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由时任北京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于1899年,因为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所以名之曰“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今已知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体系基本完备的文字,主要应用于殷商时期。当时人们非常迷信,统治者在每有事宜的时候都要进行占卜,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然后对其进行加热以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从而根据这些裂痕的样态来测知吉凶祸福。甲骨文大多就是对这种占卜所做的记录,另外也有少数内容是记载其他事情的。甲骨文被发现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经过大规模的挖掘,加之其他各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十几万片,载有4500多字,其中已经识别的有2500多字。这些文字中除象形字之外,还有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也占到约27%的比例,可见甲骨文已是发展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献是研究中国上古时期特别是商代的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字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由此也形成了专门的“甲骨学”,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等知名学者都是甲骨学研究的大家。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