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顶峰
按说以纳粹党在选民中如日中天的势头,拿下总统宝座应该不成问题。可兴登堡还是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力压希特勒,成功连任。看到兴登堡总是挡自己的路,一些纳粹党头目就暗中动员冲锋队,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冲锋队的小动作很快被政府察觉,兴登堡当即签署了取缔冲锋队的命令。对啤酒馆暴动心有余悸的希特勒看着兴登堡背后跃跃欲试的国防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但冲锋队还是牢牢地控制在纳粹党的手中。就在此时,德国政坛波澜丛生,几届内阁纷纷倒台,这让兴登堡伤透了脑筋。这时,18家在幕后操纵德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财阀联名给兴登堡写了一封信,要求让希特勒组织内阁。无奈之下,84岁的兴登堡只好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国家总理,纳粹党初步掌握了国家政权。
希特勒对这个任命并不满意,他的内阁中只有3名纳粹党党员,而且他的副总理冯·巴本还和兴登堡关系密切,这种尴尬的身份显然不是他想要的。就在希特勒苦思该如何掌握更大的权力时,一场早有预谋的纵火案帮了他的忙。1933年2月27日,柏林帝国大厦燃起了大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冲锋队“恰巧”在现场逮捕了纵火犯。随后,希特勒对外宣布,这名纵火犯是荷兰籍的“共产党人”,这是左翼力量“暴动”的信号。在兴登堡的支持下,政府出台了《保护人民和国家法》,盖世太保倾巢出动,抓捕了2.5万人,其中4000多人为共产党员,其他人则是对纳粹党不满的人士。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希特勒下令重新选举,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增加到288席。3月23日,被纳粹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授权法案》。按照这个法案,希特勒有权违反宪法,有权制定法律而无须经过国会同意,这样一来,国会就成了摆设,希特勒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独裁者,魏玛共和国也在这个时刻寿终正寝。
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检阅他那支臭名昭著的冲锋队。
希特勒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来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1933年3月31日,公布了《各邦与帝国一体化法令》,结束了德国各邦的自治权力;7月,公布了禁止组织新政党的法令,纳粹党成了德国国内唯一合法的政党,非纳粹党人士被迫退出内阁。此后,希特勒还在1933年6月30日清洗了和自己貌合神离的冲锋队,冲锋队的高级头目被一一清除,这让对冲锋队一直耿耿于怀的国防军喜出望外,他们也开始向希特勒靠拢。1934年8月1日,总统兴登堡病逝,纳粹党的最后一块“心病”也去掉了。希特勒兼任了德国总统,他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了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统帅的权力,可以无限期地连任,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或人物能阻止希特勒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独裁者了。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