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秦腔

  秦腔

  秦腔发源于古代陕西、甘肃等地的民间小曲,成长壮大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历经各朝各代的艺术家反复锤炼、创造,而逐渐形成。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一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剧种的发展,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其身段和特技有:趟马、吐火、喷火、担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扫灯花、顶灯、咬牙、耍火棍、跌扑、髯口、跷工、獠牙、帽翅功等。秦腔的唱腔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类,欢音善于表现轻快活泼、喜悦的感情,而苦音则长于表现悲愤、凄凉的感情,丰富多彩的唱腔能够很好地表现各种感情。秦腔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秦腔的角色分类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即角色分为四生、六净、二旦、一丑等13门,而这13门又可细分为28类。各门各类都有其特色,都有著名的演员、著名的戏剧段落。

  秦腔的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以取材于“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者悲剧故事的剧目居多,剧目无论在数量还是题材的广度都居全国300余种戏剧之首。其中经常演出的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玉虎坠》、《和氏璧》、《麟骨床》等。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