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一种习俗,也是妇女十分喜欢的一种传统游戏。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一些地方还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荡秋千是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尤其受朝鲜族妇女的喜爱。每逢节日聚会,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她们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俯冲而下,尽情地欢乐,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大有腾云驾雾之感。
荡秋千的方法通常有3种,一种是单人荡,单人荡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力量。有的荡得很高,有的甚至能绕梁一转,显示了艺高人胆大;第二种是双人荡,两人面对面站在秋千上,一人使劲一人牵引,讲究两人的配合,尽管重量加大了也能荡得很高,有时能与横梁比高,荡幅达到180度,但很难越过横梁作360度旋转;第三种是大人带小孩荡,一边念着“荡一荡,除百病,岁岁得平安”的歌谣。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们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长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在清明前后、春回大地的大好时光,妇女们便趁走出户外之机,以荡秋千舒展身子,同时也得到精神的解放和放松。荡秋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因为其运动量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而深受妇女儿童的喜爱。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