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七十九(则天门上齐聿等待时机)
惊天笑道:“那是西海玄琼宫的真人,一侧是洛阳城唐僧寺的普光圣僧。”
齐聿故作姿态,好奇道:“你认识密宗唐僧寺的人?”
惊天摇摇头,道:“当然认识,只不过他们不认识鄙人罢了,他们的威名中土可没有几个人不晓知,我随大人去唐僧寺请香的时候,曾经见过普光圣僧,大人倒与他们认识。”
众人说话间,则天门下从东城郭到西城郭下的宴台上所有的宴席位都已经满座。
就连龙席以及凤席并排的李唐皇氏席位,也已经人满济济,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鄱阳郡王、镇国太平公主李令月等……唯独不见的是目今被贬去房陵的庐陵王李显!
不过要说这个鄱阳郡王,他对武媚娘可是恨之入骨,其母亲萧淑妃就是惨死武媚娘之手,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可惜其母萧淑妃遭武则天杀害后,他也被贬任申州刺史。乾封初年,先皇李治下令,以李素节长年患病为由,不再召唤他进京朝见。
李素节因此知道武媚娘猜忌他,于是作《忠孝论》来表明心中想法,但这却引起武媚娘对他更加愤怒,将他降封鄱阳郡王,安置袁州,如今武媚娘为可铲除一切障碍,将她遭禁锢终身,迁到岳州安置,若不是金凤盛宴,武媚娘下旨,他怕是连来都不敢来。
官品越高,靠近居中上方的龙椅凤椅的宴席位就越近,齐聿四处张望巡视了一眼,靠近左侧一排,基本上都是大员武官,有都督王方翼、御林军大将军乘务挺、天策上将军李敬国、护国公秦怀玉、卫国公李德謇、卢国公程处嗣。
相比之下,赫连成御、李孝逸、丘神绩、黑齿常之、李多祚、王孝杰、陈世杰、张虔勖、谢瑶环这些人倒是成了小儿,被这些都督,国公,以及上将军所压制,而没能临近天后与皇帝的宴席位跟前。毕竟他们虽说大多都是天后身边的红人,但是与一些爵位显赫的国公大将军相比,还是被压一头。
毕竟有都督王方翼、御林军大将军乘务挺、天策上将军李敬国、护国公秦怀玉、卫国公李德謇、卢国公程处嗣都是爵位显赫之人,随便站出来的那么一位,天后与皇帝李旦都要礼让三分!
在唐帝国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这些人国公的爵位,比李唐亲王的爵位还要高一等。
比如卫国公李德謇,其是京兆三原人,乃是太宗时期卫国公李药师李靖之子;卢国公程处嗣,乃是太宗时期卢国公程咬金之子;护国公秦怀玉乃是太宗时期护国开国功臣秦叔宝的子祠。
除此之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代,几乎都是子承父爵。
不仅是他们这些人,都督王方翼、御林军统领乘务挺,那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不过可惜的是乐城郡公兼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的刘仁轨,由于年迈,留在长安城安享晚年,没有亲自来东都洛阳城赴宴,其二子刘滔、刘濬,倒是赶赴东都洛阳,前来赴宴了。
除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代,前来赴宴之外,还有一个在唐帝国更加神秘且强大的组织统领,也前来赴宴了,他就是天策上将军李敬国。
据传闻,如今的天策府上将军李敬国是天策府的第三任上将军,武艺超群,一人足以抵过十万大军。可以如今上了年纪,打起仗来,走不动路了。前几个月,突厥人犯我大唐帝国塞北边疆,天策府上将军上奏带兵远征,却被天后武媚娘驳回了。
说到天策的前两人上将军,那绝对是如天神下凡般的人物;第二任是李敬国的父亲李锦江,而第一任,就是万王之王的天可汗,太宗李世民!
想当年,高祖李渊打天下时,命其第二子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军,并在武德四年建立天策府。
当时天可汗李世民不过是个小小的秦王,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被封为天策上将后在洛阳所建的府邸。
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武德四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
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组织,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
唐帝国以及周边国家部落为之胆寒的是,当时的天策府成员都是后来太宗李世民成为天可汗之前,名扬天下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人。
这些人无疑不是那个时代的枭雄?
天策上将:李世民,正第一品,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天策府长史:唐俭,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杜如晦,从第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上将军咨祭酒:苏世长、窦师纶,正第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天策府主簿:李玄道、虞世南从第五品下,二人,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记室参军事:薛收、薛元敬,从第五品下,二人,负责公文(书、疏、表、启)往来,负责发出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诸曹参军事:正第六品下,每曹二人,共十二人,分别为:功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官员请假、出差、礼仪、医药、选拔、考课、工资、福利、铺设等事。
仓曹参军事二人,李守素掌管府中库、食堂、厨房、和官碟“过所”的发放等事。
兵曹参军事二人,杜淹、魏伦掌管府中士兵名册、考勤。
骑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牲畜畜牧。
铠曹参军事二人,褚亮、韦元整掌管府中兵器。
士曹参军事二人,戴胄、阎立德掌管府中建造和处罚府中士兵。
天策府参军事:薛元敬、蔡允恭、颜相时、李桐客,掌管出差及其他检校之事。
天策府典签:苏勖、窦师纶,协助掌管传达教命、导引宾客之事。
天策府录事:裴怀节正第九品上,协助掌管书疏表启,传达、执行教命。
从正一品到九品,每个人都是名留后世的人物。
这些人都是随天可汗打江山的人物,与他们比起来,在场后世之人,有几人可与他们论功过?
则天门宴会席位将满,紧接着,再次传来赞唱:“天后有旨,暄各国使臣入宴!”
话音落下,放眼朝着远处望去,只见远处里坊与则天门前广场交连的街道,又走出来几十名身穿华服的人物。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的身高马大,有的眼目异色,有的皮肤异色,他们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大摇大摆。
鲜卑吐谷浑族,高昌,狮子国、靺鞨诸部、室韦,契丹,高句丽,新罗、百济、铁勒,吐蕃、天竺、南诏、西域康国等……
这十几位人群众,有一位正是孟魂!
看到孟魂的那一刻,齐聿眼神凝重,低声凑到裴炎耳旁说了一句:“大人,人到了。”
裴炎会意,脸上露出笑容,应了一声。
齐聿见他已经知道,心想既然既然孟魂已到,自己也是时候立来宴席,寻找一处位置,做好刺杀武媚娘的准备,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武媚娘还没有现身,让他有些猜不透这个老婆娘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大人,我先去后方寻找一处位置,一会行动,当机立断!”齐聿又道。
裴炎点点头,看了齐聿一眼,低声道:“切记,最好是你亲手杀了他。在场武将官员都是一方人物,若是被他们所斩杀。功劳可都落去他们手中了。”
“遵命!”
说完,齐聿便站起身朝着后方走去,穿过一张张宴席位,来到了最东侧的城郭下方。
此处有专门为官员离开宴台设的石台阶。
下了台阶,向偌大的宴台后方走去,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道路,道路宽度刚好是宴台距离距离楼门的宽度。齐聿走到则天门最中央的楼门前,此刻守门的将士都不在,随后他便走进了门洞,穿过几十米的门洞后,便是进了皇城区的另一片达官贵人住宿的府邸,而左侧刚好有一条石砌的楼梯,这楼梯直通则天门上方的二层高楼。
齐聿登上则天门后,发现站在楼门上以及城郭上站岗的将士都在遥望则天门下热闹的宴会场地。
齐聿压低了脚步声,绕过则天门两层门楼下的五六名将士,然后贴着墙壁来到了门楼左侧。左侧距离城郭有几十丈远,所以远处的将士根本不可能观察到这里。
齐聿前后左右观察了一遍,心想这里就是城郭上所有站岗将士的盲区了,于是乎脚尖轻轻一点,使用轻功快速飞上了五米高的门楼第一层。
门楼是两层塔形式,长约六米左右,宽则是十几米,门楼内摆放一张将桌,几张凳子,想来应该是看守城门的城门领办公之处。在这一层门口屋子内的左侧有专门登上第二层,也就是顶层的梯子,齐聿也懒得登梯子,直接飞了上去。
来到顶层门楼内部后,齐聿再次察看楼内情况,楼内堆积着大量的公文奏折,还有杂七杂八的五品,而楼内靠南侧则是一扇门,推开门后,是廊台。
齐聿来到廊台后,只见视线一下子明亮了起来,此处如同一座高塔,俯视着八十米下方的则天门广场,远处南里坊足足有几里地,尽收眼底。
广场上最中央的宴台红毯两侧,黑压压的尽是前来赴宴的文武百官、江湖人士、国外使者。
高出虽不胜寒,却也依旧抵挡不住下方广场上上万人的吵杂之声。
“此处刚好俯视整个洛阳城南门广场,正是一处便于侦查绝佳之处,若是一会武媚娘出现,我正好可以御剑飞下,自长虹贯日之势,将她斩与剑下!”齐聿俯视着下方广场北侧居中上方宴席位。
……
半刻钟过去后,时间已经接近午时日中
终于,五轮公公,每组两人,每十息都会拍着手经过,则天门内小跑而出。
随着五轮公公的到来,则天门广场,上万人逐渐停止了交头接耳,整个广场内的气氛都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天后,陛下,妃驾到!”
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四,直至声音响彻整个则天门下的广场。
紧接着敲锣打鼓,吹喇叭声则天门门洞内传来,放眼望去,一队约有二百来人的队伍,正在缓缓绕过宴台,朝着东侧宴台下的石阶路行去。
有二十来个太监,喘吁吁跑来拍手儿。
这些太监都会意,各按方向站立。
广场上,无论是最前侧区域的一品大员,还是中间的江湖人士,以及外国来使,都立刻站起身来,朝着那远处二十来位太监列队的方向看去,气氛严肃且静悄悄的。
忽见八个侍卫骑马缓缓而来,至东侧石阶前下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面北南站立。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