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二百一十三(十里红妆)

剑歌 映月 4720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一十三(十里红妆)

  刘晓泊笑道:“他们都是由古至今的大姓。按照太宗李世民的说法,第一位是李氏,追随祖上,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然后周朝时大师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所以陇西李氏到唐帝国时连续出了十位宰相。也正是因为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帝国,所以太宗李世民才开创了太宗时期天可汗的时代。”

  第二位: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郡治在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为赵郡李氏的始祖。魏晋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支派繁多,文化鼎盛,官位显赫。在唐朝有十七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赵郡李氏东南西三房始祖为晋朝的李楷。

  第三位崔姓,同端木姓氏一样,属于变姓,端木姓氏起源于春秋孔子的弟子贡,而崔姓则是源于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注: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十房崔氏,累计出了二十九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

  第三卢氏:范阳卢氏也是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高宗李治时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政事堂议事。在婚姻上,范阳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稳定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几个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两家,北魏和北齐时期与皇室通婚频繁,而隋唐时期未有与皇室通婚现象。在文化方面,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尤以卢植一脉为代表。

  第四郑氏: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第五王氏:在中土百家姓中,王姓拥有最多的郡望,其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第六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典籍上记载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

  经过朝代兴衰沉浮之后,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终还是凭借祖上荫功和贵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兴盛不坠达两百年之久。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誉流行开来,流风余韵,厚积薄发。

  自古以来,大家族都重视门第出身,一个家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顺应各个朝代潮流则兴,逆各个朝代潮流而动则亡,纵观太原王氏的兴衰史,王氏家族的经验和教训也很深刻,一个家族的沉浮不仅跟家教有关,往往跟帝国的兴衰有关,跟适应历史潮流有关,“王而不王,不王而王”当下的王氏更趋向于 “不王而王”,这样的生存哲学更有利于王氏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王氏才会注重家族罗网,将王皇后嫁给李治,唐高宗的王皇后即出自太原王氏。”

  齐聿点头,道:“呵……难怪武媚娘要迁都洛阳,由此看来,武家连跳梁小丑都算不上。先不说这个,晓泊,今日前来送这万金贺礼的独孤慈,说自己是关陇北苍凉王,关陇北苍这个组织,应该与关陇豪强有关系,你可知独孤这个姓氏?”

  刘晓泊摇头叹道:“我只知道关陇各个势力起源于西魏八大柱国。在魏晋时期有过许多党羽贵族,他们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之威。而就在他们衰败之时,一个新兴的党羽横空出世,一飞冲天。他们就是延续中土二百年历史的关陇党羽,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目今为止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关陇其发端便是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刘晓泊继续道:“所以这个独孤慈很有可能应该是流传下来的八大柱国党羽之一,而且还不是中原人,因为长安城皇城书阁内,关于外族人都被禁封了。即中土没有他们的记载,那他们就是外族人。”

  齐聿叹道:“也罢,那三日后我便去会会这个所谓的凉王。”

  刘晓泊行事谨慎,于是道:“聿哥,三日后我随你一起去,顺道也摸摸独孤慈的底细。”

  齐聿点头,而后看向客堂内众人,说道:“今日我叫大家来,是因为长安城有势力盯向了我们,所以我决定成婚之后在长安城东街里坊买几处府邸。”

  随后他看向吴道子、月怜姬、自己身旁的李梦竹,说道:“然后竹儿与师傅还有师姐搬去东街,我还会派莽多等西域的兄弟们暗中保护你们,至于这处宅子,就当作我们兄弟会平时议事的地方,如何?”

  闻言,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视,却无人说话。

  李梦竹秀眉微锁,有些不悦,她看向齐聿道:“这样随能够让我们与兄弟会撇开关系,但是也难保不会被人发现,如此的话,我倒不如留在这里与一起,这里是兄弟会的根基,哪里有在你身边更安稳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朝着齐聿看去,似乎他们也绝对李梦竹的话在理。

  月怜姬看着齐风,最后将目光放在齐聿身上,轻声道:“师弟,我同梦竹一样。梦竹想就在你身边,而我想留在齐风身边,若是离开这里,就算到最安全的地方住,也始终安稳不了心。”

  随着众人的劝解,齐聿只好尊从李梦竹与月怜姬的建议。

  待到人定时,众人都皆笑呵呵的离去。齐聿本想拉着李梦竹离开,却被月怜姬拦了下来,月怜姬道:“明日梦竹就要嫁给齐师弟了,今日我看还是与我同住为好,这样也可有了出嫁的样子。”

  闻言,齐风与白夜行等人都纷纷叫好,齐聿也在众人的笑声中,笑骂着离去了。李梦竹则是随着月怜姬,去了月怜姬的住处。

  第二日清晨,长安城西街里坊的一条街道上,十里的街道两侧树上皆挂有红灯笼,而齐聿所在的府邸也上了门匾,为“唐府”。

  “唐府”这个府名乃是刘晓泊所起,即不是唐姓,也不是名称,而是为大唐帝国的意为。

  待到临近午时,昨日刘晓泊安排的尼姑,吹响的队伍绕着街道吹了一圈,进了府邸。

  里坊整个十里街道,都喜庆如新春,家家户户的百姓都纷纷为之喝彩,虽说他们不知是谁家成亲有如此大的牌面,但是听闻是长安城一家上等酒楼七宿酒楼的两位老板与心意姑娘成婚,双喜临门。

  原本按照刘晓泊的意思,不必十里红妆引人瞩目,奈何还是没有抵得住热闹的婚宴,整条街道,布置的热热闹闹。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