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中医推拿术

  中医推拿术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按跷”、“导引”、“案扤”、“摩消”等,是依据中医理论对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有时也配合某些肢体活动以恢复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推拿按摩属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关于推拿按摩的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虽然该书已经失传,但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黄帝内经》一书中记录了许多关于推拿的内容。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最先提出“膏摩”疗法,即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运用特定手法进行抚摩擦揉。这就将推拿按摩与药剂应用结合在了一起,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使推拿方法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对膏摩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而陶弘景则在《养性延命录》中阐发了啄齿、熨眼、按目、牵耳、梳头、摩面、擦身等成套的推拿按摩动作。隋唐时期,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至明代,按摩成为13个医学科目之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一时期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产生了《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专著。“推拿”这一名称也是得于此时。清代虽然未在太医院设按摩或推拿科,但没有影响这一疗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应用。乾隆年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医宗金鉴》中对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疾病做了系统的总结,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确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这标志着古代中医推拿术发展的最后成就。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