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逆天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韩信居然真要来了,跋山涉水来到了长安,长安城轰动了!
人们议论纷纷,更多地表达出对韩信由衷地赞赏、赞美,天下竟有如此重情重义的好男儿,韩信不光军事一流,品德也是超一流!
在长安城,他的很多故事在长安民众心中慢慢演变成传奇,“什么漂母一饭之恩,韩信最后却以千金相赠!”“什么当初在淮阴城中遭遇胯下之辱,韩信功成名就后,找到此人,最后却宽容大度,居然将此人提拔任命为都尉!”这些故事不断人为地加料,将韩信从小到大演变成一个半真半假、半人半仙传奇式人物!
以萧何为首的朝中大臣奉皇帝之命在长安城外十里长亭隆重迎接了韩信,规格之高,世所罕见,礼遇之浓厚,旁人根本无法比拟!
萧何、韩信一番寒暄之后,遥想往昔,恍如隔世,令人唏嘘不已!
韩信牵出自己的小儿子韩琦,说道,“来,韩琦,见见你的叔父!当年若没有你叔父的举荐,根本就没有你父王的今天!你要记住,叔父是我们韩家的大恩人!”
韩琦虽然只有七八岁年纪,但长了模样俊秀,唇红齿白,一双乌黑的眼睛直溜溜地上下打量着萧何,萧何对韩琦的第一印象很好,从心里也喜欢上了这个孩子,笑道,“韩琦,我家里也有几个和你一般大的孩子,你有空就到叔父那住几天,保证你每天都能遇到些新鲜事新玩意,你说好不好?”
韩琦小儿心性,自然高兴,旋即装作大人模样,躬身拜谢,“那多谢叔父,有劳叔父!”
韩琦人小鬼大的样子,惹得身旁一些官员侧目而笑,连萧何瞧着瞧着也越发喜欢上了!
当天,刘邦在长乐宫为韩信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晚宴,为韩信接风洗尘,韩信成为了全场唯一的焦点,在一片赞誉声中,韩信自尊心获得极大的满足很是受用,同时,他还将传国玉玺呈给了刘邦,这可把刘邦给乐的,天命所归呀!刘邦激动万分,手都抖了!
刘邦当即赏赐给韩信一座巨大的府邸,希望韩信能够在此多住些时日,而且也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最近身体欠佳,等身体康复了再和韩信好好喝上几盅酒,刘邦的盛情韩信当然不会拒绝,于是带上儿子韩琦打算在长安城住上一段时光。
虽说远来是客,但若事事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时间久了,难免要出些纰漏。刘邦对韩信的极力关照与盛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些大汉官员的底线,深深地刺痛了他们的内心。
这些官员没有去怪皇帝滥用手中的权力,相反而是责怪韩信太不自重,认为韩信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把皇帝对他无限的情义当成了自己享不完的福气。于是这些嫉妒的官员他们一个个把眼睛瞪着大大的,亮亮的,总想着寻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韩信,触触韩信的霉头!
很快机会来了,原本一件小事情都会被无限地放大!
韩信随从中有一名姓蔡的校尉,为人不错,也重义气,带兵总体上马马虎虎,也颇得手下将士信任,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好酒,此次也随韩信来到长安。韩信现在是刘邦面前的大红人,所以韩信手下兵将也都沾了光,整日里,也有不少汉军同行请他们吃吃喝喝,日子过得潇洒,好不自在!
这一日,蔡校尉两餐老酒下来,醉得也是七荤八素,忘了自己披着甲带着刀,居然走错了路一路闯到了宫禁边,这下了不得了,与守门卫士闹僵起来,恰巧又碰上蔡校尉的几个手下来寻他,正所谓酒壮怂人胆,双方拉拉扯扯中交上手,一顿架下来,干死了好几个,伤了十几个!
要说这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明白了解的事情真相,不偏不倚也就行了。
谁知一些官员正愁没机会借题发挥,这下正好,机会来了!于是十几个官员一起联名上奏,说韩信纵容手下,谋反之心昭然若揭,而且听闻齐国大将陈郗已经在边境厉兵秣马,看样子是要和韩信里应外合,准备一举谋夺大汉的江山。
刘邦带着小疾上朝,接见了这些官员,读完奏表后大发雷霆,说任何人或许都会谋反,但他绝不相信韩信会谋反!
刘邦一声令下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统统扒去了官衣,官职一撸到底,变成平民之身,更有甚者刘邦还不解气,随即下令将这些人统统流放到巴蜀偏远之地兴修水利去了,当苦力使唤,修不完水利都甭想回来!
韩信当然也知道了此事,他急忙在府中准备写道折子,毕竟家丁护卫惹得麻烦,他总得向皇帝解释一下吧!
谁知折子还没写好,皇帝的旨意就到了府中,刘邦在旨意中说他绝对相信韩信,将这些乱嚼舌头的官员都发配边疆去了,为了让事情有个交待,他已经让廷尉、长安府尹等人联合审案子,秉公办理,给百官、百姓一个合情合理的交待就好了!
韩信捧着旨意感动的要命,就差涕泗横流了,他恭恭敬敬收下旨意,并请传旨官员转告皇帝,感谢皇帝对韩信如此信任,韩信今生都愿意跟随皇帝,绝不负约!
本以为事情很快就过了,也就消停了!
谁知还没过几天,居然又有数十名官员参奏韩信,还是同样的理由,还是同样的说辞,说皇帝偏心,怎么能将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当成一件寻常街市坊间的一场打架斗殴处理,责骂皇帝太偏心了!
这下皇帝又怒了,气急败坏,说准备把这批人也一并给撤了,去修长江大堤去!韩信听闻后,自个心里都不好意思了,这么下去,大汉朝就没几个官啦!于是亲自来请问萧何,这事他究竟该怎么处理才好,需要他从中做些什么?
萧何急忙垫垫地告诉韩信,官员们骂你其实那都是说辞!他们其实是嫉妒皇帝待你太好,抢了他们的风头,至于说你谋反更是无稽之谈,你连传国玉玺都交给皇帝了,皇帝会信他们?不可能!
韩信有点糊涂了,便问萧何,“萧丞相,那我究竟该怎么办?”
萧何一脸神秘地说道,“道理其实很简单,官员们指责你说你要谋反,不是说你有谋反之心,而是说你有谋反的实力,你想呀,你身居齐王之尊,内则有皇帝的信任,外有统兵大将,就算皇帝百分百相信你,我相信你,可那些大臣们不相信你呀!”
韩信一听,无奈地两手一摊,回道,“萧丞相,他们真不相信我,我也没办法呀,我虽然很想留在长安,但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我还是回去吧!”
萧何劝道,“糊涂,你这匆匆回去,难道想让别人说你畏罪潜逃吗?你难道愿意将好不容易积累的名声顷刻间毁于一旦吗?”
韩信一听,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我问心无愧,老子干嘛要走!于是问道,“走也不行,留也不行!萧丞相,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萧何见时机成熟,回道,“办法当然有,你可以和我一样只做个侯爷不就行了,只享受食邑,享受俸禄,并不直接管辖地方,染指地方军政,如此一来,你连造反的实力都没有了,还有那个官员会非难指责你谋反,他们要是再敢说,我萧何第一个不放过他!”
韩信一听,感觉办法还行,最起码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能和萧何一样,差不多,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于是回道,“好,我就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就请萧丞相为我上表,我愿意将齐地献给皇帝!”
萧何一听,回道,“好吧,那我勉为其难为你写一道奏表,等下你盖上王印即可!”
翌日,韩信愿意献上齐地九个郡,甘为侯爵逍遥一生的表奏就递上了刘邦的案头!刘邦高兴极了,差点喜极而涕,他立马就批准了韩信的奏折,旋即封韩信为淮阴侯,享受十个县的食邑,他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并且派人告诉韩信,他不用回到淮阴,他想在长安呆多久都行!
暂时处理完韩信这边,刘邦急忙命人召回他远在蜀地的长子刘肥,立马加封他为齐王,马上任命了数十个齐王的重要属官,让最为耿直的周昌干了齐国相,让他们带上韩信的奏折,印信,准备好到齐国开始一切交割事宜。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临行前,他们先前命人去齐国拜访最为重要的大将陈郗,晓以利害,并且传来皇帝的旨意,加封陈郗为燕候,将北方归齐国管辖的数郡都封给了陈郗,先把这只拦路虎给摆平了!
随后他们同样以韩信的名义罢免蒯彻齐国相的职务,对于这样手无寸铁,只知道口舌之争的文人雅士,赶走也就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韩信慢慢地回过神来,发现事情当中有诸多蹊跷,细细一思量有些不对劲,但实情好像为时已晚,再看齐国已统统归他刘邦了!
此事可把韩信给郁闷的,整日开始唉声叹气,好在皇帝、萧何仍旧待他非常好,可惜即使这样,韩信心中总有一种感觉难以抹去,他发觉自己好像是一把宝剑被刘邦雪藏了起来,他已经失去了那种自由自在的畅快感,渐渐成为别人的附属,别人手中一枚想捏就捏的棋子了!
韩信有点不甘心,他想再次回到过去,还是偏霸一方纵横驰骋潇洒自在,来的痛快,于是他开始慢慢地等待机会,看看还能不能再次咸鱼翻身······ 逆天行