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天书奇谈

第一百三十九章 染坊

天书奇谈 当猫 3467 2021-04-06 10:3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书奇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喜水眼见路边的一根灯柱上,环绕着一只超大的守宫,几乎把整根柱子怀抱在胸前,那犹如迅猛龙一样的细长的脑袋,还高出灯罩老长一截!

  那东西细眼牢牢的把喜水锁定,一根如同铁丝一样的舌头,时不时迅如闪电般伸出,再卷进一只深秋在路灯上来回盘旋的飞虫,不过和它这条巨大的身躯比,叼虫子只是为了延续物种天生的习性。

  “你平时都把它放哪寄养?”喜水目测这么大的守宫,至少活了两百多年,而且喂养颇为仔细,“天材地宝”不知吃了多少,才能突破生长界限,甚至衍出灵智。

  “随意,”九未儿耸耸肩,这还是她第一次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深夜走在这初秋的小路上:“有时候它会趴在教学楼外墙,有时候是寝室楼。”

  “唉,”喜水暗地里叹了口气,心里一个大写的服……虽然知道身边这个女孩不是普通人,可没想到其身家如此富贵……

  真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能有一只活的守宫当守护的,喜水从出生都没听说过,估计回去给老渠头摆,老渠头都会一脸震惊。

  九未儿见喜水突然的沉默,好像意识到有点不妥,心念一转,那只吊在街灯上的庞然大物,渐渐在空气里隐没了身形,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二人延着浮在半空中的“腥线”一路往前,脚下的土路越来越偏僻,到后来,摆设一样的路灯都消失了,只剩下满是土坷垃的小路,凹凸不平,全是坑坑拌拌。

  喜水把单车停在路边,从兜里掏出来那个按压式手电筒,一下一下充着电,射出比萤火虫大不了多少的光,好在聊胜有无,堪堪照轻脚下的路。

  感谢大城市的“光岛效应”,上千万的居家照明被大气层反射,在这荒郊野岭,灰压压的周围环境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

  喜水和九未儿,浅一脚深一脚的继续往前,那根红线就飘在他们身边,延伸到不远处,被一片黑黢黢的灰泥外墙所阻隔。

  “应该就是那里了。”喜水看着不远处的那个建筑……

  看上去像一间希望小学,带院墙,甚至有个旗杆样的竹竿,直挺挺的有两层楼那么高,“旗杆”上光秃秃,院墙里隐约分得清有排低矮的小楼,其它的就看不太清楚了。

  奇怪的是,空气里飘荡着一股苦艾烧过的味道,越往前靠近味道越浓。

  不仅如此,耳边还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打梆子的声音,被风吹过时,就轻一点,风一过,万籁俱寂时,听的更真切。

  “梆,梆,梆……”微弱带有节奏,类似乡下打谷子,却又沉闷的多。

  喜水和九未儿互相对视一样,“腥线”消失在这间黑布隆冬的院墙背后,看不清里边是什么状况,只有摈住呼吸走过去瞧瞧、

  二人顺着看不清的小路,一路踏过齐脚脖的枯草,风吹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和回荡在半空的“梆、梆、梆”声相呼应。

  如果闭着眼睛,第一想象应该是有人一直敲着一根老朽的树干。

  顺着院墙绕到正门,就着红砖的门柱,上边挂着一块看不清材质,有点像某种动物毛皮做成的铭牌,上边用粗大的毛笔书写的古体字,最打头的几个,已经被雨水侵染的看不清,只有下边两个字还模糊可以辨认。

  “……染坊”

  这里原来是间染坊,看上去已经荒废很久,就连大门外的小路,都已经遍布杂草,早已没过了车辙,但看这坊间规模,开办的时候,着实应该不小。

  除了门柱上挂的招牌,本应是门岗的小屋,里边漆黑一片,本来是窗户的位置,早已一块玻璃都不剩,黑暗中空荡荡的灌着风,像失去门牙洞开的大嘴。

  木质的大门已经霉变腐坏,只留下空落落的门柱,之前那张动物毛皮做的招牌,就挂在其中一个门柱之上。

  喜水紧锁眉头思考片刻,对九未儿说:“如果那些传言没错的话,我好像听说过这里。”

  “怎么?”九未儿耳朵里也回响着“梆、梆”声,照理说,这里荒废许久,绝不可能还有人在这儿住,即使是街上的要饭花子,也不可能看中这个偏僻的地方。

  一是,这里离闹市太远了,方圆十里没有人烟,从偏僻的土路走到这里,足足走了两个多钟头,这还是二人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

  二是,这里没电没水,看的出来,可能在很久以前,有条小河从院墙外流过,但眼下看去,只能看出一点貌似河床的痕迹,有些卵石扎在干涸的土路上。

  喜水也有和九未儿一样的结论,要不是“腥线”的指引,绝不可能午夜十分跑到这么一个透露出诡异的地儿。

  回想起从老渠头听来的一个“鬼”故事,说的是一个印染厂的旧闻……

  说这个城市的城边有一间开办很久的染坊,对比地理位置,很有可能说的就是这里。

  这个染坊开办了很多年,依稀从建国前就有了,一直存续到前几年,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被越传越像真的,不得已,最后只有草草关闭。

  一般开染坊的,一定会选在一条河流旁,还必须是条“死”河。

  何为“死”河?就是说,这条河的下游再没有其它溪沟为其注流,这也就意味着,这条河的水会越来越浅,到慢慢最后干竭。

  这是因为,染坊用现在的话来说,非常污染环境,如果选在一条大江的支流上,日积月累下,其会带去大量的污水,一旦有人饮用了这样的污水,往往病痛不断。

  此间这个染坊,就出现了这个事故……因为城市的不断扩张,渐渐的,本来这荒郊野外,十分偏僻的郊区,也渐渐人多了起来,早年间,自来水还没通,大多还是喝着引来水渠里的水。

  喜水依稀记得那条渠叫“战斗”渠,从城外一个水质比较好的湖里援引过来,供生活在这一片的人生活起居。 天书奇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