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求生三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孙策孙伯符,孙坚的长子。孙坚出征刘表被黄祖设伏乱箭射死,年仅十七岁的孙策继承父业,可惜无兵无粮,只能寄居在袁术手下委曲求全。
袁术继续玩起当初将孙坚当驴使的把戏,派孙策四处征战。为了笼络孙策,起初他许诺为九江太守,不久却改用自己的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后来,袁术又派孙策去攻打庐江,并且许愿说:“之前我错用陈纪,经常后悔自己用错人了。如果这次你拿下庐江,一定封给你。”正巧孙策以前曾去拜访庐江太守陆康,陆康是吴郡望族子弟,他认为袁术是叛逆,并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一度怀恨在心。
孙策接到袁术的命令,没有多想立即发兵,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孙策虽然勇猛,奈何手下兵少,再加上陆康德高望重,手下人愿意卖命,一直坚守近二年,城池才陷落。
没过一个月,已经七十岁的老陆康病逝,逢此战乱及饥荒,宗族百余人死了近一半,陆康之孙陆逊护着小叔叔陆绩流亡江东,由此孙策与陆氏结下仇怨。取得庐州,袁术居然又出尔反尔,以孙策年幼难以服众,需要历练为由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孙策对袁术的反复无常,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孙策回到家中,想起父亲的勇猛、自己的窘迫,气愤地顿足捶胸,只恨自己无能,愧对祖宗。孙策还在悲伤,手下人来报吕范前来拜访,吕范是汝南人,因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与孙策结交很融洽。
“少将军为何激愤,充满悲伤?”吕范问道。
“唉!寄人篱下,受人摆布怎能不悲伤!”
“少将军为何不离开袁术,另举大旗?”
“我又何尝不想,无兵、无粮、无根基难以为续啊。”孙策愁容满面的说道。
“少将军,我正是为此事而来。袁术手下张炯找我,劝说将军用令尊所留的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借粮。”
“这怎么行,这是先父所留遗物,怎可给袁术?”孙策愤然道。
“少将军,玉玺乃是死物,留着有何用处?殊不闻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将军无兵无势,保玉玺又能保多久,留着又有何用?还不如换取兵马粮草,待将军强大时,再抢回来就是。孙坚将军泉下有知,也定然愿意看到你纵横天下,而不是怀揣玉玺苟且偷生吧。”吕范劝解道。
孙策恍然大悟,“多谢先生指点,若不是先生,孙策还在鼓中。”孙策又说道:“先生不弃,可愿助我?”
“固所愿而,不敢辞也。”吕范回答道,“中原诸侯混战,我们兵少难以争锋,荆州的刘表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我劝少将军,取江东之地,凭借长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可为基业。”
“江东士族林立,与中原士族不相往来,南蛮山越之族不尊王化,难以收服,如之奈何?”
“快刀斩乱麻,武力征之,立稳脚跟再慢慢服之。”
孙策深以为然,与吕范三言两语就定下江东的大体方略。“将军虽勇,我军仍然人少啊?”吕范皱眉道。
“我友周瑜现在丹杨,待我写信与他。”孙策说道,“周瑜字公瑾,其父原为雒阳令周异,后来迁居舒城,其叔父周尚现在为丹杨太守,多有往来,因此与我相识。此人有大才,眼界开阔,熟读兵法,必能助我。”
吕范说道:“甚好。我还有两人推荐给将军:一是吴郡都尉朱治,是孙老将军的老部下,也是忠义之士;另一人是广陵名士张纮张子纲,他为避陶谦居住在江都,现因母亲去世在守孝,此人有安邦济世之才。”
孙策就与吕范商定,由吕范去见朱治,自己亲自去请张纮。孙策见到张纮,说明来意,恳请张纮相助。
张纮推托道:“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说道:“你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如果你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那时凭倚长江,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指日可待,再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目前世难时艰,我愿意支持你。”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我马上行动!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现在全都托付给先生。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
于是,孙策让出传国玉玺,得到原孙坚三千旧部和五千石军粮。袁术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令孙策东征。在名义上孙策仍然归附于袁术。
二十一岁的孙策遂率父亲旧部以及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等人,族人及自己的数百门客东进。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
刘繇是原兖州刺史刘岱之弟,刘岱在与黄巾军的战争中身死,朝廷感念刘岱的功劳封刘繇为扬州刺史,刘繇上任以后一直担心被袁术兼并,派手下张英、樊能沿江布防。
孙策率部渡江后,连续出击,所向披靡,相继攻克进击横江、当利两地,樊能、张英战败。孙策毫不停留,急速进军,没人能抵挡他的锋锐,而孙策军队的军纪严明,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军队直抵牛渚与刘繇展开大战。
刘繇苦心经营的沿江防线没有经得起孙策的攻击,慌忙召集手下商议退兵之策。有一人脱众而出:“大人勿虑,我愿为先锋,去与孙策交战,管叫他有来无回!” 求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