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摆明了的心情不好,身上的冷气那是嗖嗖的冒,他是老了点脑子不太圆滑,可不代表傻,这会儿就是老皇帝说什么,他乖乖挨训就好,真答了些不该说的话,那就真的是撞枪口上了。
吏部尚书自问自己还活的不够久。
见吏部尚书一脸作苦,也不答话,老皇帝原本脸上弥漫的阴沉也慢慢随着情绪稳定而消散,只是脸色依旧不怎么好看。
萱贵妃的事他暂且不去追究了,现在当务之急还是皇后。
秉持着这个想法,老皇帝的脸色逐渐平静,只是依旧难掩火气,一双老眼也跟要掐死吏部尚书一样看着他,看的吏部尚书后背直冒冷汗。
果然今天不是什么好日子,皇上好端端也不知道怎么就把气牵到他身上来了,他也找不到自己惹老皇帝生气的事儿。
实在气不过的老皇帝,还是一把拿起桌上的奏折,泄气似的往吏部尚书身上扔,吏部尚书也不开口,乖乖受着。
吏部尚书这么逆来顺受的,和风翼辰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反而让老皇帝找不到生气的理由了。
毕竟皇后再怎么粗心和无所畏惧,但也不是傻的,假传圣旨的后果她也也不是不清楚,瞒风翼辰那样的可能瞒不过,但对于吏部尚书来说,被人发现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介于此,老皇帝更加找不到生气的理由了,只是心头难免火大,质问吏部尚书:“皇后那边朕可是让你重点关注的,结果呢?你的眼线就只得带打架刺杀这样的事?废物一个!”
老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一句骂话,骂得吏部尚书一脸憋屈,也不敢发火,只能硬着头皮上:“皇后难道还有别的事?”
吏部尚书不问还好,一问,老皇帝就觉得自己这火气压不住了,风翼辰之前的嚣张目中无人,仿佛一根刺,时不时扎他两下。
火气的老皇帝,脸色又黑了下来,随手抓起桌上的几个奏折就往吏部尚书脸上扔,口中呵斥道:“还敢说!朕让你盯紧皇后,结果你呢?连皇后假传圣旨这么大的事你都浑然不知!废物!”
老皇帝忍不住,没好气的骂骂咧咧,吏部尚书这会儿也顾不上老皇帝这一下下的拿奏折打他的事,他现在脑子还是属于懵逼状态。
皇后假传圣旨?消息这么劲爆的吗?堂堂一国之母,竟然还知法犯法,犯的还是假传圣旨这种诛九族的掉头事儿。
不得不佩服皇后的勇气!
当日朝堂之上的事他在场也是知道的,可皇后就算因此而狗急跳墙,也不至于干出这么没谱的事儿来吧?
假传圣旨啊,这事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不对,他在这里替皇后想假传圣旨的后果干什么?现在是皇上在找他兴师问罪呢!
假传圣旨啊!这种大事,他竟然没有得到消息告诉他,难怪老皇帝会一脸火大。
老皇帝何止火大,火都要冲冠了,他要是在皇后刚派人假传圣旨的时候,就让他知道这消息,他早就会想出应对之策了,哪会像现在这样,还被风翼辰威胁!
吏部尚书也知道这会儿老皇帝火气大了,顿时背后有点冷汗直冒,在此之前他还有点庆幸心理,期盼老皇帝的火气不是因他而起。
现在看来,这种心理可以磨灭了,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过老皇帝这关。
吏部尚书混沌的脑子这会儿开始发挥起来了,脑子里的思绪顿时万千,抬头见上面的老皇帝脸色依旧难看,不由的抹了抹额头上不存在的虚汗,哆哆嗦嗦着道:“皇上,皇后娘娘假传圣旨这事,老臣没有提前发现告知皇上,老臣罪该万死啊,可假传圣旨这样的事,皇后娘娘自然也是会隐瞒着的,老臣又无法把人安在皇后身边,这样的事也发现不了啊,至于萱贵妃的事,是老臣一时糊涂,忘记说了,老臣罪该万死,还请皇上降罪啊!”
吏部尚书好歹是跟了老皇帝几十年的老臣了,对于老皇帝的性子早已经摸了个门清,自然知道老皇帝是吃软不吃硬的,这会儿说点软化,比跟老皇帝讲道理要有用的多。
当然,风翼辰是个例外,那个硬骨头,不是老皇帝不想啃,是啃不动。
吏部尚书自问还没有那个能耐,能够与风翼辰比肩,因此他也只能在老皇帝面前多说一点软话了。
也如吏部尚书所想,老皇帝原本黑沉的脸,在吏部尚书这一番认罪的态度下,反而缓和了,只是心里的烦闷难免有点难以舒缓。
没好气的给了吏部尚书一眼,老皇帝勉强缓和过来的脸色又有点要发火的倾向,好在到了口边的话,没有很难听:“办事不利,朕本应该罚你,但你好歹是跟在朕身边多年的老臣了,朕也不想多加为难你,这次就算了,但绝不允许有下次,这样的事,一次就够麻烦了,再来两次,朕非要跟你算账不可!”
虽然早就料到老皇帝会有这番话,但在老皇帝亲口说放过他这次的过错后,吏部尚书还是不可避免的松了口气。
众人只知道他在皇帝身旁,得皇帝的信任,只看到他表面的轻松,殊不知,他这背后的风险,伴君侧,如伴虎行啊。
如果可以他其实不想接这次老皇帝给他的任务,他压根不想管这劳什子的事儿,帮老皇帝看住京城的动静,给他汇报消息,外人只看到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却看到无处不在的风险。
久居高位的人,真实的心思,谁也不好揣度,就像现在,老皇帝表面不怪罪他了,背地里也不知道要怎么秋后算账,但总不会太严重就是了,不然他这次在老皇帝面前的罪也白认了。
轻吐出一口气,吏部尚书看向老皇帝:“皇上,既然皇后娘娘干出这样的事,拿我们应当如何是好?皇后娘娘不能轻易动啊,签一发而动全身,皇后娘娘背后的家族……在朝堂,说句不好听的,根深蒂固!” 嫡女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