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十四(逍遥谷游仙门)

剑歌 映月 6244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十四(逍遥谷游仙门)

  江湖中人传言,李木子以茶道成小圣,在江湖中踏入圣人的行列。

  其遍尝大千世界东部九州各地的名茶,并且自己自创有以茶修道的《六品》。

  在他的家乡,十之八九的人都已他为骄傲,所以在竟陵许多的人都颇为爱品尝茶,以茶为道。

  于是当地便有了:“要说茶,当数木子,一品叶、二品水、三品茶、四品味、五品气、六品道。”之传奇佳话。

  李木子一生颇为富有传奇色彩。

  相传他是个书香世家的公子,他六岁的时候家道中落,当时其年龄尚小,四处流浪,成为了浪人。

  后来他被竟陵龙盖寺主持僧人空蓊大师看中,招进了龙盖寺中。

  然后取得法号“木子”。

  龙盖寺寺,建于东汉时期,因在竟陵西湖中的龙盖山上,所以命名:龙盖寺。

  四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加之山上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点缀,百鸟争鸣,是一个湖山秀雅胜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龙盖寺的成名,开始于晋代支公。

  支公名遁,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为晋代高僧,精通佛典,是般若学的六大家之一,所以小圣人李木子不仅在茶道上成为了圣人,在佛道上,也有一些造化。

  支公少年的时候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独畅;二十五时便入道,五十三岁时圆寂于洛阳。

  支公是晋代时佛教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与王右军等为文学之交,曾参与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

  以后遍游名山大川,至竟陵、极爱西湖风景,遂驻锡龙盖寺中。其性喜养马、是爱马之神骏,每日的清晨都出寺朝着佛寺东部行去,牧马于数里之外,到了傍晚则牵马由寺西而归;因而留下了东西两条走马岭的遗迹。

  当地农民皆以採茶以业,所以当地人颇为爱品尝茶,而目今的龙盖寺主持禅师空蓊就是其中之一。

  以茶出名的竟陵常年以来,来此处买茶叶、茶具的商人比较繁多,所以当地的村民都比较富有。

  而且当地的村民百姓极为敬重佛家,所以龙盖寺内也由此大加兴建殿、堂,祠、坊、亭、台、楼、阁,而日夜香烟缥缈,烛火辉煌。

  木子被空蓊禅师收留,在龙盖寺不但学得了佛家的各种经典佛道,还学会了烹茶事务。

  唐帝国自太宗李世民以来,茶风极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僧道等均以尚茶为荣,对品茶十分讲究,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品饮的行家文人雅士。

  竟陵龙盖寺和尚主持空蓊名善于品茶,他不但能辨别所喝是什么茶,沏茶用的是何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

  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空蓊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

  而茶圣李木子便是跟随主持空蓊修行的道行。从此领悟到《六品》茶道,成为当今九州江湖的小圣人。

  ……

  听到贾商人的叙说,众人这才晓知。

  二楼,狄仁杰的出场劝解,让金吾卫统领赫连成御与齐风暂时化解了矛盾,而赫连成御只是冷哼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狄仁杰伸手请李木子入座,而后咳嗽两声,看向众人,介绍道:“这是乃是江湖以及帝国赫赫有名的茶圣‘李木子真人’,天后从逍遥谷游仙门请来的得道圣人。”

  “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在场百官拱手笑道。

  二楼在坐的百官都是朝廷人,有的官员很少接触江湖中人,所以没有听过这号人物。

  不过当狄仁杰道出“逍遥谷游仙门”,众人才算知晓。

  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永隆元年的时候,高宗极为崇慕道士,调露二年二月十八日,高宗赠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谥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

  亲临嵩山隐士田游岩之居。

  后来王不莽的师傅,刘合道真人,也是同他们那些真人一样,都是被高宗请入皇宫,淬炼丹药。

  调露二年二月十八日,谒嵩阳观及启母庙,命立碑。

  访逍遥谷道士潘师正之居。

  道士王远知,一作"远智",字广德。祖籍琅琊临沂,后徙扬州琅邪人,初入茅山,师传得道高人陶弘景,得其道法,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曾入陈、隋之宫讲论道学。

  其祖景贤为梁江州刺史,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

  王知远少年时聪敏睿智,博综群书,弱冠师事宗道先生臧矜。

  南朝陈宣帝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

  隋开皇十二年,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的时候,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见,王知远才出山谷,旋复还归。

  大业七年隋朝换新圣人,炀帝杨广遣崔凤举迎请,见于涿郡之临朔宫,炀帝亲执弟子礼,请教神仙之事。

  后于京师洛阳置玉清玄坛以居之。

  后来隋朝五征战高丽,导致隋朝灭亡,唐高祖又以其曾密告符命,授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

  武德中,唐太宗为秦王时,与房玄龄微服谒之,从其受三洞法。

  太宗即位后将加重用,远知固请归山。太宗李世民曾降诏书云:"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

  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近览来奏,请归还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乃诏洛州资给人船,并施法服。

  贞观九年又于茅山为其造太平,并度道士二十七人,观未毕,即逝世。

  所以说逍遥谷的地位,在唐帝国颇为崇高。

  从唐太宗登极,欲加重位,远知固请归山便能看出。

  贞观九年,太宗敕润州府为之置太受观于茅山,远知度道士二十七人。

  同年座,终年一百二十六。

  永徽中补太学生,罢归,入太白山,与其母及妻子皆有方外之志,同栖止于山水之间二十余年,游岩后入箕山,居许由庙之东,自号“许由东邻”。

  高宗频诏,游岩不出。

  后来高宗至嵩山,遣人问候其母,赐药物絮帛,又亲临其家,拜游岩崇文馆学士。

  后营建奉天宫,游岩旧宅居宫之侧,高宗特令免毁其居,并亲题额曰:“隐士田游岩宅”,悬于门榜。

  潘师正,隋大业中度为道士,师事王远知,尽得其道门隐诀道术。

  居逍遥谷二十余年,食松叶饮水,清净寡欲。

  调露二年,高宗访其居,甚尊崇,太子皇子等一杆皇室之人皆拜之。

  诏于所居造崇唐观,又于岭上为之另造精思观。

  及营奉天宫,特令面向逍遥谷开一门,号“游仙门”,北面开一门,号“寻真门”,皆为师正立名。

  时太常奏新编乐曲,高宗令更改曲名为“祈仙、望仙、翘仙”,以表仰慕之情。又赠诗数十首。

  师正永淳元年卒,终年九十八,高宗、武媚娘仍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赐谥曰体玄先生。

  目今武媚娘当政,想招揽江湖人士,第一想到的就是逍遥谷游仙门。

  当年茶圣离开龙盖寺后,便是隐居在逍遥谷,这次武媚娘亲自下旨召见,逍遥谷的小圣李木子自是当亲自驾临东都洛阳,面见天后。

  文武百官听闻是天后请来的江湖圣人,皆是微微一惊,随后与其开始套起近乎来。

  而后,一楼正中央的舞台,相继歌舞升平起来。

  一场凤鸣楼宴会,就这样持续了三个时辰才结束。

  站在凤鸣楼的门前,齐聿望着沿着街道逐渐离去的大马车,不知是何心情。

  想到此前狄仁杰所说的会遇到想遇到的人,齐聿心中也已经有了底,看来狄仁杰所说的人就是齐风了。不过齐风出现在洛阳城,而且成为了裴炎的手下,的确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而且江湖小圣人李木子这样的大人物出现在洛阳城,让齐聿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要洛阳城最近要有大事发生?可是从目前他说看到的一些来说,却是如此的平静,难不成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今日发生的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就包括这凤鸣楼一位风尘花魁都会幻术,难不成要变天了?

  叹息声中,齐聿手持铁剑,随之消失在了街道人群中。既然目今在洛阳城遇到了齐风,也是冥冥之中注定,在整个唐帝国,也只有七宿兄弟会这一个安身之处了。

  回到客栈时天色已晚,齐聿决定休息一晚,明日出城到王大柱那里,然后由王大柱当做他的线人,去约见齐风。

  次日清晨,齐聿一大早便离开了客栈,朝着洛阳城外走去。

  来到叶青夫妇的住处时,妞妞正在双手按在一个大木车轮子中央的杆子上推着转圈,二柱与三柱则是在一旁叫好,只有大柱正在帮着院内的春梅做些家务。

  齐聿的到来让春梅和大柱停下了手中活儿。

  见二人停下手中活儿,齐聿上前拍了拍大柱的肩膀,随后目光放在春梅身上,笑道:“四个孩子没有你们惹麻烦吧?”

  春梅将手在腰前系着的围巾上擦了擦,笑道:“没有,自从这四个孩子来了,我的活儿倒是清闲了许多,而且我与相公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孩儿,几个孩子也让我们这儿多了一些氛围。”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