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二十九(上州职位)
钱塘县,会昌四年十一月升。
越州会稽县,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诸暨、剡县,并大历十二年二月九日升。
婺州金华县,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东阳县、永康县,大历十二年正月一日升。
湖州乌程县,大历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升。
长城县,会昌四年十一月升。
衢州信安县,大历十二年正月七日升。
台州临海县,会昌四年十一月升。
鄂州江夏县,贞元十一年九月升。
洪州高安县,会昌四年十一月升。
潭州长沙县,同上年月升。
新升紧县、越州萧山县,大历十二年正月升。
湖州安吉县,会昌四年十二月升。
信州上饶县、杭州盐官县,并同上年月升。
衢州龙邱县,大历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升。
婺州兰溪县,同上年月升。
海盐县,会昌四年十二月升。
宣州南陵、溧阳、当涂县,天宝十载二月二十五日升。
宁国县,会昌四年十二月升。
歙州歙县,池州秋浦县。
俱同上年月升、鄂州武昌、永兴等县,贞元二年九月升。
洪州建昌,大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升。
潭州长沙县、湘乡、湘潭、衡阳等县、大历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升。
吉州庐陵县,会昌四年十二月升。
新升上县、鄂州唐年、蒲圻等县,并元和六年九月升。
岳州巴陵县、同上年月升。
华容县,大历六年九月升。
澧州石门县,元和六年九月升。
潭州益阳县,贞元十二年二月升。
衡州衡山、耒阳县、大历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升。
洪州武宁、新吴县,元和六年九月升。
辰州沅陵、溆浦、大乡等县,大历四年六月升。
江州彭泽县,元和六年九月升。
郴州平阳县、虔州信丰、南康县、袁州萍乡县、杭州新城县、抚州南丰县,已上俱同年月升。
睦州分水县,大历六年六月升。
歙州婺源县、黟县,并元和六年九月升。
新升中县、洪州分宁县、贞元十五年二月,改分宁为武宁县。
剑南道,新升都督府。
遂州,大历二年二月升为中都督。
昌州,大历十三年六月升。
新升紧州、梓州,会昌四年五月升。
新升望县、益州成都、蜀县、郫县、新繁等县,并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蜀州晋原、青城县、同上年月日升、唐兴、新津县,贞元十年十一月升。
彭州九龙、道江县,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升。
唐昌县,贞元十年十二月升。
汉州雒县,开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什邡县,贞元二年十二月升。
新升紧县、彭州蒙阳县、汉州德阳、绵竹县、眉州通义、彭山县、嘉州龙游县、邛州临邛县,已上并贞元五年十二月升。
新升上县、嘉州夹江、峨嵋县、邛州依政县、陵州籍县,并贞元十年十二月升。
阆州南部县、奉国县,永泰元年十月升。
绵州罗江县、元和六年九月升。
岭南道新升都督府。
峰州、驩州,并贞元七年四月二十日升。
新升上州、建州、泉州,元和六年五月升。
新升望县、福州闽县、贞元元年四月升。广州南海县、会昌四年十月升。
新升紧县、泉州南安县、贞元七年四月升。
黔州彭水县,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升。
容州晋宁县,同上年月日升。
福州福唐、长乐县、连江、侯官县,贞元二年四月升。
泉州晋江、莆田县、建州建阳县,并元和六年六月升。
巫州龙标县,大历六年五月升。
新升中县、容州北流县,贞元七年四月升。
梧州苍梧县,大历九年七月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重名之地。
(江南道) 湖州: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山南道) 湖州:武德四年,于湖阳县置湖州,领湖阳、上马二县,贞观元年,废湖州,省上马,以湖阳属唐州。
(江南道) 严州:桐庐 武德四年,于县置严州,领桐庐、分水、建德三县,七年,废州及分水、建德二县,以桐庐属睦州。
(淮南道) 严州:宿松 武德四年,置严州,领宿松一县,七年,废智州,以望江来属,八年,废严州,二县来属舒州。
(江南道) 姚州:余姚,隋废。武德四年,复置,仍置姚州,七年,州废,县属越州。
(剑南道) 姚州:武德四年置,在姚府旧城北百余步,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故置姚州。
(江南道) 台州: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
(剑南道) 台州:贞观六年,处党项置西沧州。八年,改为台州,后复故名。
贞观元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唐帝国共设三百六十州(府),下辖一千五百多县。
关内道: 京师(注: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
、 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
河南道: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 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
河东道: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怀州、卫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贝州、洛州、磁州、邢州、赵州、冀州、深州、沧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妫州、平州、顺州、归顺州、营州、燕州、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宾州、师州、鲜州、带州、黎州、沃州、 昌州、归义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凛州、安东都护府。
山南道: 襄州 、兴元府、兴州、凤州、利州、通州、洋州、泽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开州、渠州、渝州、邓州、唐州、均州、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复州、江陵府、硖州、归州、夔州、万州、忠州
淮南道:扬州、楚州、和州、濠州、寿州、光州、蕲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信州、睦州、歙州、处州、温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抚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连州、黔州、 辰州、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费州、南州、溪州、溱州、珍州、珜州。
陇右道:鄯州,秦州、成州、渭州、兰州、临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叠州、 宕州、凉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剑南道: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锦州、剑州、梓州、阆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资州、荣州、简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泸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彻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龙州、当州、悉州、恭州、保州、真州、霸州、柘州。
在高祖李渊建立唐帝国时,将唐帝国为州、县二级制,到后来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时期,演变为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还出现了特殊的级制护府。
所谓州,目今唐帝国有三百六十五州,州(郡)行政长官为刺史(都督、太守),其下属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
属下上佐,指的则是长史、司马,但是没有具体职责事物,主要辅佐刺史处理州中事务。
上佐下为判司,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与朝廷的六部相对应,具体分管州中官吏的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务。
判司下为录事参军,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的御史台与尚书左右丞的职责。
除此之外,三百六十五州的各级官员还有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等,分别负责学校、医药与市场交易。
当然在中土江湖门派分为三道九流,三六九等,在唐帝国的三百六十五也是如此,每个州按照人口、大小的不同,分为上州、中州、下州。上中下州因为事务轻烦不一,设置的官员就有些不同。
上州设置官职有刺史一人,從三品,職同牧尹;別駕一人,從四品下。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加使持節,丞曰別駕。十年,改雍州別駕曰長史。高宗即位,改別駕皆為長史。上元二年,諸州復置別駕,以諸王子為之。永隆元年省,永淳元年復置。景雲二年,始參用庶姓。天寶元年,改刺史曰太守。八載,諸郡廢別駕,下郡置長史一員。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