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皇Innocent第三之得势
Henry第六卒后,德国即“变为四面受风鞭策之海”。国内如此之纷扰,如此之破裂,抑若无再恢复和平及秩序之望。Henry第六之弟Philip最初以摄政王自居,然不久被选为罗马人之王后,遂以皇帝自待。不料Cologne之大主教召集大会另选Henry the Lion之子Brunswick之Otto为德国王。
昔日Guelf族与Hohenstaufen族之争端,因之重启。二王均求助于教皇Innocent第三,教皇亦公然以仲裁人自命。Otto对于教皇极愿让步;同时教皇亦虑Hohenstaufen族势力之复盛,乃于一二○一年承认Otto为德国王。Otto致函教皇曰:“吾之王位如无尔手之援助者,早已化为尘土矣。”
德国内乱继起,势难收拾,Otto亦渐失国人之望。不意其劲敌Philip于一二○八年被人所刺而死。教皇乃下令德国之主教及诸侯之不援助Otto者,则逐之于教会之外。次年Otto赴罗马城行加冕礼,然因其俨然以意大利之皇帝自居,极为教皇所不喜,盖彼竟有入侵Sicily王国之举也。其时Sicily王为Henry第六之子Frederick其人。
Innocent第三至是忽不承认Otto为皇帝,宣言彼实受Otto之欺。教皇决意以Frederick为皇帝,唯预防其为危险之敌人。当Frederick于一二一二年被选为王时,凡教皇所要求者,无不满口应允。
教皇一面指导帝国之政务,一面并表示其权力于其他各国,而在英国尤著。先是一二○五年Canterbury之修道士不与英国王John商议,擅举其住持为大主教。新选之主教急赴罗马城求教皇之承认。同时英国王强迫修道士另选其财政大臣充之。教皇Innocent第三竟均不承认,并召Canterbury修道士之代表令其另选Stephen Langton为大主教。英国王John怒甚,尽逐Canterbury之修道士于国外,Innocent第三乃下令英国教士一律闭其教堂之门,停止教堂职务,驱逐英国王于教会之外。并谓英国王如不俯首听命者,将夺其王位以予法国之Philip Augustus。法国王Philip乃急召募军队为征服英国之备,英国王惧,于一二一三年屈服于教皇。甚至将英国交予教皇,再受之为教皇之封土,英国王至是遂为教皇之诸侯。同时英国王并允每年入贡于教皇。
Innocent第三至是可谓已达其目的。皇帝Frederick本为教皇所拥戴者,而以其Sicily王之地位而论,则为教皇之诸侯,英国王亦然。教皇不但主张而且维持其干涉欧洲诸国内政之权利。一二一五年在罗马城Lateran宫中开第四次国际大会。主教、住持及君主诸侯与城市代表之赴会者以百计。议决之案类皆关于改革教会排除异端者。并承认Frederick第二之被选为皇帝,再驱逐Otto于教会之外。 中古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