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时代
1749年8月28日中午,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当教堂的钟声敲响12下的时候,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德意志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歌德。钟声似乎在为这位巨人的降生而高歌。不可思议的是,83年后的1832年3月22日,当歌德在魏玛去世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同样敲响了12下,这一切的巧合似乎都宣示着这位大文学家的与众不同。
歌德走上文学的道路并不是偶然的,他的家族就是文化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家顾问,曾经获得过法学博士学位,他的母亲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千金。同样的门第,同样的爱好,让这对伉俪恩爱有加。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父母优秀的基因,歌德在童年时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8岁的他能将拉丁文练习题翻译成德文,并且已经开始学习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希伯来语,语言的天赋表露无遗。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歌德的父亲也在为儿子规划未来,他不愿意让儿子当个靠码字赚钱的墨客,而是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学习法律,踏入政坛。1765年8月,无奈的歌德屈从于父亲的压力,来到莱比锡学习法律。5年之后,学业有成的他前往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业。凭借着聪明和勤奋,歌德很快就获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满足了父亲的愿望。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