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又名崇本抑末政策,为法家首倡,儒家倡导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朝历代一直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是立国的基础。因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政策。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汉朝继承了这一政策,又加以发展。重农的表现为,奖励耕作,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甚至允许“入粟拜爵”。抑商的具体表现为:第一,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第二,不许商人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就要没入官府;第三,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做官;第四,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第五,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征收算缗钱,对商人征收资产税,结果导致很多商人破产。这些政策对打击商人囤积居奇、保障农民利益、恢复社会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汉朝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影响深远,一直持续到清末。重农抑商政策对巩固新兴封建财政制度和发展社会经济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致使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缓慢。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