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潞府风云

第211章 起义军一占三县 李典史血溅公堂

潞府风云 诀明子 5178 2021-04-06 11:3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潞府风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秋高气爽的季节,天地本是一片清新,但对山西新任巡抚江潮来说却比酷夏还要苦闷。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甫一上任便不辞辛苦亲赴潞州,辗转河南,促成合兵,后又亲自到太原卫调出号称山西第一精锐的太原左卫官兵两千五百多人,还特意安排了都指挥使霍锦亲自指挥。如此兴师动众,费尽心思,怎么就能败了,而且败的一塌涂地。

  他听到战报后一度不敢相信,憋了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速命霍锦回太原向他汇报情况,没想到霍锦派人回复说自己在战场受了重伤需要休养便直接回家了,关于战败只说中了敌方埋伏,别的再没有多说一个字,江潮气得肺都快炸了,大骂竖子无能。

  他本想着再等等看看东线那边战果如何,谁知道没几天便听到了,河南官军连山西都没走到便差点全军覆没的消息,这下他彻底傻了。

  战前兵部一再的催促出兵,战后则一再的催促战报,这要是让兵部知道了他们的出兵就这个结果,那朝廷还不要了他们的顶戴!

  江潮想想就害怕,上任巡抚就是死在了兵事上,他可千万不能重蹈这个覆辙,于是他秘密给河南巡抚蒋瑶写信,两人约定统一口径,于是山西河南方面给兵部发去的战报就成了这样。

  “大明嘉靖四年秋,山西、河南两省就共同剿灭青羊山叛匪事达成一致,双方约定同举大军,由山西都司兴兵东向,而河南官兵兴兵西向,东西夹击,迫贼鼠窜,而后图之,然山西兵至中途,知敌不深,为首将领大意之下,中了埋伏,损兵折将二百余人,河南官军则被太行天险洪梯子所阻,敌人抢先占领恃险顽抗,官军寸步难行,无奈班师,双方约定明年秋后继续合作,必仔细研究对策,务求毕其功于一役。山西巡抚都御史江潮,河南巡抚都御史蒋瑶共同致上!”

  这道奏疏回文很快就传到了兵部左侍郎胡世宁的手上。

  自从今年六月份兵部尚书金献民致仕,兵部事务现在完全由他主持,胡世宁曾长期主持军务,为官清廉,明察秋毫,看到这封战报后便有所怀疑,怕是两省巡抚说了假话,他秘密派人下去查证,又想方设法找到参战归来的军士问询,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就在他准备将此事写专折奏明嘉靖皇帝的时候,青羊山陈卿又给他送来了一个超级神助攻。

  自从大破山西河南联军,青羊军不仅声震三晋,连附近的河南河北甚至山东都为之震恐,河南河北的很多流民百姓听说后纷纷翻山越岭前来投奔义军,大家都把青羊山起义视为流民起义,把陈卿当做流民英雄一般膜拜,越来越多的农民流民加入青羊军,青羊山不到一个月时间聚集起兵士两万余人,更加吓得潞州地方官府关门闭户,谈之色变。

  手上有了这么多兵马,青羊山财政顿时捉襟见肘,眼瞅着养活不了这么多人,陈卿慢慢接受陈相建议,开始陆续在最先占领的地区收税,同时令王四加大贸易互市力度,即便如此还是时常发生各区域为粮饷争执不已的事情。东西南北四大营自视分兵在外,劳苦功高,四大首领之间也常为粮饷问题争的面红耳赤,把个陈卿整的焦头烂额,而流民们历经辛苦前来投奔,有的眼瞅着就要饿死,他又不忍拒绝。

  这时以平阳子为首,众首领纷纷建议陈卿趁胜扩大地盘,以青羊军今日之威夺取整个潞州城也不在话下。

  陈卿一开始还听不进去,任谁说都置之不理,他怕动作太大会引发朝廷忌惮既而兴兵讨伐,然而时至今日,朝廷显然已经知道这里的事情,山西河南两省联合出兵便是兵部奉旨下的谕令。

  “既然如此,朝廷早晚会来报复,这么多流民百姓加入,一个个望眼欲穿,如嗷嗷待哺的婴儿,眼瞅着就要容不下,不如索性放开胆子,能多活几个人算几个人。”他终于下定决心迈出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步。

  他召集各路首领齐聚帅帐商讨下一步行动。在会上,他不同意现在就去攻打历来是军事重镇的潞州城,却同意先取潞州周边,将基本已经全部占据的潞城县和占去大半部分的壶关县、黎城县三座县城先打下来,这一决策迅速得到了众将领的全力支持。

  于是接连几日,青羊军大营灯火通明,各首领共同商议夺取三座县城的大计,每个人脸上都兴奋的跟打了鸡血一样。

  陈卿做战略部署,他说道:“潞城是生养我之地,也是我们青羊山所在,当由我和两位副帅亲自带兵攻克,壶关则由副帅李杰带兵攻克,黎城交给北大营冯大川。”

  他想的好好的,李杰算半个壶关人,对那里颇有感情,冯大川虽是响马出身,却颇识大体,这样安排最为妥当,可避免兵士进城后滥杀无辜,没想到此议一出立即遭到部分将领反对。

  大家纷纷表示,如此攻城大事怎可让大帅副帅亲自冒险,该交给他们去干,暗地里却不免有各自的小心思。要知道要攻占一座县城,这是多大的功勋,又是多大的买卖,谁不想立此大功,于是各大营将领又开始为由谁来攻城的问题,终日吵个不停。

  李杰林永眼瞅着越来越乱,只是命令西大营总指挥赵城不得参与争执,一切服从命令,其它三个大营他们管不了也不想管,早早躲清闲去了。

  陈卿无奈之下只得改变攻城部署。

  他下令,攻克潞城县由东大营总指挥陈来为主将,殷得海为前锋;攻克壶关县以南大营平阳子为主将,冯庭保为前锋;攻克黎城县则以北大营冯大川为主将,李景芳为前锋,如此部署各方势力都得到照顾,大家这才满意而去。

  但谁也没有想到,攻城之战打的远远没有想象中艰苦,甚至可以说毫不费吹灰之力,三座县城便落入青羊军的手上。

  一听说他们要下山攻城,三座县城的官兵居然一夜之间全部跑完了,原来他们早已被青羊军的威名所摄,心想着两省合剿都剿不灭,他们在那里还不是当炮灰吗。众人纷纷放弃抵抗,跑的那叫一个利索,连城门都忘了关了。

  三县的老百姓则早就听说了青羊军要来的消息,也知道他们是农民武装,分田地而三年不纳税,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欢迎,所以农民军进城那是相当顺利,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很多人还拿出自家的好东西劳军,把各路首领给感动的。

  陈卿虽碍于山上各种势力纠缠,不得不重新调整了夺城人马,自家也没有参与攻取潞城,却在三支队伍出发前与大家再度约法三章。

  他手持秦彪送给他的一把蒙古弯刀,高高举起,站在演武台上厉声道:“今日攻城,具体事宜由各主将负责,我只说一句,那就是军规。任何人进城后不得抢夺民财,不得强抢民女,不得骚扰百姓,有违令者,不管是谁,杀无赦!”

  他特意嘱咐陈来道:“潞城县是我的家乡,县城中很多人我都有故旧之情。比如申家,申家作为潞州数一数二的大富之家,产业占了潞城县商业的一多半,满城到处是他家的店铺。对于申家,我总有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攻克潞城后,我绝不允许任何人骚扰申家商铺,你务必告诫所有军士,有胆敢抢夺申家一文钱者,拿一条命来换!”

  陈来自己也是苦命人出身,在荫城打铁开铁铺也算半个生意人,他当即点头同意。随即于出发前挥舞着大铁锤,告诫所有军士,进城后谁刚乱来,不要怪他铁锤无情,兵士们早就见识过他的凶悍,自然不敢放肆。

  队伍中恰有很多潞城本地兵士更是当场跪地,大声道:“我等潞城流民,当初灾荒之年,深受申家施米之恩,全家老小才能活到今日,在此哀求各位兄弟,进城后对申大老爷的产业务必手下留情,咱都是苦命人,该懂得感恩,申家是积善之家,必得上苍保佑!”

  军士中有摄于陈来威严而内心愤懑不平者,闻声连问怎么回事,潞城流民便说了当年申家在四门四处施粥的义举,兵士们纷纷表示,如此人家,绝不为难,陈来这才放心下令攻城。

  他们浩浩荡荡而去,却看到潞城县城门大开,陈来高兴之余率领兵士进城后,直奔潞城县衙,却发现县衙大门也敞开着,衙役早已跑的干干净净。

  他提着大铁锤大摇大摆的走上大堂,正觉得此番攻城实在没劲,忽然抬头看见大堂正中,一人头戴乌纱,身穿官袍,正襟危坐,见他进来不仅脸上毫无惧色,还大声质问:“大胆刁民,竟敢兴兵作乱,擅闯官府,该当何罪!”

  陈来看那人着装,不正是一县县令的装扮吗。他曾杀上壶关县见过壶关县令邱引的官服,当时邱引已经逃跑,他气得一把火将那官服当堂焚毁,他恨这身官服,他觉得穿这身衣服的没一个好东西,如今又听得此人这番说话,那莽撞劲上来,谁还拦得住。只见陈来提起那个大铁锤,冲到堂前,不待潞城知县李祥说出下一句,在他惊恐的眼神中,一锤子砸下,李祥当场脑浆迸裂,死的惨不忍睹。

  可怜堂堂一县七品知县,就这么突如其来的被人攻占了他的县城,然后悄无声息的在自己的公堂上被当场砸死。李祥估计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处心积虑多少年,用尽各种阴谋手段,先后干掉三届县丞,熬倒两任知县,终于坐到了这个位置。而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从未做过一天真正的县令。如今又死的这么惨,冤枉否?值得吗?

  陈卿一直不放心陈来,在他攻占潞城县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赶到,到了县城便听到百姓们议论纷纷,说这李知县还算个好官,比那胡郜要强百倍,他急匆匆赶到县衙想让陈来务必刀下留人,却被告知李祥早已被当场锤杀,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当场大骂陈来没脑子,把个闻讯而来的陈来吓得跪在地上连扇自己嘴巴。

  就在潞城县被攻克的同时,壶关、黎城两县也基本未遇到任何抵抗,平阳子和冯大川的兵马便开进去了,不过他们搜索了整个县城也没找到两位知县的下落,据说这两位聪明的知县得到消息后便脱掉官袍扔下大印,化妆打扮成普通百姓混在人群中逃走了。

  后来,潞城知县李祥殉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潞州城,连带百姓们私下议论他还算个好官,于是便有百姓为其立庙祷告者多人。连攻占壶关黎城的青羊军兵士都不住感叹,想起两县知县早就逃得无影无踪,破口大骂:“他妈的,同为朝廷七品命官,一县父母,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潞府风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