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被称为圈地运动。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圈地运动在英、德、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的2%,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年)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所以圈地运动也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
此插图反映了14世纪英国早期圈地运动的情形。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