杀死燕王!”
此将闻罢,无奈地收起了弓箭。
“主帅为何如此——”骑手捶胸顿足地叫喊道,“我将大功垂成也——”
“将军不知,临出征前,陛下已有旨意:不杀燕王!”盛庸也流泪道,“如可斩之,本帅早已领先了,岂有今日。万岁意旨,岂可不遵?”
“如此作战,我辈何时能胜?”该骑手顿时激昂,咆哮着,举枪还要向燕王冲击。
“壮士不可造次!”盛庸策马挺枪,上前挡住了骑手的去路,“我等唯有杀尽燕军,才能再困燕王——,倘若一意孤行,抗旨乃是死罪也!”
听了盛庸的喝斥,该骑手只得罢休,并愤然收起了自己的长枪。
这时,燕将朱能、周长等已望见燕王被困,形势危急,急率数骑驰骋来救,朱能突入围中,奋力死战,方杀开了一条血路,护着燕王冲出重围去了。
“我来也——”张玉不知燕王已出,慌忙叫了一声,也奋勇而入,冲向盛庸阵中来救燕王。不意盛庸军万箭齐发,一支箭来,正中张玉面门,张玉遂被射毙于马下。
此时盛庸大军还在追击燕王,无数刀剑直逼,却无人敢先下手斩燕王。南军略退以毒箭射击,又怕伤了燕王,而燕王却能挥举大刀,左砍右剁,连杀无数兵士。等到南军齐上,将要擒住燕王时,忽然见燕王子朱高煦等引兵来到,一举杀回南军。燕王终于被救出重围,扬长而去。
燕王奔回北平,检阅将士,发现在东晶一战,业已损折三万余人,且有大将张玉及数十位骁将战殁。
“痛哉!本藩虽失千军万马也不足惜。奈何折我上将张玉——”燕王哭道,并向众将道,“我今休战矣!诸位各奔前程吧。”
众将也哭。
“不可!”道衍突然走进来进言道,“臣上次说大王出师必胜,只是难在‘两日’,这‘两日’即‘昌’,今大王已在东昌失败已过去了,而后将是前途坦然,百战百胜了!今日为何反而不再进军?”
“军师之言甚妙!”燕王听从了道衍之说,遂收拾残卒,准备来日大战。
东昌大捷消息传到京师,举国欢呼。
“重新启用国之重臣齐泰、黄子澄二位老先生,让二者官复原职!免除李景隆败兵之罪!”建文帝高兴异常,连续下旨,“举国上下,即日祭告太庙。”
“陛下,不可!”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吏宋征、御史叶希贤出班奏道,“齐、黄二位可以官复原职,然而,李景隆失律丧师,且有二心,应当处死,以谢宗社,并励将士也!”
“臣等也以为李景隆失律丧师,罪不容恕。”齐泰、黄子澄也出班奏道。
建文帝默然不语。
建文三年春三月,北平燕王府。
“本藩自‘东昌失利’后,本欲暂且息兵。然而,本藩谨从军师之言,今欲再次出兵南下,诸位尚有何妙策献来?”燕王向众人问道,“此番进军之前,我要追念故将,祭奠张玉等烈士英灵——”
“燕王此举甚合人心天意!”众将说。
言罢,燕王吩咐上下人等,准备各种供奉的器具礼品。自己走出大殿,来到万人校场上,亲将战袍脱下,焚赐于英灵。将士家属,无不感激涕淋。
“诚感燕王大德,我等此次南下,必须奋勇争战,获取全胜!”朱能、邱福等数十员大将振臂高叫。
“打到南京,不负燕王厚望——”军民大呼。
于是,燕王大军十万,浩浩荡荡向南开来。
燕王再次南下,兵到保定,立即设帐,与诸将计议军务。
“定州地靠中原,一旦拿下,可动西方。末将以为应往定州!”邱福进言道。
“盛庸主营在德州。依本藩之见:德州乃肥沃之地,交通要道,且经多次征战,彼军人心不稳,宜先攻德州!”燕王说道。众人叹服。
“南军盛庸已出兵夹河!”此时探子来报。
“我等移兵东去,直取德州——”燕王说罢,即挥军直抵德州城下。
此时日已西沉,燕王亲领三骑前往侦察,只见盛庸军阵,陈列坚固,多处路口,大有严阵以待之势。
盛庸军看到燕王到来,立即前来追击。
燕王手拉大弓,一连射死五兵,其余溃退营中。
接着,燕王率众万余来战盛庸军。盛庸军以盾相挡,燕军矢剑皆不能入。 与天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