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三百二十七(门派汇聚二)

剑歌 映月 5466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三百二十七(门派汇聚二)

  “这位就是白师侄吧?”潘子墨笑着问道。

  白岩行礼道:“是。”

  潘子墨说道:“各大门派是分散而来,不能联合起来赶来的确是一大遗憾。方才听蜀山弟子与正一道弟子说,来时他们就受到凶兽九婴的袭击,弟子死伤不少,若是能够在登扶桑时兵出一处,也能公抗九婴了。”

  说着,潘子墨道:“如今我们也只能在此等候佳音了。”

  闻言,宋卿书等几人相互对视后,白岩看向潘子墨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

  山顶,齐聿等人看着下方的情况。

  当齐聿看到玄琼宫曾经与自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师兄师姐时,心中有些苦涩。张念生、慕容雪、关礼仪、琴知、白岩等人。

  当这些玄琼宫弟子到来后,齐聿眼神就变得沉重起来默不作声的看着下方众人。身后孟魂、白夜行、江厌离、蒋峰甚至仓央穆嘉、惠空、惠英阿史德鹘都好奇齐聿突然的沉默。

  “聿哥与他们都相识吗?”身后白夜行多嘴的问了一句。

  齐聿没有回答,而是身后站众人中的孟魂突然来了一句:“其中两位,我确信聿哥相识,因为我与聿哥第一次见面时,是在西海绿洲,当时聿哥就是与其中两位在一起。”

  “哎,你小子去绿洲干啥?”白夜行好奇道。

  孟魂嘿嘿笑道:“我这不是常年行走江湖,打听了玄琼宫是江湖第一大正派,所以想拜师学艺,只不过被拒之门外了。”

  说完,孟魂苦涩一笑,道:“说起来当时对聿哥倒是抱歉。”

  “为何?”众人好奇。

  “当时我被玄琼宫拒之门外,然后与聿哥在沙漠绿洲相遇,聿哥想要让我跟着他上山,我却对聿哥口出狂言。”孟魂无奈道。

  白夜行、江厌离与蒋峰三人闻言目瞪口呆,想当年齐聿没去西海时,从来没有对人礼贤下士过,更从来都没有人在齐聿面前口出狂言过。

  “你当时与聿哥说的何话?聿哥没有抽起袖子揍你?”江厌离盯着孟魂插嘴道。

  孟魂露出腼腆,笑道: “当时聿哥让我随他上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不想寄人篱下,又不想让人施舍可怜,所以对聿哥骂道是玄琼宫的人不识抬举。聿哥只是冷哼一声对我说抬举是要看人的,年少轻狂也要看清楚现实,起码你要有那种足以狂妄的资格。”

  当时我就骂道:“‘什么狗屁话’,然后还说聿哥与那三个狗男女都是玄琼宫的弟子,我早就看到了,你会为他们说话,也属正常,不过别太狗眼看人低了。”

  “说完后我便拎起酒壶转身朝着客栈走去,心里悲凉万分。”

  “聿哥冲着我喊道:‘你跟着我吧,跟着本公子,本公子带你上山’。”

  “我年轻气盛,兴致淡淡头也没回的说了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我孟魂才不需要你们怜悯。”

  说完后,白夜行、江厌离、蒋峰三人吹嘘不已,敢这样对聿哥说话,你倒是有种!

  山顶众人说话间,山下结界处随之而来的是火山令,火山令是由朝廷编制,此次前来扶桑也是由小圣人李木子坐镇,不过途径扶桑林时似乎也收到了凶手九婴的攻击,队伍人数减少了大半,当然也有可能是登扶桑时遭遇飙风,使得大半人命丧大海。

  火山令的队伍到来,虽说没有先前在海州时的气势了,略显狼狈,但是不少门派依旧拱手相迎。

  如今的李木子与队伍也没有当初在海州时的华贵服饰,如今身上都带着烧焦的痕迹。

  其他门派不知道,但是茅山与逍遥谷游仙门乃都是与朝廷有所瓜葛的门派,所以火山令到来,茅山与逍遥谷游仙门弟子以及长老自然拱手相会。

  说起茅山与逍遥谷,就不得不说起江湖上有名的大圣人潘师正,潘师正字子真,贝州宗城人,隋文帝开皇四年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祖父潘居常,曾担任北周的楚州刺史,父亲潘寞,曾任隋朝通州刺史。

  母亲鲁氏,明辨是非,能言善辩。潘师正刚刚出生的时候,周围出现奇异的光芒。邻居家的妇人能看骨相,说潘师正将来要么富贵,要么得道成仙。

  等到潘师正能说话的时候,教他《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统统都能读懂,并且说:“还有比这些书更经典的书吗?”

  母亲说:“那就只有《道德经》了。”于是便开始诵读《道德经》。

  母亲病危之时,对潘师正说:“死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到来,我自然就要离去,没有什么遗憾的。但是你年纪还小,我还是会牵挂你的。”

  潘师正哭着拉着母亲的手说:“如果上天把您从我身边夺去,我也不想活在这个世上了。”

  母亲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使自己受到伤害,也是你能尽的最大的孝道。你如果死了,就没有尽到应尽的孝道了。”

  潘师正扑倒在母亲身旁许久,说:“我不仅要坚强的活下去,还要辟谷学道,悟得道之真谛。”

  母亲用手抚摸他的头孤立他,不久母亲便去世了。安葬了母亲之后,在墓旁结庐而居,为母亲守墓,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

  隋炀帝大业年间,茅山道士刘爱道北上传道,见到了潘师正。

  二人见面,谈话十分投机。

  当面赞扬潘师正说:“三清道上奔驰的良马,除了你还有谁能够驾乘呢?”

  潘师正随即就要拜刘爱道为师,刘爱道没有立即荅应。当时茅山道士王远知被隋炀帝器重,经常召入内殿。

  刘爱道对潘师正说:“我不是不愿收你为徒,从内心里感到你很不错,但是,象你这样根器很厚的优秀人才,要成就大道,证得正果,非远知道长不可。”

  说罢,就带着潘师正起身前往洛阳。

  当刘爱道引见了风姿绰约的潘师正时,王远知顿感喜出望外,便对刘爱道说:“今日又有了潘仙子,这是我教的大圣事呵!”

  不久,王远知就度潘师正为道士,授他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兼受正一法与灵宝道法,潘师正精进神速,尽得三洞隐诀真传。

  炀帝大业末年,王远知预知隋朝国运将终,请辞谢洛阳,还复茅山。

  朝廷批准后,潘师正随同王远知回到茅山。他们渡过扬子江之时,潘师正喝了污秽的水,于是便闹肚子。

  潘师正梦见一个衣着光鲜靓丽的仙人,从天空降下,赐给他一粒白色的药丸,让他服下。潘师正醒来之后便痊愈了。

  到了茅山之后,修道没多久,潘师正就又受师王远知的命令,要在北方大力发展茅山宗,开拓茅山宗阵地。

  这一天,王远知把心愿告诉潘师正:“我原想把你留在身边,但中岳嵩阳观正是你施展才能、修真正道之处,你应立即前往,不容迟疑!”

  就这样,潘师正受师之命便携同刘爱道一起北上洛阳,进住中岳嵩阳观。二人在双泉顶住了二十多年,后来又在逍遥谷结庐而居。他们的饮食只有青松、溪水,其他食物一概不吃。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净化心灵,忘却俗世的一切。他们所修炼的道法,包括三清教法中太清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八。

  上元三年,高宗幸洛阳,在玄琼宫刘道合真人的介绍下召见潘师正,并请他制作佛书,潘师正以“道有所伸,贵有所屈,竟不屑命,对以无为”,却借口不解而推辞。

  高宗又问他在山中所需可代置于办,以表安慰,潘师正说:“茙松清泉,臣之所需,即不乏矣”。高宗深羡其志向高洁,于是不再强留,在潘师正修炼之所的附近修建了崇唐观和奉天宫。还亲笔题额,逍遥谷口立门为“仙游”,隆唐观后苑立门为“寻真”,这二门的名字,都是潘师正所起的。大门北边称作“寻真”。当时恰逢太常进献新的太乐曲目,唐高宗将曲目改名为“祈仙”、“望仙”、“翘仙”。

  调露元年,高宗狩猎嵩山,以车舆迎师正到嵩阳观相见,高宗恭礼迎见。面晤后,又亲自送潘师正回到逍遥谷。

  高宗看到潘师正处所中用麻绳编织的床腐朽破败,周围也没有生火烧柴的器具,只有两个大瓢,便问瓢是用来做什么的。

  潘师正回答:“我有青䭀饭,是曾经王远知用南方的蜡烛之火做的,吃了之后便可得道。”高宗回到京城,派人到江东做青䭀饭,赐给潘师正。

  每次高宗下诏慰问,潘师正都会让弟子回禀,不会亲自露面。但是高宗依然厚待与他,源源不断地送来法服、香烛、金帛。

  他对弟子说:“我本就是一个无用之人,但是皇上对我滥施恩德。

  作为道士,衣服都是皇上所赐,居所都是皇上派人修建的,大兴土木,破坏植被,惊扰动物,我真的是大罪人啊,必然会遭受上天的惩罚。你们这些年轻人学道,应该到深山老林之中,人迹罕至之处,才不会被世俗所牵绊。”

  高宗临幸洛阳,又召见潘师正,潘师正推辞不去,便住在天苑。等到潘师正要回山修炼的时候,高宗还写诗为他送行。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