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舅姑

  舅姑

  在一些诗词里,我们经常会发现“舅姑”这样的称呼,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等。现代人结婚,媳妇要拜见公婆,古代为何要拜见“舅姑”呢,古代的“舅姑”指的是谁呢?

  在文学典籍中,我们会发现,古代人所称的“舅姑”指代的是公婆。早在战国时期,《尔雅·释亲》中就对这一称呼有所记载。书中说:“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出嫁之前,父母不仅要教女儿为人妇之道,还要叮咛女儿,在姑舅面前要小心谨慎。

  如此看来,“舅姑”似乎是女方对男方的父母的专有称呼。其实不是这样。据《礼记·坊记》说:“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这说明,男方到女方家里迎亲,见到女方父母,叫的也是“舅姑”。看来,“舅姑”有时指代公公、婆婆,也可以指称岳父、岳母,可是古代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

  追根溯源,这要从原始社会的族外婚制度说起。相较于原始社会的同族婚姻,母系氏族开始了异性联姻族外婚。通常情况下,两个氏族中的同一辈男子与对方族里同一辈女子成婚,他们所生的孩子,女孩归女方氏族,男孩归男方氏族。下一代再结婚,就出现这种情况:女方的公公,是母亲的兄弟;女方的婆婆,是父亲的姊妹。所以,即使结了婚,人们还是习惯叫姑姑,舅舅。因而,古代公婆关系就成了“舅姑”关系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侄女随姑”、“姑舅表亲”现象尤为盛行,同姓之间,是不允许结婚的。比如秦国和晋国,两国不同姓,分别为“嬴”姓和“姬”姓,两国便可以通婚,随后结成姑舅表亲,因而古代有“秦晋之好”的说法。

  受“姑舅亲,亲上亲”思想影响,古代近亲结婚现象屡见不鲜。如汉武帝就曾娶他姑姑的女儿为皇后,陆游也是娶了他舅舅家的女儿唐婉等。在现代,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这种婚姻制度仍然存在着。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