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面坊的问题
县城的两处宅院,东西那些已经置办得差不多了,如今万事俱备就等工人上岗了。
而赵木匠就是特地为这件事情而来的。
“夏姑娘,我已经联系了几个相熟的木匠,说是可以过来,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啊。”
“不放心什么?”半夏头也不抬地问道。
其实现在比起和赵老大讨论工坊的事情,她更想听齐天尧把刚才的话给继续说下去。
毕竟,对方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向来都爽快妥帖,从来不拖泥带水。刚才那般犹豫不决,显然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只是在看到赵老大来了之后,对方便离开去忙其他的事情了。那些未说完的话,似乎又没有那么重要。
这样忽上忽下的,半夏只觉得心里仿佛就跟猫挠一般。
赵老大神情有些犹豫,有的问题问出来就像是他不信任作坊一样,可是不帮那些人问吧,又不能服众别人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地就辞了当前的活计,直接来到这边。
最后,他挣扎了片刻还是重新酝酿组织了一下措辞,朝半夏说了起来:“这工钱是没问题的,就是出去住宿,也比他们在村里接点零散活儿或者直接给人家做长工,要高一些。只是吧,他们还是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半夏皱眉,这都还没有上手呢,怎么就开始没有信心了?
“哎,主要是这些东西他们没有见过,也不曾听说过。”赵老大叹了口气,既然已经开了口,后面继续说起来就顺畅了不少:“首先做的这些东西,为了保密,也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就是说这些东西,做出来都是要卖出去的。可他们觉得毕竟这寻常木头摆件儿家具这些,也卖不出去那么多啊。”
“说到底啊,其实都还是心里没有底。”赵老大悄悄地瞥了对方一眼,看她神色如常,这才继续说下去:“就是是觉得,万一做出来了卖不出去,那作坊就开个几天。他们丢了以前的活计,还白高兴一场不是……”
听到这里,半夏才算是懂了。
除了官家的一些工坊之外,民间鲜少有什么专门的工坊,更何况他们还是半路出家,没有强悍的家族背景,也没有过硬的实力和声望。
即使突然弄出了一个作坊来,也难保开了两天就开不下去了。那些人,是想找她要个承诺呢。
半夏笑了笑,却没有直接回答:“你让他们有空的,直接去看看王庆福两兄弟吧。”
“面条这种常人都能自己在家做的东西,我们面坊都能够开起来并且每天卖出不少面条,这木工工坊还需要担心吗?”
赵老大一想到面坊那边的情况,这才突然意识到这一次自己也跟着傻了。
良山面坊的面条,如今整个河安县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又岂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卖出不少”就能够形容完毕的?
因为面坊那边已经彻底上了正轨,甚至还在陆陆续地招人,面条的产量自然也就彻底稳定了下来。自从教了各大酒楼凉面的做法之后,面坊便不再送煮好的面条了,而是直接送生面条。
生面条的好处就保存方便。
早上的时间毕竟就那么一点,河安县城里大大小小的酒楼食肆就有不少,如果只靠王庆云两兄弟,也绝对是没办法一次性地就全部送完的。如果等到第二次运送,那时间就有些太迟了。
估计酒楼都已经做满人了,这边的生面条还没有送到了。
所以,只得分了一部分在前一天傍晚送到。来回轮流,这样大家都方便,也给王庆福他们减少了不少压力。
只是,全部供应上了生面条之后,王庆福很快地就注意到了问题。
这面条,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做得差,甚至是有的酒楼看到其他家酒楼也都有这样的东西了了,自己家又没办法弄出些更好的花样来,渐渐地也就歇了来凉面生意上插一脚的心思。
最开始或许还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久而久之,凉面便会被那些没有兴趣了酒家排斥起来。等到众人的新鲜感过去了,酒家对于凉面的需求自然而然地也就降低,需要的酒楼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只剩下几家。
如此一来,面坊就失去了主动。
剩下的那几家酒楼想买,但是价格也就没办法让他们控制了,甚至是最后,可能是这里凉面就会宛如一现的昙花一般。
也是到这时候,王庆福才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任务”里面,有一项是“维护客户”了。
“要想在面条上赚更多的钱,那就需要让所有人接受它,由觉得新鲜好奇才会去尝试的东西,变成最日常的吃食。”
半夏当时听完他的分析,欣慰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告诉他更多的解决办法,只是委婉地提示道:“既然可以拥来做凉面,那为什么不能做拌面,或者直接煮来吃呢?”
“这价格已经这么低廉了,剩下就全靠你自己去说了。”
王庆福思来想去都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只得叫上了王庆云还有自己媳妇儿一起商量。
王庆云向来脑子就转得比较快,而他媳妇儿张一月,又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现在在那面坊里似乎也学到不少东西,说不定真的就能够解决当前的难题。
张一月听完他的这些疑问之后,紧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之后说道:“价格没问题的,县城那些人又不是吃不起。只是,要想变成最日常的吃食,那还是要足够了解才是。”
足够了解?
王庆云有些疑惑:“难不成我们在码头上面拉着别人,告诉别人面条有多好吃多少吃吗?”
“这倒是不用,”张一月摇了摇头,说道:“县城中那些酒楼食肆,一般进去不都是有什么小厮跑堂之类的吗,让他们来介绍岂不是最好的方法?”
…………
于是在那一晚过后,王庆福做了一件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同时,那句在码头上拉着别人“宣传”,却也在王庆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农门青云:拐个宰相来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