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七月鬼缠身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因为阿碧一番莫名其妙的话,我失眠了。
桌上的西洋机械石英钟“滴答滴答”的走着,眼看就要到半夜两点。
一切,又是一场梦。
只是这样的梦,何时才是终结呢?
我翻了个身,将脸埋进枕头里,沉沉的叹了口气。
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超级意外的发现张生竟然坐在我的床边。
“啊,你怎么在这里?”我瞪着他。
张生微微一笑:“我听说你完成了某个了不起的任务,所以过来看看你,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偷偷的哭。”
“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谁哭了!”我像个炸毛的猫一般拿起床上的枕头打他,他笑着躲开,从手边的布包里拿出一本书来,“你不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我看了看他,突然想起我离开的时候,柔福一行遭到了蒙面人的追杀,后来究竟怎样了?
“你为什么知道我穿越的事情?”我疑惑的瞪着他。
张生略为苦恼的撩了撩自己的头发:“谁让我跟你的鬼夫君是好友呢,不然他这么抠的人,我为什么要替他保存一个不值钱的破镯子。”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最开始说要集齐12滴眼泪的人,就是眼前的张生啊……所以,穿越这件事他知道也不奇怪。
“喂,你到底要不要看?这里不是现代,没有电脑和网络,错过这次机会,你可不要后悔呦。”张生拿着那本书在我眼前晃,成功唤回我的神思。
“啊,我看我看我看!”眼看他又往包里塞去,我赶紧拉住他的手,把那本书抢了过来。
龙飞凤舞的“宋朝那些事儿”映入眼帘,我摸着又薄又脆的封皮有些风中凌乱,这模样实在不怎么像是正版书籍。
“这书你从哪里弄来的?”我纠结的问,眼神放到书封的右下角,找到了作者名字:柳州司马,这作者怎么没听说过呢……
张生整了整身上的长马褂,挺直脊背,嘴角弯起一个微笑的弧度:“自然,是鄙人写的。”
啪嗒——
我手里的书掉到了床下。
“哎呀,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这可是我的心肝宝贝儿,摔坏了你要赔钱的!”张生十分痛心疾首的把书从地上捡起来,拍了拍封面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塞进我手里,“赶紧看!”
顶着张生殷切的目光,我翻开那本脆弱不堪的书。
“文笔还不错嘛。”我看了两行,极为客观的评价。
张生微微一笑:“那是自然。”
用了大约二十分钟,我把靖康之难的部分看完,发现张生还坐在我的床边。
“看完有何感想要发?”他一眨不眨的看着我。
我沉思了一下,指着书上的某处问他:“这是真的还是你杜撰的?”
张生伸过脑袋来,看到这样一行字:
靖康之役,斡离不初欲得一帝姬,萧庆语斡云:“天家女,非若民妇,必抗命自尽。”斡意沮。后此姬入浣衣院,圣书既定,无中变理……归途中姬逢突变,误饮狂药,婉委顺从,斡遂肆欲无厌。姬所出两子一女。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柔福帝姬不但没有死,还误饮了什么“狂药”,从此变得温柔听话,跟宗望相亲相爱,最终生下了两子一女??
张生赞同的点点头:“你理解的没错,这些都是真的。”
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张生伸手把我的嘴合上:“你不看看你九哥哥的结局么?”
“不看了。”我想到什么,脸色暗淡下来。赵构的结局,该知道的,我在现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不该知道的,在五国城的时候,赵佶也都告诉了我。
时间咔咔倒回我刚到五国城的那一晚。
与赵佶的闲聊中我得知,完颜晟特赦所有在金国的俘虏,都可以写封信给故国的亲人,我兴冲冲的想写封信给赵构,却被赵佶拦下。
“嬛嬛,如今你还活着的事情不宜传出去,再者,”赵佶冷笑一声,“不用多想,德基生性凉薄,他大约巴不得我们死在异国他乡。”
“可是,九哥哥……”
赵佶爱怜的摸摸我的头顶:“朕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朕的这个儿子,向来心狠,他断不会对谁真心实意。就连身怀有孕的发妻他都可以抛之不理,何况是我们?”
我想起赵构的原配妻子邢秉懿,那个言行温婉的女子。
被俘时她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金人故意牵了匹烈马给她,强迫她骑马,结果导致小产。献俘仪式之后,女俘悉数被送至浣衣院,邢秉懿作为赵构的妻子,和赵构的母亲韦氏一起,成了金人泄愤的重点对象。
我想了想,从始至终,赵构的确都没有过问邢秉懿的情况……
赵佶看我神色暗淡,出言安慰道:“嬛嬛,你还小,看不透德基的嘴脸实数正常。”
接着,他给我讲了一段久远的皇宫秘辛,久远到,要从赵构和柔福的出生说起——
赵构的母亲韦氏出身寒微,她和姐姐都是婢女出身,后来赵佶将她赐给郑贵妃做丫鬟,机缘巧合爬上龙床,才生下赵构。
因韦氏相貌不出众,赵佶与她春风一度后便失了兴致,随手给她一个名分,将她安排在后宫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韦氏像后宫许多女人一样,以一种仰视而崇敬的姿态卑微的爱恋着皇帝。
她常常在黄昏之后立于庭院之中赏园圃内的春兰秋菊,目光却不时飘出影壁朱门,找寻某人的身影。往往一站便是许久,赏完春日百花,夏日红瞿,秋日锦绣,她期盼的那人始终没有来。
年华一岁一岁的枯萎下去。赵构长大了,开始明白母亲赏花的含义,也看懂了她们母子并不受父皇宠爱的事实。
在众妃中,赵佶尤其宠爱王、郑二位贵妃,她们起初是侍奉太后的宫女,因乖巧又聪明伶俐,深得赵佶的欢心。向太后早便看透了赵佶的小心思,在他登基之后,便把二女赐给赵佶为妃。
也许两人之中赵佶更喜欢郑贵妃一些,所以在他的原配王皇后崩后便封了郑贵妃为后。而王贵妃,或者出于弥补,他对王贵妃的宠爱更甚以往。王贵妃所育儿女不少,她先后生下郓王楷、莘王植、陈王机以及惠淑、康淑、顺德等皇子帝姬。
政和二年春,韦氏的生辰之日。
年仅六岁的赵构和母亲坐在庭院的花廊下,盯着影壁朱门发愣。一身便袍的赵佶走入庭院时,韦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竟忘了请安,只愣愣的望着眼前的皇帝,木然呆立,不发一言。
直到赵佶笑着对她说:“韦娘子可是不认得朕了么?”她才满面红晕的拉着儿子赵构行礼。她习惯了黄昏后无望的空等,却早已忘了倘若赵佶真的来此,她该如何面对。
多年后,赵构依然记得很清楚,那日的母亲异常美丽,她目中闪现的神采是他从未见过的。在父皇命人点亮的华灯之下,她温柔的依偎在父皇身边,听他语笑晏晏,间或抬眸望着他,脉脉含笑。
她的笑容很快结束在赵佶不经意说起的一个事实里。他说:“朕记性真是不好,若非乔贵妃提醒,险些就忘了韦娘子的生辰。”
那一瞬间,韦氏的脸上浮现一抹苦涩,又很快消失。她重又微笑开来,连声谢陛下的眷顾垂爱和赏赐。
成年以后,赵构才明白,那时候的母妃为何强颜欢笑,她很清楚,能在生辰之日得到皇帝的临幸已是意外之福,她根本没有资格计较这个恩典是发自他的本心,还是在别人的劝说提醒之下出于怜悯才施舍给她的。
可就连这施舍来的幸福,也并未持续多久。那晚生辰宴席未罢,王贵妃的宫女便跑来禀告说贵妃早产。
赵佶听后,立马起身向外走去,连一声道别都没给韦氏说。韦氏惶然站起来,不敢挽留,只看着那道身影跨出门槛,扭过脸无声哭起来。
赵构追着出去拉住了父皇的衣摆:“今日是母妃生辰,父皇必须走么?还会回来么?”
赵佶低头,摸摸他的头顶,道:“父皇现在必须去看看,一会儿会回来看你和你母妃的。”
言罢,挥落赵构紧紧攥着他衣摆的小手,决然离去。
赵构与母亲对着残席等至深夜,才有宫人来报:“王贵妃生下一位小帝姬,陛下很欢喜,见贵妃产后虚弱,所以留下照顾,请韦娘子不要等了。”
赵构问母亲:“父皇是不是不来了?”
那个传口信的太监怜悯的看了这对母子一眼,回宫复命。韦氏沉默片刻,然后轻轻把他抱起,强颜欢笑的对他说:“德基,你又多个妹妹了,欢不欢喜?你父皇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妹妹,所以今日来不了了,但是没关系,我们不可以怪他。”
早慧的赵构趴在母亲怀里,紧紧的攥着小拳头。从此他便记住了,他有一个生于政和二年,与他母亲同一天生辰的妹妹。
某日,乔贵妃闲来与韦氏聊天,期间谈起王贵妃的女儿时忽然很有兴致的说:“姐姐见过王贵妃的四女儿么,就是与姐姐同一天生辰那个。长得真是雪团子一般惹人怜爱,见人便笑,一点也不怕生。陛下赐名柔福,小名嬛嬛,是所有帝姬中最好听的了。我看呀,这个小丫头长大了定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呢。”
韦氏一听便也笑开了:“真的么?那我改日也去看看,顺便送点礼物给她,”她将脸转向一旁习字的赵构,“德基,去看妹妹,你欢喜么?”
赵构点点头:“欢喜的紧。” 七月鬼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