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北宋风云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苦河北岸,辽军与晓胜军的激战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在战斗开始之时,萧岚本以为他可以回营从容地的吃上一顿中饭,但是现在他已经在心里悄悄地将中饭变成了晚餐。
宋军的战斗力超乎他的预料,即使到此时,他们仍然没能如预期的吃掉已陷入包围中的宋军前阵。这些宋军善于应变,他们原本都携带了弓弩,在发现辽军的意图后,很快,他们找到了应对之策。在那些低级武官的指挥下,他们纷纷下马,以战马、重骑兵居外,轻骑兵居中,组成了一个个的圆阵,用弓弩、火器与辽军战斗。
宋人也许不是天生的骑手,但他们的确都是天生的步军。面对这些结阵而战的“步军”,战斗再一次变得艰苦起来。开始时只是一个个的小圆阵,然后他们开始互相声援,最后变成了几个难以啃动的大阵。
萧岚身边的一些亲随对于宋人如此不爱惜自己的坐骑十分的愤怒,他们大声的咒骂着,对于契丹人来说,这些宋人的确十分的可恶,他们怎么能不假思索的便将一匹匹良马当成肉盾?那还是他们自己的坐骑!
然而,萧岚和韩宝却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惧意与忧色。
战斗进行这么久,他们已经可以断定这些宋军中间,并没有什么高级将领,在最先的打击中,他们的几个高级武官都已经被射杀,现在指挥这些宋军的,最多不过是些指挥使,他们失去了阵形,被断绝了与中军统帅之间的联系,但在陷入绝境之后,他们竟仍然没有丧失组织力!
这是萧岚一生之中见过的最可怕的军队!
但这是怎么样的噩梦?他们竟然要与这样的军队为敌?!
萧岚真希望此时耶律信也站在他的位置上。
而这样的苦战也是萧岚所厌恶的,毫无美感,只是无谓的消耗士兵的生命。他几次试图劝说韩宝鸣金收兵,但他看见韩宝怒睁的双目,便知道自己最好还是识趣一点。
这是两支骑兵之间的野战,越是难以对付的敌人,韩宝越是不会轻易认输。若不能击溃这支宋军,韩宝绝不会服气。但他已经没有筹码可用,他们身边随了这支护!亲兵,再无其余的部队,而萧岚知道,韩宝绝不肯再回营调兵,他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
可这样僵持下去一辽军每次的冲锋、射箭,都能给宋军带来一些伤亡,但是,他们始终冲不破宋军的阵形。在有几轮冲锋中,辽军甚至动用了震天雷、霹雳投弹,但即使如此,也没能炸开他们的圆阵—与那些蛮夷不同,宋军的警惕性很高,他们会用弓弩优先攻击那些准备投掷火器的辽军。这让辽军的火器战术难以为继,也形不成猛烈的打击。
然而,韩宝的命令十分霭单明了,他要求部下持续不断的,一波接一波的进攻,让宋军无法休息,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总会疲惫,然后就一定会出现破绽。
而且,他们不是弓骑兵,他们携带的箭矢不会太多,他们总会用完!
这样的战术一定会有效果。只是瞬间万变的战场上,没有人知道浓烟的南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而已。
想到这里,萧岚不自觉的往左右望了望,他犹豫是否要悄悄的去调兵相助—
就在他转过头的那一刹那,他发现从东西,有一文具军正朝自己这边疾驰而来。
萧岚不由得松了口气,虽然那浓烟飘得四散都是,让他看不太清楚那是哪支部队,但那是辽军却是不需要怀疑的,但出于一种谨慎,他还是挥手招来一位亲随盼咐道:“去看看那是哪位将军领兵前来?他听见那亲随答应了一声,策马朝着东边驰去,便又转过头,留神战场。
但萧岚并没能把心思放在战场多久,突然间,他听到身边的亲从“啊”地一声大叫,他转头一看—却见刚刚遣出去的亲从,胸口中了一箭,被他的战马驮着小跑着折了回来。
“宋军!宋军一”几个亲随结结巴巴的喊着。
“宋军?”萧岚方愣了一下,却见韩宝已霍地转身,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死死的望着那队人马前来的方向。过了一小会,恶狠狠的说道:“看来韩某倒是低估了李直夫!”
一股寒意突然从萧岚的背脊上冒了上来,他下意识地握紧腰间的刀柄。每一个契丹人,都不难判断,那队人马至少有上千,而他们此时,身边不过百余亲从。
更紧要的是,倘若这只宋军与被围困的宋军合兵一处,整个战局,都会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一这要如何是好?”萧岚脑子里不断的转着念头,眼睛却望向了韩宝但是这位大辽的名将,此时也只能是铁青着脸,一筹莫展。
即使是在这嘈杂的战场上,萧岚也可以清楚的听见那队人马疾驰而来的马蹄声。
便在此时,萧岚忽然听见从北面也传来一阵马蹄声。“休矣!”萧岚在心里暗叫一声,扭过头去,却见韩宝的表情松驰下来,他怔了一下,方才明白过来,那竟然是大辽的人马!
萧岚好一阵子都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
一个巧合—韩敌猎与萧吼因为担心这边的战局,二人领了一千骑人马,前来接应,便在环州义勇出现在辽军背面的同时,他们也赶到了!
然后,萧岚看见这两队人马,不约而同的张开了弓箭,朝着对方射去。
双方冲在最前面的骑士纷纷中箭落马,但两队人马仍在飞快的接近。心情仍有些恍惚的萧岚忽听到韩宝“哎约”了一声,他这才惊醒,顺着韩宝的目光望去,却见那队宋军当中,策驰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黑甲白马的将军,正在连珠发箭,箭箭都是射向辽军中冲在最前面的萧吼。素以勇武著称的萧吼,在他的箭雨下,显得极是狼狈,左支右细间,右臂已是中了一箭—韩宝的那声惊叫,必是因见萧吼居然中箭才发出来的!
萧岚看着也是暗暗心惊。几名裨将见着此景,皆忙引弓去射那宋将,却被那宋将轻拨战马,轻巧避开,回手连射几箭,那几名裨将竟竟一一中箭,落下马来。
这几箭令得萧岚与韩宝皆是大惊失色,韩宝转头问身边之人:“那是何人?南朝亦有如此勇将?!”但左右却无一人知道此人姓名。
好在两方很快便碰到了一起,那宋将的神射便少了用武之地。此时韩宝与萧岚的目光已全被那宋将所吸引,只见他收了大弓,摘了一柄大架在手,舞将起来,直奔萧吼而去。萧吼乃是大辽有名的神力之人,平素少逢敌手,并不如何挑拣兵器只有韩宝知道他最拿手是一支铁鞭,平日只是挂在马上,并不使用,这时却是摘了铁鞭,右手持刀,左手执鞭,与那宋将杀在一处。
萧岚看了几合,便知二人武艺不相上下,但萧吼亏在未战之先,右臂便已中箭,此时咬牙恶战,却是使不上全力,那宋将力气极大,每一架抡下,皆是势大力沉,萧吼只敢用铁鞭去接,却不敢用右手,因此渐渐便落了下风。他生怕萧吼吃亏,正待叫过亲从当中几个武艺好的去相助,不料眼前几骑快马冲出,他一愣之间,才发现是韩宝下车换马,摘了狼牙棒,冲了出去。他的几个亲兵生怕他有失院得紧紧策马跟上。
萧岚这时已来不及劝阻,只能提心吊胆地观战。
那宋将十分袅勇,虽被韩宝换下萧吼,亦无惧意,一杆大架与韩宝的狼牙棒竟是杀了个难解难分。萧岚看了一会,见韩宝并不落下风,几名亲兵又紧紧的围在二人旁边,知道不会有事,这才放下心来,去看别处情况。
便在这短短一小会,其他的战场情况又已是风云突变。
一名身着犀甲的宋将,领着数百骑人马,不知何时,已穿过辽军的前阵,杀进后阵之间,将辽军的包围杀开一道大口,被围困的宋军见到援军,军心大振,纷纷上马,且战且退。
他来不及哀叹咬进嘴中的肉竟然也要吐了出来,两翼的探马又飞来报告,辽军的整个前阵与宋军已经陷入彻底的乱战,已经没有任何的阵形、序列、指挥可言。
他这才明白那队宋军是怎么突然杀进来解围的。
到这个时候,萧岚已经知道,歼灭晓胜军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继续战斗下去,除了让双方无意义的流血,再无作用。但是,他甚至不可能随便鸣金收兵,当务之急,已经不是追杀宋军,而是利用他第二军阵仍然还存在的阵形,保护其他各阵退出这场战斗。
他再不犹豫,策马驰向他的后阵,接过战场的指挥权。
苦河边上的这场恶战,直到当天晚上,太阳将要完全落山之前,才终于彻底的结束。
辽军几乎已经将半支晓胜军咬进了嘴里,最后却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的吐了出来,而宋军也几乎有机会一举击杀韩宝与萧岚两名辽国统帅,却因为运气而功败垂成—尽管他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曾经拥有过这样的机会。
这场战斗,到最后,双方都是筋疲力尽,死伤惨重。
最终,辽军后退了五里扎营,宋军也被阻在了深州之外,不得不退回他们前一个晚上的营地。
此时,除了苦战一天的筋疲力尽以外,宋军之中,开始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唐康强打着精神,与李浩分头巡察过大营后,二人又不约而同的一齐回到了唐康的大帐中。唐康盼咐亲兵给李浩看了座,端上茶水,两人都是捧着茶杯在手,半晌无言。过了好一阵,二人不约而同的一齐抬头,唤道:“唐大人!”“李大人!”然后,又是一小阵沉默。
当李浩再次开口时,唐康其实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果然,硬听李浩长长的叹了口气:“契丹之善战,实出乎意料。”
唐康也深有同感,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白日他也曾引兵死战,唐康一向也自负文武双全,自以为一身武艺,(穷之一般的将军,绝不逊色,但直到上了战场,真刀真枪的实战,才知全不是那么回事。在生死之际,那些生长于马上、久历战阵的普通契丹士兵,远比他想像的难以对付。
却听李浩又沉声说道:“恐怕咱们这次,是到不了深州了。”唐康默然无语李浩连连摇头,神色沮丧,“吾等矫命而来,如今真是进退维谷。不立寸功而返来日何以塞两府、宣台之口?然今日之战,全军伤亡近四成,战+疹斋,已到强弩之末。如今大军背水结营,数十里之外,便有数万辽兵,若其夜半来袭,恐后果不堪设想。”
“李大人说得极是。”到了此时,唐康也不由得英雄气短。
“那末,不如早做决断,今天晚上,趁辽人未觉察,咱们连夜撒回衡水,待休整数日,再图别策。”
“今晚?”唐康不由得吃了一惊。
“事不宜迟,恐夜长梦半。况白日若辽人有备,岂能容我从容渡河?”
唐康沉吟了一会,终于点了点头,“也罢!”
二人又商议了一阵退兵之法,一切议妥,李浩便告辞离开,安排连夜撒军之事。唐康在帐中,一面盼咐亲兵收拾行李,一面坐在烛下沉思。他是一个不甘心失败的人,但是如今的形势,却已经告诉他,单凭他手中的兵力,想要解深州之围绝非易事。事到如今,他也只有再想方设法,说服石越增兵—但这又岂是容易之事?唐康还不知道石越此刻正如何恼他呢?他想了一会,终无头绪,又想起一事便披上披风,跟亲兵盼咐了一声,便出了大帐,径往旁边的一座小帐走去。
到了那小帐前面,他正要掀开帘子进去,不料田宗销正好自帐中出来,见着唐康,急忙上前行了一礼,十分焦急的问道:“唐大哥,我正要寻你,刚才听说咱们要撒兵?”
唐康尴尬的点了点头,他本就是特意前来与田宗销解释一声。但田宗销见他点头,立时便急了:“唐大哥,这万万不可啊!”
“宗销,这亦是迫于无奈的下策。”唐康避开田宗销的眼睛,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今日之战,你也曾亲历。我军已经力尽,非得回去休整数日不可。你放心,我唐康绝不会对深州见死不救的,咱们还会再来一”
但田宗销哪里听得进去,“可是一可是一”他心里也知省唐康所言,不无道理,但正因如此,他心中却更加着急,想着围城中的拱圣军袍泽日夜盼援,田宗销鼻子一酸,忍不住痛哭失声:“可是深州一”
唐康见他如此,心中更是唱叹,只得勉强安慰道:“你放心,咱们定不会让深州陷落的。”
田宗销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很快止住眼泪,抬头望着唐康,道:“不!”
“不?”唐康一愣。
“唐大哥既有此诺,宗销当谨记在心。”田宗销看着唐康,高声说道:“但是深州城内,姚太尉、还有一众袍泽,却还不知道唐大哥的这个承诺一”
“这好办,我会着人送信进城,告诉姚太尉一”
“不必了。”田宗销笑着打断唐康,“宗销乃是拱圣军的人,是宗销出来请援,便当由宗销将这个消息带回深州!”
“此事万万不可!”唐康真是大惊失色,“绝不可如此!如今深州重重被围你岂能轻易进去?你若有个万一,我如何向阳信侯交待?”
“大宋朝谁人无父母?别家父母,亦是同样的难交待。”田宗销平静的笑道“田家世代忠烈,宗销既已从军,马革裹尸,亦是份内之事。今日一番恶战,辽军必然相是栖疲惫的,我正好连夜进城。唐大哥尽管放心,这往来的路,我都是极熟了的。”
“这一”
“我回到城中,必将大哥的话转告城中军民。大哥放心,只要深州尚有一个宋人在,城池便不会陷落。”
唐康看着田宗销的神情,知他主意已定,绝难劝阻,但他心中又着实为难,唐康一生做事,绝少顾忌人情,惟有对田烈武,唐康深感其德,念念不忘。此时要送他亲生儿子去一座随时可能落入辽人之手的城中,他如何能点这个头。但是,他也知道,他没有理由拦住田宗销,他总不能告诉天下人,他唐康对深州能否坚守得住没有信心吧?
过了好一会,唐康才终于极勉强的点了点头,“你要回去可以,但不能一个人回去。我让何将军挑出三十名好手,护送你回去。”
便在唐康与李浩心生惧意,宋军悄没声息的准备退回衡水之时,辽军大营内萧岚也是忧心忡忡,他在自己的大帐内喝着闷酒,却始终无法压制住心底里泛起来的那种惧意。
大辽军队,自南下牧马以来,除了在沿边雄、莫诸镇还算得意外,此后进展实难让人安心。开战两个月,谍报显示西军尚未出现,但他们所遇到的宋军,却都已经很不好对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劲敌,这哪里象是一只曾经被一些不值一提的西南夷打得屁滚尿流的军队?
深州城内的拱圣军,与今日让大辽铁骑战死三千余人、损失战马五千余匹的这只晓胜军,皆是令人生畏的对手。而另外的战场上,宋军的韧性也让萧岚颇为吃惊。
原本,按照耶律信的命令,此刻西线的萧阿鲁带部,是应当早就到了深州与韩宝、萧岚合兵,若是那样的话,他们原是可以抽调更多的兵力与晓胜军决战的,那样战局也许便不会是今日这个结果。
但是,直到此时,萧阿鲁带部,还是连踪影都见不着。
原因便是那个段子介。
转战镇、定之间的段子介,自侦知深州被围,他除了派兵增援深州外,还料到了萧阿鲁带的下一步必然是要南下与韩宝合兵。此人耳目极广,萧阿鲁带部才开始合兵,他便已经知道,连萧阿鲁带部南下的时间与行军路线,竟皆被段子介窃知让他预先伏兵于唐河之畔,欲趁萧阿鲁带部渡河之时,打个错手不及。幸好段子介依靠的,除了他的定州兵外,到底还是些乌合之众的忠义社之流,事机不密,反被萧阿鲁带所乘。萧阿鲁带将计就计,在唐河畔大破段子介,斩首千余级。段子介率败军退保博野,萧阿鲁带引兵追击,攻城数日不克,不得不解围再次南下,不料段子介便如打不死的阴魂,竟然悄悄引兵踢其后,大破萧阿鲁带的后军。萧阿鲁带无法从容渡河,不得不又回军与段子介交战,但段子介这次却学了个乖,先是藏在一个老寨中固守,然后在夜色掩护下,连夜遁回博野。
结果,双方在博野一带,竟就此陷入一种可笑的僵持。唐河曾经是宋朝的塞防重点,那里有无数废弃的寨子、营垒,如今都被段子介善加利用。一旦萧阿鲁带想要渡唐河,段子介就率军追击,攻击他的殿后部队,当萧阿鲁带回军交战时,段子介马上跑到某座城寨中坚守不出,若见萧阿鲁带率的兵多,便赶紧遁回博野。
于是,虽然博野至深州不到二百里,但因为中间夹着唐河、淳沱河两条大河与许多的小河,萧阿鲁带若不能解决段子介这个心腹大患,便无法从容渡过这两条河。然而,他虽然屡施计谋,想诱段子介出战然后一举歼灭之,但奈何段子介自吃亏一次之后,便奸猾如狐,轻易绝不肯上当,偶尔受挫,损失个数百上千人,对段子介来说,又没什么影响,他在镇、定之间,插旗募兵—据说他得宋廷准许,可用日后之赋税来抵从军之军晌,此时分文不出,转瞬之间,便能补充数千兵额。
这些乌合之众,虽不能与大辽铁骑正面交锋,但是亦让人十分头疼。时间越长,段子介便越成气候。段子介不仅能自己在博野与萧阿鲁带缠斗,竟还有余力遣将四出,令各地忠义社结社自保,闻大辽兵至,便避入城寨山林,绝不与战,又密藏粮食,毁坏桥梁,在道路中埋置乱石,萧阿鲁带部困于唐河之北,不惟不能渡河,便是外出劫掠,没有数百骑,绝不敢轻出。甚至,段子介还派遣偏将攻入大辽易州境内,幸亏易州守将早有准备,引军迎战,大败宋军,将他们赶回宋境,段子介这才不敢有非份之想。
但不管怎么说,萧阿鲁带的西路之军无法顺利南下会师,而镇、定之间,又陡然出现一只兵力过万,而且人数越来越多的宋军,对大辽的整个战略部署,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此辈虽然只是乌合之众,但兵力一多,亦能成患,况且一旦萧阿鲁带真的南下了,他们便处在辽军最薄弱的侧翼,这种隐患,是绝不能忽视的。
此时,萧岚所不知道的是,当日段子介唐河设伏之前,便曾经担心兵弱不堪与辽军一战,他曾亲自前往真定府,希望与真定诸将捐弃前嫌,合兵伏击,但因慕容谦未至,真定守臣对段子介极为不满,遂一口回绝。段子介迫不得已,才自己独领定州兵伏击萧阿鲁带,因为兵力不足,他被迫广招各地忠义社助战,结果反而泄露机密,遂致唐河之败。不仅他辛苦募练的定州兵元气大伤,还被镇、定间那些与他不和的地方官员弹勤,真定府的官员更是借题发挥,禁止境内忠义社与段子介合作一对于此时正在博野与萧阿鲁带作战的段子介来说,他已是真正的腹背受敌。
很难知道如果萧岚知道了这些内情,他又会作如何想法?
但此时此刻,萧岚原本便不如何坚定的内心,已经开始土崩瓦解。他已经认定,南下侵宋,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而且,是时候来设法挽回这个错误了!
可这并不会容易。
耶律信绝不会答应,倘若如此兴师动众后,竟然换来的是无功而返,对耶律信来说,那会一场政治上的灾难。他会被赶出北枢密院,剥夺军权,如果皇帝不肯原谅他,甚至连身家性命也难苟全!可以想象,一旦他提出此议,与耶律信便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而对于萧岚尤其不利的是,他知道皇帝本人也不会答应。
无功而返,空耗国力,反而结怨宋人,皇帝的脸面挂不住,他会视为极大的耻辱。况且如今胜负未分,大辽不一定会失败,要皇帝停止战争,皇帝如何能听得进去?这几乎形同儿戏了。
而即使是韩拖古烈这些文臣,萧岚也无法确定他是否还会支持自己。猜忌与不信任是理所当然的。
他也不知道,在武将当中,他能得到多少支持。
耶律冲哥的暖昧态度说明了一切,但他远在西京道。河间诸将必定是惟耶律信马首是瞻,他亦不必指望。对于萧岚来说,倘若他真的决定挽回这个错误,也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定下一个更好的基调,他首先要做的,便是争取韩宝的支持。
这是一切的前提。
倘若韩宝也出现厌战之意,主张与南朝议和,那么,他这边便多了一个重重的法码。甚至,在这个时间,这比韩拖古烈的支持更重要。
然后,他必须向皇帝上一封奏折,在不触怒皇帝的前提下,委婉的表达退兵与议和之主张,说明他对战争前景的悲观态度—这样耶律信不会高兴,皇帝也不会高兴,但是,他至少是“立此存照”了,即便皇帝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总有一天,这封奏折会发挥大作用。
在此同时,他还要做另外一些事情,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
他需要谋求南朝的支持。倘若,他能与南朝达成某种谅角,譬如和议之可能甚至促成南朝的某种让步,那么,他就能有把握保全皇帝的脸面,那么,只需要一个时机,他便能底气十足的来主持与南朝的和议。他甚至能成为辽宋两朝的功臣。
萧岚相信自己比其他人都看得更远,他也很清楚有时候这样会给他带来危险。
比如,这个时候,倘若他莽撞的让人知道他在策划和议之事,他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湃皇帝绝不会原谅他!
他必须耐心,小心的处理。给皇帝的奏折,错辞要斟酌再斟酌,让皇帝确信这只是一个忠心臣下的深谋远虑,他只是在竭力的顾全方方面面的事情,他并不是反对战争,而只是看到了消极与危险的一面,考虑到万一,事先多谋划一条退路。
在南朝那方面,有些他可以公开的进行,有些就必须极隐秘的进行。
他至少要派出三拨使者。一拨使者将秘密前往注京,了解哪些有价量的大臣是可能希望与大辽议和的,然后,他们会有办法与这些大臣联系上,直接试探宋廷的心思:一拨使者去大名府,试探石越与他身边漠臣的态度—但这两拨都是非正式的,只是私下的接触与试探,而倘若他争取到韩宝的支持的话,他还可以派使者进深州城,直接致书姚咒,试探和议之可能。姚咒并无权利决定和战,拍该会是一个正式的渠道,代表着一种正式的接触,按照旧例,姚咒会将此向上察报,一直送至南朝太皇太后的御几上。
对于向深州派使者,萧岚相信皇帝并不会责怪他,甚至耶律信也无话可说。
双方迟早都是要议和的。耶律信可以主导战争的,而他可以主导和议,这两样对大辽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都应该谋求胜利。议和对大辽的利益绝无损害,即便是和议并不能取得成果,也可以在南朝内部制造争端,削弱他们战争的决心。
迫。但萧岚也不能不承认·也许与砂达成一项和议·远比他想的要来得重要与急对于这场战争,他已经率先失去了胜利的信念。
若是为了大辽计,他应该尽快的推动和议:但为了他自己计,他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
他很担心这二者能否两全。
“鉴书。”一个亲从掀开帘子,打断了萧岚的神思,“晋国公求见。”
萧岚大感意外,怔了一下,连忙起身,道:“快,快请!” 北宋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