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三百零二(各怀鬼胎)
这时,齐聿突然想到在齐州遇到的朝廷火山令,火山令中有小圣人介入,一般的门派弟子,在小圣眼中,不过蝼蚁,就算那些大门派的弟子与其交手,若是单打独斗,也决不敌手。
齐聿看向柳淑美,问道:“柳少宫主可知道圣人能够一剑破万甲?如今赶赴扶桑,朝廷火山令有小圣人坐镇,我们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能有几成把握?”
商量好以后,齐聿等人告别了李敬业、骆宾王后,便离开了扬州城,沿着来时的路一路返回。
柳淑美笑道:“齐公子怕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齐聿好奇道:“柳少宫主的意思?”
柳淑美道:“中土三十六策中的第三计,有一策叫借刀杀人,而我说所的鹬蚌相争,就是借其他百越四大门派的手,与那些中土各大门派相争。据我所知,此次扶桑之行,其他四大门派的重要人物都会去,包括一些道行堪比中土大门派小圣人的护法。我想那些中土名门正派的小圣人,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闻言,齐聿等人这才算安心,心道原来此次前去扶桑的大人物如此之多,由此看来他们自己的势力才有多么渺小。
随后,众人决定,天黑之前,柳淑美等一些前去扶桑的人准备好之后,在瓜洲会和,然后披星戴月,连夜赶赴扶桑。
打定好主意后,齐聿等人告别了李敬业骆宾王等人。
一路上,众人沿着平川而行。
这时,齐聿想到方才在匡扶府时李敬业邀请结盟时,自己犹豫不决,倒是仓央穆嘉给自己拿定了主意。不过让齐聿疑惑的是仓央穆嘉是关陇北苍的人员,先不说其没有经过小凉王的同意,便擅自做决定,就仓央穆嘉让自己同意与山东豪强结盟,齐聿便有些疑惑。
路上,齐聿好奇道:“穆嘉大师,方才在凉亭内你为何要让我与他们结盟?”
仓央穆嘉笑道:“都督心里的疑惑贫僧知道,先不说两大势力结盟有没有经过关陇人员决定,目今我们所在的地盘乃是李敬业的地域,与他们结盟就等于与虎谋皮。”
“既然大师知道,那为何还要与他们结盟?”白夜行不解道。
“而且李敬业以三公子的信邀请聿哥,让我着实好奇,三公子如今身在房陵,而且无权无势,他们为何要帮助三公子?”孟魂道。
齐聿看向二人,道:“这个问题方才在匡扶府时我便想过了,李敬业之所以会拿出显弟的书信,无非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得到关陇兵马相助,目今扬州城兵马不过两万,一旦起事了,有再多的豪强相助,再新增加个五六万兵马已经算多的了,而且新增的兵马都是散兵,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与朝廷的兵马对抗,必败无疑,而关陇的兵马底蕴就不同了,就单单说凉州一州,兵马数万,而且都是精兵良将,若是得到关陇兵马相助,又会是另一种局势了。其二,便是借口,自古以来,凡是出兵,都要有说服百姓的理由,这样才会出师有名,三国时,曹操出兵攻打袁绍,那是有刘协的旨意,如此一来出师有名,再加上曹操精兵良将,谋士众多,如此一来,讨伐袁绍,必胜之。”
“难怪李敬业要一心邀请聿哥你,原来心里早就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白夜行咒骂道:“真他娘的果然不是好东西。”
听到白夜行咒骂,齐聿无奈笑笑,道:“不过现在考虑的不应该是这件事情,而是与柳淑美等灵妖宫的人物一同前往,这里是李敬业的地盘,那些灵妖宫的人物不得不防。”
……
另一侧,匡扶府内,李敬业书房内,一杆人物坐在两侧议事,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敬业、骆宾王、李敬裘、柳淑美等人。
李敬业看向众人,轻声道:“真没想到,齐聿如此爽快便答应了结盟。”
“这一切还要归公与老骆,要不是老骆在长安城时便与他相识,也不见得他能来扬州城。”薛仲璋道。
骆宾王摇摇头,道:“一面之缘,虽一见如故,但是关系还没有达到那一步,不然在凉亭中,齐聿也不会犹豫不决,倒是那个仓央穆嘉的僧人,他是关陇北苍人员,心思重的很拿。”
李敬业道:“此人心思缜密,的确难以琢磨。”
“不过你觉得齐聿这个人如何?”骆宾王问道。
李敬业笑道:“少年英雄是少年英雄,不过做事不太果断,而且思考事情太多,容易优柔寡断,只能说明他还是太年轻了。”
闻言,众人相互对视,自笑不语。
这时,薛仲璋看向李敬业和柳淑美,问道:“目今柳少宫主与齐聿等人同行,我们该如何打算?”
李敬业闻言沉思了一会,看向柳淑美,道:“齐聿虽说年少,但是其心思难以揣测,还要防备一下,不过他身边也有不少的奇人异士,所以更加要防备那些奇人异士,特别是那三个僧人。”
柳淑美点点头,随后看向其身后站着的四名属下,问道:“风前辈,今日大明寺后山,你们与那两名和尚交手,感觉如何?”
柳淑美身后,那名被柳淑美称之为风前辈中年人站出来,道:“我与火、雷、尘三人与他二人过招,并没有讨到便宜,而且那名仓央穆嘉还没出手。以属下之见,单单是齐聿身边的那三名僧人,怕是佛家道行已经有半只脚步入小圣佛的门凯了。”
柳淑美“嗯”声点头,随后看向风道:“你现在下去通知一声,让分宫宫主甘宫主还有楚宫主随我们一同前往,不过要让她二人隐藏在暗处。”
“遵命!”
言落,风便退出了书房。
李敬业看着风前辈退去,突然眼中露出一股强大的杀意,冷声道:“柳少宫主,道书问世非同小可,而且对于我们来说格外的重要,若是当时齐聿他们夺得,那就将他们全部抹除。还有就是防备,决不能让朝廷的火山令得到,若是被他们得到,后患无穷,所以得不到,到时候就毁了道书!有灵妖宫的两位宫主坐镇,到不到道书,毁了道书的实力还是有的吧?”
李敬业行事,可谓是心狠手辣!
柳淑美听了,眼中露出寒光,不过顷刻之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随后笑道:“那是当然。”
“报,人马车辆以准备齐全!”就在此刻,书房外有侍卫禀报。
……
待到日落西山,瓜洲镇的渡口,几艘大船停泊在渡头,待到天上出现星辰之时,柳淑美带的队伍才抵达瓜洲,而后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船只,沿着大河朝着东海扶桑进发。
越是朝着东边行去,天色不知为何,有些见光,只见东方天际有着点点白云。
《梁书·诸夷伷扶桑国》曰:“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在东土大唐帝国凡夫俗子眼中,扶桑,是一个神话般虚无缥缈的地域,而大多数的凡人,只听说扶桑也只是一颗神话般的通天树,甚至还都是在典籍里所看到的。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朝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日出,下浴于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朝陶潜《闲情赋》曰:“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
“皆载于乌”与“禺谷”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
《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传闻夸父是太阳崇拜之神,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图腾,。还有之所“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