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潞府风云

第230章 龙颜大怒嘉靖主招安 将计就计义军备战忙

潞府风云 诀明子 4446 2021-04-06 11:3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潞府风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青羊军大胜山西河北联军的消息就如一颗惊雷,震惊不只是青羊军自己,更是整个大明朝廷。

  这次兵部根本就没来得及催山西方面提交什么战报,各种来自民间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了。民间不知是哪位好事者,将这一战事编成了顺口溜,还特意夸大其词,一句“三百追着三千跑,猫被老鼠吃没了,官军就是搬运兵,送粮送物送战功,大明脸面都丢尽,天下土匪笑哼哼。”配合着街头说书的,打快板的,很快这场战事便成了京城百姓茶前饭后的谈资,酒楼歌馆,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没办法,谁让山西离北京城实在是太近了呢。

  北京紫禁城

  “废物,蠢材!”这日早朝,头戴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团龙袍的嘉靖皇帝坐在龙庭之上,专程让旁边的太监把一个御史送上来的奏折大声念了一遍,气得不顾君王形象当庭破口大骂,把下面的朝臣吓得直哆嗦。

  “内阁首辅杨一清,你看看你用的都是什么人。常道,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嘴的放空炮,剿杀剿杀,他不是去巡抚山西剿匪的吗,怎么反倒让匪把他给剿了,堂堂王师三千多人被人家几百人追着打,这算什么,你看看民间百姓怎么说的。耻辱,大明军队的脸都让你们丢尽了!”

  杨一清颤巍巍拱手道:“臣用人不察,失职之罪,我即刻就拟旨,罢免这常道山西巡抚的差事,另换实力干将,必将贼匪一网打尽!”

  嘉靖眉毛一扬,厉声道:“换人?打败了你想起来换人了,你的人可以换,我大明朝丢的脸还能捡回来吗?地方卫所,糜烂不堪,朕潜邸之时已有所耳闻,却没想到会烂到今天这个程度,实在是丢人!”

  “拟旨,让山西巡抚常道戴罪立功,秋冬之前再组织一次进剿,再给朕丢人,我就让他丢脑袋!”

  杨一清以头触地,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眼角的余光扫过朝堂,满朝的朝臣跟他一样颤颤巍巍的,也有一旁幸灾乐祸的。嘉靖皇帝已经退朝了,很多人还待在那里,不知道在等什么,这要换在几年前……

  “经过前三年的那么一闹,这位新皇帝的威严如今算是奠定了。”杨一清想着,慢慢起身就要离开,这时忽然看到大殿后面一个太监向他招手示意,等众人都散了,他上前传旨,皇上在后殿单独召见他。

  杨一清一入后殿,嘉靖便换了一张脸,和和气气的,吩咐人给杨阁老看座,又主动安抚他,说朝堂之上御史们言之凿凿,他不得不有所表示,但他知道杨大人是个实心用事的人,希望他不要在意,不负圣恩。

  杨一清受宠若惊,这才把最近调查来的,大败官军的可能就是大同那些逃兵这些话给说了,他重点举例了他们用的武器为证,民间百姓根本不可能拥有这些东西更不会用。嘉靖听了,心里的火这才稍稍压下去。那些逃兵虽已经叛离了朝廷,但毕竟曾是正儿八经的边军,如此说来自己人败在自己人手上也不算太没面子。

  “杨阁老啊,这青羊乱匪一事,山西巡按御史穆相最近也上了一道疏,说那太行山起事的人大多是山里的百姓,灾害之年活不下去,又被官府欺压被迫无奈才反抗朝廷。他的意见是对这些人应以招抚为主。你回去好好想想,了解清楚,看看能否行招抚之策。上天有好生之德,君主有不杀之威,明白吗?”

  杨一清闻言脸色一变,当即拒绝道:“皇上,对乱匪绝不可纵容退让,请皇上三思。”

  “朕也没让你现在就做决定嘛,穆相的意见仅供参考,你回去好好合计合计,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报朕知道。”

  “皇上,臣……”杨一清还准备说什么,嘉靖皇帝已经转身向殿后走去了,只留下他在原地叹息。

  几日后,杨一清在京城他的府邸召见了风尘仆仆从山西赶来的常道,亲自向他传了嘉靖的旨意,把他臭骂一顿又安抚一番,让他回去想办法尽快再打一场漂亮战,争回面子。要钱要人内阁全力支持。

  常道灰头土脸回到山西,召集几个心腹属下商量了一夜,决定豁出老脸亲自去趟河北、河南,组建三省联军,于秋冬之际再对青羊山进行一次大规模剿杀。但眼下已是六月,时间也太过紧张,他怕自己还没组织剿杀,青羊军那边再有什么大动静。如果他们再乘胜把潞州给占了,那他能不能活到秋冬之际都很难说了。御史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尤其那巡按穆相可是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他思来想去心生一计,让人到山西各地州县贴告示,招募人员去青羊山招安,这样一来可作为缓兵之计为自己组织下一轮剿杀争取时间,二来又能暂时堵上那穆相为主的招抚派的嘴,如此一举两得,再好不过。

  就这么安排好一切,这位戴罪立功的巡抚大人也准备好亲自去河北下河南了。

  他这一招还挺管用,招募榜文刚贴出去,潞州南部泽州高平县的一个监生叫李克纪的便揭了榜文,表示自己愿意上青羊山招安,泽州知州王朝雍大喜,赶忙修书一封给已经到了河北保定府的常道,常道也高兴的修书一封给内阁首辅杨一清大人。

  很快,杨大人便把皇上的旨意带给了泽州衙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监生便照例应付送去巡抚都御史处赞画听用。果能设法计擒前贼,安靖地方,准令该选职事上加升三级,仍照原拟给赏,以酬其劳。钦此。”

  李克纪一个考了多少年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的监生,眼瞅着仕途无望居然得到了朝廷的圣旨,这可把他兴奋坏了,拿着旨意兴奋的逢人就说,是朝廷知道了他的才德要重用他了。他高兴的疯了一样,就这么手舞足蹈的上路了。

  青羊山义军大营一片欢腾,广大将士还沉浸在上次大破官军的喜悦中,那李克纪倒也胆大,拿着圣旨先是直奔了潞州衙门,在那里混吃混喝了一天,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直奔青羊山方向而去,一路上见着青羊军还主动的打招呼,晃动着手中的圣旨,说自己是来救他们,给他们一条活路的,差点把人笑死。

  陈卿早就听说了有这么个人要来招安,和秦彪等副帅商议,想都不用想这定然是朝廷的缓兵之计,他本准备将那李克纪拒之门外,秦彪建议不如让他上山。

  “为何?”陈卿问道。

  秦彪道:“兵法中一条叫将计就计,既然朝廷用这种手段,可见他们还没准备好再跟我们开战,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如一样用这缓兵之计来做好战事准备。”

  “上次大捷后,前来投奔我军的人越来越多,仅最近一个月便有七千多人,目前我们的人马已有三万多人,但很多将士缺乏训练,勉强算个人头,到了战场上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官军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整军备战。”

  “上次他们大败,这次来的人马一定不会比上次少,我们必须有足够兵力应战迎敌。既然这李克纪来了,咱便好生招待他,敷衍他,就说咱们也想被招安,如此既可争取时间还可麻痹朝廷,让他们误以为我们还是怕的,这样能直接减少咱们可能遇到的阻力。”

  陈卿闻言大喜,当即表示认同,正好上次秦彪演习火器后他便一直害怕以后和真正的大明军队遭遇,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缠着秦彪,想法子造火药,火器,尽可能的多武装些人,这样他心里才有底,而这些同样需要时间。

  “好,我这就去会会这个李克纪。”陈卿当下决定,便下令沿途青羊军不得拦阻此人,好好招待,让他上山。

  那李克纪一路走来,见青羊军对他很是客气,更觉这事有门,这个大功他是挣定了。

  他高高兴兴的上山,见了陈卿后,故意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陈卿也不在意,直接道:“我们之前也曾被招安过,却被朝廷给骗了,我的很多亲人都被诱捕杀害,这事你是听说过的吧。”

  李克纪道:“我自然是听过的,想那杨良臣等人怎可和我今日相比,他那是自作主张,我这是奉旨招安,杨良臣说的话他自己做不了主,我说的话却能做主,你难道还怀疑皇上会骗你不成?”

  陈卿见他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本就心生厌恶,这下一听他动辄以圣旨说话,俨然成了朝廷的代言人,关键是一个秀才都不如的监生凭什么居然还瞧不起杨良臣这种朝廷命官,心里更是窝火。他强压怒气道:“好,你既然能代表朝廷,那咱接下来可得好好谈谈!” 潞府风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