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九十四(谷雨)

剑歌 映月 5227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九十四(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将尽,夏将至;雨水增多,气温回升加快

  金乌黄经三十,长江以北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长江以南气温升高较快,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

  沿江海地区则有祭海、举行牡丹花会,祭祀文祖仓颉、食香椿,禁杀五毒等风俗。

  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谚语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说,在这两个节气期间,雨水紧缺。谷雨期间,海南、川西、百越之地、河西走廊、塞外北部的人们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多风沙、空气干,此时的雨水更是贵如油。越冬作物冬小麦、油菜等进入成熟期需要雨水,春天播下的谷子、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也要有雨水才能根深苗壮,茁壮成长。

  如果冬季降雪少,容易出现旱象。对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区,采取节水灌溉、实施防旱灾等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春旱也是林草火灾的帮凶,林区加强林火勘察,防火,也到了紧要的阶段。

  在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蛮荒之地,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云雨中夹裹着的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性,有的还会伴随着短时间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一日的雨量可达半尺或一尺以上,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而时间较长的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在中原西边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旧时,称河内或并州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

  关内道,山南道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和“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

  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先皇李治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

  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

  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修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

  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

  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

  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四月谷雨这天深夜。

  林家东府后院,一处四合院内,夹竹桃在大风中摇曳。空明月夜下,远处天际层层叠叠黑云朝着明月飘去,风越刮越大,这是下雨的前兆。

  院子内侧厢房,其中一间,厢房内突然亮起了昏黄的灯光。

  房间内,昏黄的烛光下,齐聿正坐在椅子上研墨,桌子上放有一张没有字迹的白纸以及一杆毛笔。

  齐聿方才苏醒,醒来时房间空无一人。院子内琴知、慕容雪、王不莽房间的烛火已经熄灭,想来已经睡去。

  齐聿将墨研好后,叹息了一声,站起身来,朝着房门走去。

  吱……房门被他轻轻打开,出了屋,站在长廊中,风穿过长廊,略带刺骨寒意。

  回想傍晚环儿在院子内所说的话,齐聿心中便隐隐作痛,且有些喘不过气来,心中将武媚娘祖祖辈辈咒骂了遍,如此心狠手辣的女人,就应该打入地狱,世世辈辈遭受狱火之苦!

  想到此处,齐聿深吸一口气,平息了心中痛意与怒火,透过房檐看向天空中即将被乌云遮盖的月亮。

  叹息一声后,朝着琴知、慕容雪、王不莽三人的房间各自看了看。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已经做好了打算,决定不与她们一起去洛阳城了,而是单独行动。

  玄琼宫弟子与洛阳城佛家弟子如今同处一个屋檐下,齐聿若是与她们一起回去,第一,会给玄琼宫弟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齐聿的行踪也有可能会暴露给洛阳城的士兵眼中。

  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月黑风高夜,离开这雍奴镇,独自赶赴东都洛阳城呢!

  走到琴知的房间,透过窗户朝着里面看去,漆黑一片。眼皮耷拉一下后,他走到慕容雪房间前看了一眼,最后定格在王不莽的房间上。

  “真舍不得啊……”齐聿闭上眼,轻轻呢喃。

  这次单独离开,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了,不过目今回了俗世,与齐聿在一起,与其祸不单行整日不能露面,倒不如他自己活的自在。况且此次离开,若果没有王不莽留下来给琴知、慕容雪二人带路,以她二人的姿色,怕是会招惹不少的麻烦。

  回到他房间中,齐聿坐在椅子上,拿起毛笔沾将下研墨,在白纸上写了起来。寥寥草草写完留信后,又将身上装有罗缨的木盒子以及帝王玉压在白纸上。

  然后他走到床榻前,将装有仪刀与破剑的剑匣背在身后,寥寥草草走出了厢房。

  留信内容大概就是我走了,这一去或许永远不会再见了,偶遇你们洗净我一身的铅华,让我知道了人间冷暖。此次去洛阳城我先行一步,由不莽带领琴师姐与雪儿师姐去。桌上的罗缨,就当是前天我冒犯琴师姐的赔礼的礼物,至于帝王玉,不莽你就留着换些银两吧,等到了洛阳城,你若是不想留在这俗世糟糠之地,便跟着两位师姐回西海昆仑吧。我……不回去了。

  落字齐聿。

  站在院子内,他巡视一周后,踏着轻功,沿着房顶,离开了林府,出现在了林府前雍奴镇的街道上。

  齐聿做好了打算,沿着街道朝着醉酒楼走去,片刻之后,来到醉酒楼前,大半夜的酒楼早打了烊。

  本想再询问环儿一些关于他父亲的事儿,齐聿见酒楼已经打烊,也就放弃了心中的想法。环儿虽然当时目睹了则天门下的一切,但是家父齐忠书与众多齐家人的尸首,也不是她与秦廉能够接触得到的,这件事只能等回了洛阳城再做打听。

  沿着街道,走向楼门,出了雍奴镇后放眼望去,镇子前方不远处竟然有一座“驿站”。

  不明思议,驿站是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驿站是帝国出现以后,朝廷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置的通信机构,其建设和营运费用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军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递,故在春秋时期,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邮距为二十五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是乡以下以维持治安为主体的行政架构,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而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时人称为“邮亭”。

  这种“邮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递送的传达消息机构。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