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九十一(天子抛石)

剑歌 映月 6206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九十一(天子抛石)

  话说东都洛阳乾元殿政变后。

  李显几个月前便被武媚娘下旨,贬为庐陵王,流放房陵。

  李显虽被流放,但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

  于此同时,这个时期有武媚娘掌握帝国大权,唐帝国也逐渐鼎盛起来,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大千世界东部领先地位。

  武媚娘掌握大权后,一是觉得李显在朝廷中的党羽已经尽数被逮捕,所以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并且封他王爷爵位。

  所以李显在房陵的普通当地地域土皇帝一般。(《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赋中写道: “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

  李显的住所不但建筑豪华,所用奢侈,就连嫔妃们也仍然妖娆、雍容。这些浓郁的宫廷文化特色,让房陵地域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李显流放房陵时,所随人员三百多人,不只是嫔妃、子女,还有近臣、侍从,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

  这些人都是长期跟随李显的贴身人员,长期生活在宫廷氛围中,熟悉和掌握宫廷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最高端的宫廷文化。

  来到房陵后,他们通过与民间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广宫廷文化。民间则在向往中效仿宫廷生活、礼仪而接受宫廷文化,从而实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只不过李显一党派众多高官大臣,都没有跟随而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多半都被武媚娘斩杀。

  李显也因此精神不佳,浑浑噩噩起来。

  房陵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也是楚国的发源地之一。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大业二年为房陵郡。

  直至唐贞观十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房陵锣鼓歌遍布在千里房县的二十多个镇,三百多个村庄,尤其是在门古寺镇、桥上乡、上龛乡、九道乡等高山地区,流传的房陵锣鼓歌最为历史悠久。

  房陵出了名的是锣鼓歌,锣鼓歌的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房陵锣鼓歌包括阳锣鼓、阴锣鼓、喜庆锣鼓和庙会锣鼓四大类。锣鼓歌是房陵民歌的主题歌。由于大部分民歌是以锣鼓为伴奏乐器,所以唱起来声震山野,给人一种粗犷豪迈、气壮山河的感觉。

  房陵锣鼓歌基本涵盖了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神话故事、花鸟鱼虫、山川河流、民间传说、风土人情、道德伦理、忠孝节义、工匠技艺、占卜禁忌等各个方面。

  房陵的羊鼻岭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是同一时期。在羊鼻岭生活的房陵人的祖先也开始了饮酒的历史,架构灿烂酒文化的第一块基石,彭部落方国也就是最早饮酒的人群。

  古房陵积淀着层层叠叠酒文化的遗产,闪射着红红绿绿酒文化的光芒。房陵有最古老最完整的小曲黄酒的酿制技术,而且有这种传统黄酒酿造的地理环境。同是房县的一条马栏河水,门古镇到军店镇这一段酿造的黄酒是一个味儿,从军店镇到城关镇又是一个味儿,又从城关镇以下到保康县城又是一个味儿。但不管是什么味儿,都还是传统黄酒的正统味道,但不用马栏河的水,放在别的地方酿,那酒就是另外的味道,酒虽也酿得出来,酒就不能入流。总而言之,房陵的黄酒还得房陵的水来制,是别人偷也偷不去的“无形资产”。

  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房陵县,庐陵王府。

  一位身穿白色丝绸华服的男子站在王府内一处广阔园子内,园子正中央有一棵参天古树。男子双手背后,踏着青草,慢慢悠悠的朝着参天古树走去。

  他眉清目秀,眉宇间带着不可磨灭的帝王之像,只不过他此时此刻却愁眉不展,精神不佳,他正是齐聿的三弟,陛下李显。

  准确的应该是庐陵王李显。

  他来到参天古树下,看了看脚下的石子,弯下腰捡了起来,随后闭上眼睛喃喃自语: “我若还能当皇帝,抛出的石头不落。”

  话音落下,他将石子朝着上方使劲一扔去。

  扔完过后,他并没有立刻睁开双眼,而是动了动耳朵,静静的等待。

  等了半晌,仍然听不到石子落下的声响,随之他睁开眼抬头看去,石头恰好搁在树杈上,当真没落下来,心中不由的一松,深深的出了口气。

  “夫君……”

  一声轻呼,从他背后响起,李显闻声转身看去。

  一位姿色美貌肤白貌美的女子站在他身后的不远处,女子身穿粉红色以纱罗缝制的衣裳,衣裳轻如烟雾、薄如蝉翼,隐约可见肌肤。

  见李显转过身,她迈着莲步向他走了去,雍容华贵、温雅有礼的风貌尽展无遗。

  真可谓“一颦一笑皆现柔美,一顾一盼莫不生姿”,令人在举手投足之间步摇轻晃、广袖翩翩、帛巾飘舞、长裙曳动、环佩叮当、幽香袭人,真可谓有着倾国姿态,女子真是李显的正妃韦莲儿。

  韦莲儿走到李显身前,伸手握住他的手。

  李显感受到女子玉手中的温热,道:“你怎么来了,莲儿。”

  韦莲儿见夫君愁眉不展,轻声道:“方才到书房里寻你,你却不在,问了下人,说你吩咐过,想一个人静静,我便猜到夫君你来了这儿。”

  说着,韦莲儿顿了顿,劝道:“夫君,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如今来了房陵,就不要再去想洛阳朝廷中的事了。”

  闻言,李显眼神暗道了下来,松开了韦莲儿的手,背对着她目光眺望府墙外的夕阳。

  韦莲儿看不到他脸上是什么表情,只听见他说:“老师一家被太后下旨斩杀于则天门,以后二哥若是真的从西海回来了,我还有何见面见他!”

  李显的声音有些哽咽,虎躯更是颤抖了起来,两道男儿累自脸颊滑过,落在了地上。他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句句都刺痛着他的内心。

  韦莲儿不用猜,便知李显又红了眼。

  韦莲儿不知如何安慰,只得轻声道:“太后麾下的几名杀手,个个武艺高强,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反则提头来见。听说半年前二公子离开洛阳城后,太后便下了旨意暗自派索元礼去刺杀他,几个月前索元礼便安然回到了洛阳,二公子他被杀的可能……”

  “不要说了!”

  她话没说完,只听的李显一声怒吼:“二哥不会死的!有西海高人与他一起,就算是两个索元礼,也绝对不是对手!”

  被他一声怒吼,韦莲儿惊的连话也不敢说了,只是怔怔的看着他。

  深吸了一口气,李显平静了愤怒的内心,道:“有没有大哥的消息?”

  韦莲儿闻言,回答道:“根据可靠的消息,听说裴家一族被太后流放到边疆去了。但是并没有裴大哥的消息。”

  “没有消息……”李显只得低声沉吟,别无办法。

  气氛就这样沉浸,夕阳的余晖逐渐暗道下来。

  整座庐陵王府,点起了灯火。

  微风吹过,面前参天古树树叶飒飒作响。

  周围更是雅静,当然,除了风声与叶响。

  李显突然转过身来,看着韦莲儿,口吻温柔道:“你来寻我可有何要事?”

  韦莲儿一怔,道:“李大人说,明日有洛阳城的使臣前来。”

  “什么?!”闻言李显心中咯噔一下,旋即惊慌起来:“定是太后派来杀我的……这可怎么办才好……上次已经派人来过一次了,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几位哥哥就是前车之鉴……”

  李显自来到这房陵地域后,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

  韦莲儿见他情绪紧张,俏脸露出担心之色,美眸两道清泪划过美丽的脸颊,终于忍不住,怒意上头,哭泣喝道:“夫君!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一死呢,又何必现在就去。你又何必整天这样活在噩梦之中,若是那天到来,莲儿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同你一起赴死!”

  被韦莲儿一顿怒吼,李显先是震惊,随后谢了气一般,没有了情绪。

  是啊,人哪能没有一死呢?若是真就这样了了去了,就算到了八万里黄泉遇见恩师,他又有何颜面想见呐!

  “莲儿啊……”片刻之后,他回过了神,走到韦莲儿娇躯前,将她揽入怀中,闭上眼睛,两道男儿泪滑落脸颊,他哽咽道:“莲儿,如果有一天重见天日,我李显对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否则不得好死!”

  坚决的誓言没有轰天动地。

  在这座王爷府的后院内,只有相互依偎的夫妻二人。

  良久之后,韦莲儿挣脱了李显的怀抱,抬起头来看着他。

  李显低头迎向她的目光,刚要说话,却被她仟仟玉手捂住了嘴巴。

  韦莲儿道:“夫君,今日扬州来了一封密信。”

  李显疑惑道:“扬州?密信?在何处?”

  韦莲儿道:“放在你书房的密柜里。”

  “去看看。”李显说罢拉着韦莲儿的手,离开的院子。

  走进书房,李显松开韦莲儿的手,急急忙忙大步流星的穿过他的书桌,来到椅子后面的书柜前,打开了书柜,从里面拿出一封用黄色布包裹的密文。

  “是李敬业的密信。”李显诧异道。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